Good Luck To You!

手机扫一扫

內陸註定無法引進?直擊東亞婚姻現實困境,這港片後勁十足

網易娛樂 2024-12-26 00:48:54 2

5年前金像獎,跑了一輩子龍套的太保,在70歲拿下了影帝。

他拿獎的作品——《叔·叔》,一部前所未見的港片,將鏡頭對準老年同志。

導演楊曜愷讓很多人看見,這個“見不得光”的群體,也有複雜的七情六慾,原來一個人性向可以藏得這麼隱蔽、長久。

5年後,“她”版本來了。

這一次更現實,更扎心,或許我們可以叫一聲“姨·姨”——

從今以後

All Shall Be Well



《叔·叔》是見不得光的地下戀。

而這對姨·姨,她們公開身份,甚至和彼此的家人都相處融洽。

看上去,拉拉還是更容易被人接受一些。

但。

真就這麼簡單?

導演直接戳開了LGBT群體老年生活的泡沫,讓世人看到真相:

光是愛,不足以對抗這個世界。

01

故事的開始,一切都美好得如夢似幻。

已經年過六十的Pat(李琳琳 飾)和Angie(區嘉雯 飾)相愛相守四十年,感情深厚而悠長。

退休後,依然每天手牽手出門買菜、散步,去朋友的花店買花,然後再一起回家做飯、吃飯。



簡直就是一對美滿的老妻老妻。

逢年過節,Angie也會張羅一桌飯菜,請Pat的哥嫂侄孫們過來,闔家團聚、閒話家常。

無論是社會、還是家庭,她們都得到了最好的祝福和支援。

這份穩穩的幸福,以為能一直延續。



直到,Pat突然去世。

Angie還沒從痛失摯愛的悲傷中走出來,就迎來了接二連三的現實重擊。

首先。

她作為Pat的事實伴侶,卻沒有一個確切的名義,去料理對方的後事。

當外人問起她和逝者是什麼關係時,Pat的大嫂(許素瑩 飾)搶答道:

是我小姑的姐妹。



姐妹,閨蜜,朋友……

這些日常聽起來還算親近的身份,此刻變得異常刺耳。

因為沒有血緣或法律上的定義,Angie就終究只是“外人”。

她們的關係,原來始終無法被認定。

Pat生前曾跟Angie提起過,死後希望能把骨灰灑向大海,Angie當然想遂愛人的願。

可Pat的大哥(太保 飾)卻堅持要把她葬在寺廟的壁龕裡,因為有大師算過,海水克她,不利於安息,也不利於後代的發展。

Angie想為愛人爭取一下,卻沒人肯聽她的。

一切以身為“一家之主”的大哥為準。





同樣的。

外人,也不能站在葬禮的家屬席位上,不能第一個上香。

哪怕Angie在最後關頭,還是固執地衝上前,以伴侶的身份給Pat上第一炷香。

在其他人眼裡,她也只是個不守規矩的外人。





事實就是這麼荒誕。

Angie是Pat身邊陪伴最久、情感連結最深、生活中最為依賴的人。

但她這段關係裡,實際上是無權的。

如果說,只是禮儀、風俗方面的規矩,忍一忍也就過了。

更無奈的是,兩人打拼半生共同攢下的存款、資產,Angie也無權繼承。

因為兩人沒有去國外登記過結婚,Pat也沒有留下被公證過的遺囑。

所以銀行不認。

兩人聯名的保險箱,Pat死後Angie就打不開了。



法律也不認。

兩人年輕時一起買的房子,因為不是夫妻沒能共同署名,如今這個住了大半輩子的房子和Angie沒有半毛錢關係。

而是順理成章地歸到了Pat血緣上的親屬名下,也就是大哥一家。



即便Angie能證明她和Pat一起生活過四十年,但若想在法律上獲得贍養費,這種關係最多能定義為“收留”。

因為Angie可憐,所以Pat收留她、照顧她。

就和寵物的主人去世後,寵物可以得到相應的保障一個意思。

這樣她倒是可以拿到一些錢,只要捨棄尊嚴。



Angie想要的不是這些,痛心的也不是這些。

她最痛心的不是遺產無法繼承,往後餘生的生活很可能會失去保障。

而是,她們相愛的四十年完全被否定了。

她們愛過的證據、自我認同的關係,以及一直對外的形象,全都不作數了。

沒有血緣的聯絡,沒有法律的保護,她們的過去之於社會,就像過家家一般。

薄弱至極,不堪一擊。

02

這部電影的靈感,來自於導演楊曜愷參加過的一場講LGBTQ+群體遺產權益的講座。

Angie的原型,是一位名叫Ann的老年女同志。

她在伴侶去世後,為了拿回屬於自己的遺產,和伴侶的家人打了好幾年的官司。

這群所謂的“家人”,實際上是一幫名副其實的“吸血鬼”。

伴侶剛去世不到兩小時,他們就來Ann家陸續往外搬東西,並且說一些很難聽的話,甚至歪曲Ann和伴侶的關係,往她身上“潑髒水”。

絲毫不念舊情。



△ 導演楊曜愷採訪Ann

而電影裡,導演以更客觀的視角,呈現了一個更普遍存在的家庭。

Pat的家人們,算不上“壞”,甚至還挺樸實的。

一家人都在老老實實地工作、生活。

大哥在停車場當保安,一把年紀了還要通宵值夜班;大嫂在酒店當清潔工,每天面對堆成山的床單布草;侄子開出租;侄女和女婿帶著倆孩子擠在一間小屋過日子。

條件比Angie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也正因如此,當實打實的利益擺在跟前時,情分和道德都成了次要。

更何況,Angie無論是血緣還是名義,都算不上是他們真正的家人。

所有的客氣和體面背後,都是綿裡藏針的算計。

當律師宣佈,Pat的遺產皆由大哥繼承時,Angie當眾強調那套房子是她和Pat一起買的,那是她的家。

對此,大哥大嫂故意表現得舉重若輕:

現在只是在處理法律手續而已

一件事歸一件事

晚些再說吧



Sir翻譯一下:

“晚點再說”,其實就是“辦完手續,我說了算”。

Angie當然聽見了他們的小算盤,所以沒有同意律師的提議。





但,這件事遠遠沒完。

家人們開始對她進行一輪又一輪的道德綁架。

大嫂以“好姐妹”的身份去和Angie談心,說羨慕她無兒無女,嫉妒她享了大半輩子的福。

其實就是在賣慘,想透過傾訴自己的不容易,讓Angie站在他們一家的角度想想,放棄遺產。





侄女更是直接把Angie請到了家裡,讓她看看自己帶著一家四口住在小破屋裡的窘況。

其實早在Pat去世之前,侄女就已經在時不時地和兩人抱怨生活。

並且,有意無意地討好Angie。

又是讓閨女畫畫送給她,又是常常提起小時候住在她們家的快樂日子,搞回憶殺。





如今,姑姑的遺產近在眼前,她也不拐彎抹角了,直接提出自己的想法:

我們為什麼不賣掉Pat姑姑的房子

然後分成四份

這樣每個人都就開心了



字字都像是在講公平,又句句都是自私自利。

聽到自己看著長大的女孩,如此“背刺”自己,Angie心都涼了:

如果你真的當我是親阿姨

你根本就不會說這些話



相比之下,侄子看起來人畜無害。

他直接表態,說無論如何都站在Angie這邊,假如家裡要爭遺產,他第一個站出來反對。



然而,在獲得Angie的信任之後,他開始不經意地提起自己的煩惱:

想找一個人長相廝守不容易啦,女朋友嫌他窮要分手啦,自己沒本事只能開出租啦……

說完,還特意交代Angie姨,我說這些你別和我媽講,她不知道的。



Angie被說得有點心軟。

不過很快,她等來了這場“戲”的連環套。

幾天後,Pat的大哥來給Angie宣佈喜訊:侄子的女朋友懷孕啦!

現在就想要一個房子,好好安胎,把孩子生下來,養大。

他們結婚之後

你可不可以搬出去住



這一刻,Angie不再對這家人抱有任何期待。

40年的情義,親密無間的點點滴滴,一次次團圓的家宴……

是一夜間蕩然無存,還是從未真正存在過?

其實細節早有說明。

哪怕是Angie的爸媽,也一直當她和Pat只是一對老友,他們會遺憾這兩個女孩沒嫁出去。

至於她們之間的愛情,父母似乎從來沒有真正理解過。





好像現實一直如此。

在大家眼裡,男同出櫃約等於和家人斷絕關係。

而女同出櫃則約等於沒出。

Pat和Angie之所以此前可以得到祝福,不被“歧視”、坦坦蕩蕩地在一起生活40年。

也是因為,女同的關係從來沒有被看見。

事實上,在很多人眼裡(尤其是長輩),這段關係與“愛情”無關。

所以Angie的原型Ann女士,才會花那麼長的時間、精力,去和伴侶的家人打官司。

她在這個過程中花的錢,甚至遠超最後勝訴拿到的贍養費。

沒錯,她當然不是為了錢。

而是要向這個世界、社會和家庭證明,她和她的愛情真實存在。

她是她唯一的伴侶。

同樣的,Angie的“不退讓”,也不是為了錢。

而是為了拿回屬於這段關係的身份認同。

03

發現沒有?

無論是法律還是倫理,所有層面的冷漠都是Angie在獨自承受。

而去世的那個人,Pat。

Angie始終沒想到,她最後會變成擊潰自己的武器。

大哥發現用侄媳婦有孕作為要挾,也趕不走Angie,便搬出了最後的殺手鐧:

就算Pat現在還在世

她也贊成我這樣做



因為這句話,Angie也開始質疑自己,質疑這段關係。

畢竟,Pat生前沒有和她註冊結婚,一起買的房子也沒署她的名字,更沒有為她們的未來立下遺囑。

有的只是年輕時的一句承諾:我會照顧你一生一世。

但從電影中有關Pat的細節中,我們可以得知,她一直是一個精明周全的人。

年輕時,Pat和Angie都是紡織廠女工,後來她帶她出來開了自己的工廠,退休後,又一門心思研究投資理財,上老年大學學習電子商務,還準備做自己的老年人服裝品牌。



這樣的人,會馬虎到連遺產都沒規劃過嗎?

還是說,Pat怕Angie繼承遺產後,會不管她的家人?

在種種“不信任”的胡思亂想之下,Angie去求助了自己的律師朋友。

面對Angie的無助與失望,律師朋友關上了辦公室的門,倒上兩杯威士忌,終於鬆口:

她開啟了一份未簽署過的檔案,上面是Pat生前拜託她草擬的遺囑。

房子以及所有財產,全部留給她的終身伴侶——Angie。



至於為什麼沒簽,為什麼只是草稿?

雖然導演在一些映後解釋過,是因為Pat覺得自己還年輕,還有時間去思考、完善。

但也不禁讓人去猜,這份思考中,夾雜了多少“搖擺”。

Pat對Angie的愛是真的,但割捨不下自己的家人,也是真的。

影片最後有一段閃回,Pat跟Angie說起自己的童年往事。

她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

7歲,爸爸跑了,她被媽媽寄養在一個不認識的人家裡兩年,受盡欺負,以至於後來,聽到“一家人”三個字,就好想哭。



那為什麼,還要因為這些小時候沒有善待過她的家人而“搖擺不定”?

Sir認為,這和楊曜愷導演的前作《叔·叔》講的東西有點相似。

《叔·叔》的主角,也叫Pat(阿柏),在自己的感情和家庭之間,他最後選擇了家庭。

不是因為這個家有多溫暖,相反,它是阿柏壓力的來源之一。



但東亞人的感情就是這麼複雜,或許只有極少數年輕一代的人可以“不被綁架”。

而對老一輩的LGBTQ+群體來說,在現實社會的保障缺失的情況下,他們其實不是在選擇。

更多是,別無他選。

叔叔們不出櫃,是為了不讓家人傷心,更是為了家人和自己能繼續在社會立足。

pat沒狠下心,去直接簽署遺囑,也是因為她考慮到了大哥一家的困難。

而她一拖再拖的結果,就是突然離世後,被動選擇了家人。

但。

無論是Pat還是阿柏,他們都無法真正做到放棄任何一方。

他們有不捨。

所以阿柏最後才會一個人去教堂,在阿海和家人都不知道的情況下,悄悄信了教。

因為他想死後,能有一個地方可以和愛人阿海重逢。





他們也有掙扎。

所以Pat的遺囑修改了無數次,卻沒想過死亡來得那麼突然,最終只留下一紙草稿。

然而,Angie卻因為她這份草稿的掙扎,原諒了一切。



從始至終,她都不是為了要錢。

而是想要一份確定的愛,以及希望這段關係被認可。

無奈的是,現實薄涼。

社會還未真正容許他們確切關係的存在,家庭也依舊對這種身份難以理解、共情。

甚至避之不及。

Ta們的世界,或許也就剩下不被保護的愛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