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娛樂 2024-11-06 00:48:57 9
很可惜。
一部沒有流量的電影,眼見就要石沉大海了。
累計票房只有315萬。
自週五上映至今。
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是差嗎?
在東京國際電影節上的亮相後獲得主競賽單元最佳藝術貢獻獎,回國後,成為不少媒體強推的華語電影,甚至被譽為“今年國產片top10”。
怎麼就這樣了?
不應該。
今天Sir就來說說,這個沒有“熱點”的:
導演高朋的首部作品,故事完成度非常高,劇本也紮實。
強過不少“學院派”導演。
《老槍》裡的三位演員:祖峰、秦海璐,演技派的演員裡的中流砥柱;周政傑,青年演員,今年剛靠《邊水往事》大爆的00後演員。
故事背景設定在90年代末,東北老工業基地走向沒落。
可能這個主題,很多人都看膩了。
但只是如此嗎?
Sir今天就用一場戲來拆解這部電影:
事實上。
導演拍的並非只是映照“東北浪漫”的泡泡。
而是,在拍輝煌落幕後。
一片真實的荒蕪。
01
一場槍戰
老實說,作為一部近有2小時的電影,甚至在前2/3的部分,你都會覺得它太平了。
甚至不少人會覺得無聊。
它跟拍了一個失敗的小人物,吃飯,睡覺,上班,窩囊地談戀愛,窩囊地活著。
但,到了後半部分,居然開始有了一場槍戰。
而這場槍戰。
也是許多影迷將其列為年度十佳的重要原因。
話說,在上世紀90年代,奉林鐵合金廠建廠四十週年的廠慶這一天,廠長準備給員工們發工資。
這拖欠了好久的工資發下去後,也就是最後一場“散夥飯”。
但,作為廠裡保衛科的顧學兵(祖峰 飾)卻發現。
今天,居然有匪徒持槍搶劫。
而其中,與匪徒一夥領頭的,居然是曾經與自己一起在射擊隊訓練的戰友,老田。
怎麼辦?
只能靠射擊運動員退役的老顧自己,迎難而上了。
只見顧學兵手裡拿著一把自制單發手槍。
一槍,命中匪徒天靈蓋。
一槍,又命中另一個匪徒胸口。
順利殲滅匪徒立大功?
沒那麼簡單。
他看著匪徒打死了自己的同事,擄走了自己的“小跟班”曉軍(周政傑 飾)。
最後,甚至被悍匪一槍打在了自己的肚子上。
眼看廠子裡所有人盼望的這份工資要被搶走了。
老顧顧不了許多。
他捂著傷口,穿過破舊的倉庫,追上了那輛逃逸的吉普車。
最後一槍。
他默唸著“精力回收”,屏氣凝神,挺直了腰板,最後睜開眼睛,射出了槍裡的子彈。
此時的他,又回到了曾經的賽場上。
只為打出最好的成績。
“啪。”
一聲槍響。
吉普車停了下來,匪徒腦漿迸裂。
這場戲被很多人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一方面,是因為在長時間的壓抑後,所爆發出來的情緒,感染了觀眾。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影片前2/3的鋪墊,讓老顧這個角色,在此時重新拾回了自己殘缺的男性氣質,成為了一個完整的人。
從編劇角度來看,無可厚非。
但。
當Sir重新覆盤這部電影的時候,卻發現,這場戲恐怕沒那麼簡單。
甚至透過蛛絲馬跡。
我們能夠大膽地拼湊出另一個截然不同的真相:
或許,這場“槍戰”並未發生。
怎麼說?
一個細節:右耳。
電影中,老顧是一個因為多年射擊訓練而導致自己右耳失聰的運動員,他退役後,成為奉林鐵合金廠保衛科的一員。
因為聽覺的不便,工友也看不起他,“聾子”,是他們私下給老顧取的外號。
但如果你仔細看這場槍戰。
會發現,事件的源頭,恰恰是源於這隻失聰的右耳:
老顧帶著曉軍回家的路上,看到一群小孩在玩鞭炮,在鞭炮的間錯聲中,他聽見了保衛室裡有槍聲。
注意。
這個鏡頭裡,他迅速將臉朝向聲音的一邊。
也就是右邊。
而我們知道,他的右耳,是聽不清的。
此時,他卻依靠耳朵,敏銳地分辨出了鞭炮與槍聲的不同。
當然。
你可以說,是他依舊懷念著當年慢手槍訓練時,射擊的聲音;可以認為,是他在此時,還殘存的聽力,讓他即時制止了搶劫。
可問題是,導演為什麼要這麼處理呢?
有沒有一種可能,這場看似酣暢淋漓的槍戰,也許,是對老顧“落魄”時的美化?是他在內心的一種“幻想”,以至於在他的信仰的東西坍塌時,可以找到一個宣洩口?
他也許並沒有打死那麼多的劫匪,也許,沒有一槍擊斃悍匪,也許,也許......
這是,他在臨死前的一個夢?
02
聽,說,看
Sir這麼理解,並非是突發奇想。
而是在這個故事中,我們能看到大量的細節,都在有意無意地佐證這一觀點。
比如,人物動機的突然。
把槍戰往前撥半個小時,我們看到的老顧還是一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人,怎麼突然就變得如此大義了?
與其說是人物內心突然轉變。
不如說,是角色本身,希望自己有這樣的轉變。
他想硬起來。
而不是一個窩囊的廢人。
而這其中,最不能忽視的卻是:
全片都在強調感官兩個字。
比如,電影第一句話,是發生在醫院的體檢室裡,醫生對老顧這樣的慢手槍運動員說的:“你們的視力就不用檢查了吧。”
但,他的視力好嗎?
注意看。
他在做手工、削鉛筆的時候,都要戴上眼鏡。
也是因為,訓練的時候盯著一個點太久,眼鏡也就花了。
或者射擊時,不靠視力,而是靠槍感。
他聽力也不行。
右耳弱聽的情況也越來越嚴重。
在電影剛開始時,保衛科一起去抓小偷,就有一個鏡頭是老顧的耳朵,又一次被打流血了。
聽覺,這項感官在最開始就已經被逐漸剝奪了。
為什麼會這樣?
只是將其作為一條隱線,貫穿整部電影嗎?
當然不是。
因為我們知道,與“聽”和“看”這些接收資訊行為緊密相關的,是表達:
也就是“說”。
老顧並不是一個能說會道的人,他時常還要遇到,不能說的時刻。
在保衛科的人想冤枉曉軍,掩蓋私自倒賣工廠財務而鬧出的人命時。
老顧打鬧保衛科。
但,周圍人一句話都沒有。
沉默。
並且,拔了老顧想報警的電話線。
當老顧遇到曉軍,與倒賣廠裡財產的秘書扭打在一起時。
秘書的第一反應也是,害死人的事兒不能說。
不能說
是的,這裡的表達其實已經呼之欲出了:
聽不清,看不清,說不了,是那個時代下,小人物身上的最突出的特點。
他們不得已的一種鈍感力,去面對時代的最大變革。
所以電影的後半段。
老顧想聽到,想看到,想說出來。
於是。
在幻想中,他聽到了那聲槍響,準確地瞄準了劫匪,實現了人生的價值。
可問題是,他真的能夠如願嗎?
注意,在開頭醫生對他右耳檢查中,說,如果一個耳朵失聰,人的平衡感也會差。
所以老顧,其實早已喪失了平衡。
包括現實生活。
也包括他內心的平衡與準則。
03
失衡的社會體系
當然,這樣的理解只是Sir一家之言,不過也正是這樣的理解,可以使得我們可以更清晰地看清這部電影的表達:
它說的不是浪漫的懷舊。
而是赤裸裸的現實。
還是回到感官的角度上來。
一個問題:
導演為什麼要設定一個聽不清,說不出,看不清的角色?
其實,老顧映襯的是他周圍的兩個人:
一個是小金。
這個早已下崗,開始做個體戶的女人,也是老顧傾慕的物件。
她“看”得清。
從賣包子,到轉行跟老闆進貨賣時髦牛仔褲,最後去酒吧賣酒,賺錢的套路多的是,而她又活泛。
清楚地賺下了第一桶金。
另一個是老田。
一個會“說”的人。
會追問秘書,這一次發工資到底能發多少?
會向小偷伸手要錢,讓他們能從自己這買個順水人情。
但,這些“能說會看”的人卻並沒有在這部電影裡,獲得平靜與幸福。
老田最後,為了給媳婦買假腿,而計劃搶劫。
最後,下場悽慘。
唯獨,那個看不得、說不得、聽不得的老顧,還算是活得體面。
是的。
導演是想要用這樣的小人物苟活於這個動盪的時代中,去表現東北電影主題裡最常提到的:以麻木、隱痛去迎接時代的變革。
就如,在《鋼的琴》裡,所有人站在山坡上看曾經代表著輝煌的工廠被夷為平地時。
看客們所體會的,也只是一場唏噓,熱鬧。
△ 《鋼的琴》截圖
但不同的是,在《鋼的琴》《漫長的季節》裡,張猛、辛爽投入了許多情感去刻畫老東北工業基地曾經帶來的美好與浪漫。
而到了《老槍》,導演高朋卻以一種格外冷峻的、現實的情感,映照在這部電影之中,它是去“浪漫化”的。
他以一個小切口,工廠被盜竊的事情,去描繪當下社會的荒誕。
小偷不偷東西,人就要餓死;
大偷(秘書、廠長)不偷東西,工人就要餓死。
大偷靠倒賣,才能讓“小偷”活。
所以你看,當曉軍與朋友小馬一起偷溜入工廠準備行竊時,小馬說:
咱們拿的
都是這廠欠我的
△ 小馬的父親因工去世,廠裡只評了一個勞模後,就再無補償了
廠長也是如此開導老顧,“1955年世界領先的機器,現在賣能換多少糧食?”
這種直接地對現實的討要。
也是比之前的電影、電視劇要更加尖銳的。
而特別值得玩味的,還有廠慶的一場戲。
這裡明顯經過了刪減,有大量的口型對不上。
可你光看鏡頭:
除了一名年輕人外。
其他都是老人,敲鑼打鼓,扛旗奏樂。
毫無朝氣,垂垂老矣。
這其實是導演將曾經“東北浪漫”落地在“吃喝”問題中,將曾經的輝煌以一種蒼老的、彆扭的方式拆解、諷刺。
他想離開這個失衡的時代。
可離開之後呢?
未來又會怎樣?
對此,老顧沒有答案,導演高朋沒有答案,甚至於,大部分的我們都沒有答案。
就像那場槍戰一樣。
美好的未來,或許只是個夢,只是個幻想。
但我們唯有堅信如此。
才會擁有,繼續活下去的動力。
我只能對自己說
往前看看
未來
一定比現在好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助理:小田不讓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