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 Luck To You!

手机扫一扫

一夜暴哭!《聲生不息》澳門特輯心多硬也扛不住,但有一個小遺憾

網易娛樂 2024-12-25 00:32:58 2

這是沒有競技的一期節目,《聲生不息·大灣區季》播出之際,正逢慶祝澳門迴歸25週年之時。

猶記得1999年澳門迴歸之時,電視機裡的歡聲笑語和熱淚盈眶;更記得我從事文化收藏行業這麼多年,荷花鈔是我最喜歡的一張紀念鈔。

那張鈔由中國銀行和澳門銀行共同發行,它的背面為豎版荷花圖案,清新、唯美、寧靜、祥和,我從這張最美荷花鈔上,彷彿看到了澳門的和諧安寧、繁榮昌盛。而濃郁的中國風,讓我感受到了中國所獨有的悠遠綿長的水墨意境之美。

藝術作品,往往展示著一個地方風格特色的某個側影,就像這輯慶澳門迴歸25週年晚會,能夠抒懷澳門人最真切情感的,莫過於那首《七子之歌·澳門》。



《七子之歌·澳門》是電視紀錄片《澳門歲月》的主題曲,由聞一多作詞,李海鷹作曲,原唱容韻琳,於1999年首次發行。

這首歌雖然是針對澳門的主旋律歌曲,但並非是命題作文。

作詞人聞一多先生曾在1922年至1925年間留學美國。那時的中國,還是一個半殖民地國家,受到多個不平等條約的束縛。作為一箇中國人,在異國他鄉,他更是切身體驗到了無處不在的歧視和欺凌,內心更激發出對祖國深厚的愛。

在這種強烈的情感衝擊下,聞一多先生在紐約寫下了組詩《七子之歌》。

時間來到1998年初, 電視紀錄片《澳門歲月》總編導在一次偶然時機翻閱聞一多先生的詩集時,發現了組詩《七子之歌》,發現《七子之歌·澳門》這首詩所表達的情感如此濃郁,太適合作為紀錄片的主題曲了,於是誠邀作曲家李海鷹為《七子之歌—澳門》譜曲。

李海鷹看到詩句後,亦深受感動,反覆吟誦,於是一句句旋律就在這感動中誕生了。

同時,李海鷹將潮汕民歌的特點融入了歌曲,一夜之間就完成了《七子之歌·澳門》的譜曲。

如果只看聞一多的歌詞部分,非常傷感,那是澳門對祖國母親的一聲聲呼喚,期盼迫切回到祖國母親身邊。

但聽旋律,因為當時創作時澳門即將回歸,李海鷹是開心的,興奮的,所以這種心情也流露到了曲子中,他採用的是大調來創作,所以曲風是陽光的。他又揉合了潮汕民歌的特點,整體給人的感覺是輕鬆、柔美,純樸、清新、熱情。

這首歌,就是澳門寫給祖國母親的一首情詩。所以聽到就很感動,人人都能唱上幾句,高參與度更讓這首歌引發強烈共鳴。

《聲生不息·大灣區季》澳門迴歸25週年演唱會中,陳小春李宇春、王心妤演唱了《七子之歌》和《今天等我來》,澳門小歌手王心妤的《七子之歌·澳門》唱的是前情,是澳門迴歸的急切渴望,陳小春、李宇春唱的《今天等我來》唱的是後續,是遊子歸家後,對未來的期待與憧憬。

美麗的小歌手王心妤唱《七子之歌·澳門》時,整個人散發著光芒,歌聲清脆,提綱挈領。

《今天等我來》就像遊子歸鄉之後的發聲。由陳小春和李宇春來演繹再合適不過。



陳小春聲音的穩健,猶如定海神針,力量感、穩定感十足。聽他唱歌,內心踏實。

李宇春的歌聲,則充滿柔情,是對家的眷戀,是溫柔一擊,聽到冰塊破碎的聲音。

《今天等我來》由勞雙恩作詞,柳重言作曲,原唱是陳奕迅,發行於1997年。

1997年,香港迴歸;1999年,澳門迴歸。這首歌曲的詞作巧妙地吻合了歸來遊子情境,也因此會選擇與《七子之歌》合作演繹,而突出兩者的承接。

但從整體看,好像弱化了《七子之歌·澳門》突出了第二首《今天等我來》。

僅從曲調上看,《七子之歌·澳門》其實更能表達大家的心情,所以《七子之歌》僅僅唱了幾句就草草收場轉向《今天等我來》,情緒完全沒開啟的感覺。

至少《七子之歌·澳門》和《今天等我來》各自唱一遍,才能更好的體現這種承接和情緒的過度吧。

因為《七子之歌·澳門》是澳門人心目中的主題曲,在節目上好好演繹一遍,前後反差的對照,才更突出迴歸後的改變。

《七子之歌·澳門》不僅僅是對過往歷史的銘記,更是對祖國深深的眷戀與熱愛。不管是不是澳門人,那種“回家的感覺”,足以讓每個中國人熱淚盈眶。

我們只想在澳門迴歸25週年的歷史結點,以歌聲引動情緒,讓我們再激動痛哭一回,這是喜悅的淚水。



當然,這場晚會給我最大感動的,是節目開場前的短片。

節目特邀主持人阮兆祥與內地小攝影師笙笙,穿梭於澳門的街頭巷尾,用鏡頭記錄下的那些煙火故事,捕捉著澳門生動的生活畫面:

三代傳承的百年粥店,又白又糯的白粥,熱氣騰騰,店裡的食客,都是街坊,從小吃到大。其間氤氳著的溫情,粥香中流淌著的濃濃人情味,令人感動。

讓我想到最近看到的電視劇《燦爛的風與海》,除了澳門的美麗風光,讓人感觸最深的,是電視劇營造的輕鬆生活氛圍,以及那裡的美食,和美食背後人們的滿滿幸福感。

在這些鏡頭下,歌聲中,日常生活風貌中,市井街巷人情中,都在展示著澳門迴歸後,人的身份歸屬感,對於每個人的重要性。

而這種歸屬感,放在同一語言體系下,粵語歌,就成為了那個紐帶,就成為了那個情感的捻繩,融合進情感和記憶。

每一次唱響粵語歌,都是對內心的身份感、價值觀以及情感歸屬的一次回應,讓人們銘記歷史,珍惜當下,並滿懷信心地迎接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