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科技 2024-12-03 01:33:06 2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易思琳 北京報道
21汽車從多方信源處獲悉,地平線副總裁、前軟體平臺產品線總裁餘軼南已於近期正式離職。離開地平線之後,餘軼南將進行具身智慧創業,主要做消費級產品方向,包括機器人。
具身智慧是當前大模型在產業落地的一大熱門方向,家用服務機器人、產線裡的機械臂,工廠裡搬運貨物的輪式機器人、自動駕駛汽車等都可以算進這一範疇。近一年多,端到端大模型在智慧駕駛上的應用,也讓從業者看到了具身智慧創業的機會。
餘軼南在中科院自動化所讀博士時,師從譚鐵牛院士,研究方向便是深度學習;2013年,他在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時也一直在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等方面深耕;2015年加入地平線,他是地平線的第5號員工,也是早期創始團隊成員之一。在地平線近10年的任職期間,餘軼南也沒有脫離自動駕駛、計算機視覺等研究方向。
餘軼南多年來在深度學習的深耕、在智慧駕駛領域的實踐,對他從事具身智慧方向的創業助益很大。因為智慧汽車在廣義程度上也算具身智慧的一大垂類,二者可以共享很多部件,比如電機、電控、感測器和軟體演算法等,場景不一樣,應用卻類似。
在餘軼南創業做具身智慧之前,已經有多家公司或行業大牛投身了這一熱潮,公司如特斯拉、小鵬、英偉達、速騰聚創、地平線等,個人如華為車BU前首席科學家陳亦倫、Momenta前量產研發負責人高繼揚,小鵬汽車第10號員工、曾擔任小鵬L2級自動駕駛研發負責人的肖志光等。
“餘軼南創業的這家公司其實可以看作地平線做機器人的延伸,雙方會在股權融資上有聯絡。餘軼南做機器人相關創業,也得到了餘凱博士的支援。”一位知情人士告訴《21汽車·一見Auto》。
在今年之前,餘軼南在地平線主要負責智慧駕駛產品相關的交付,任軟體產品線總裁,負責中階、低階智駕方案的交付。今年7月,地平線進行了一次內部調整,餘軼南不再負責智慧駕駛相關工作,而是帶領一個新的具身智慧團隊,負責新技術的開發,直接彙報給地平線CEO餘凱。
從剛開始的研發總監到後來負責整條軟體平臺產品線,餘軼南參與了地平線從0起步到上市的整個創業過程,經歷過地平線大調整、大裁員的低谷,見證過地平線一年拿下70多款車型量產定點的輝煌時刻,也主導參與過地平線發展歷程中的多個重大事件,比如征程2晶片(J2)在長安重點車型UNI-V上的交付、征程3晶片(J3)在理想ONE上的交付。
2020年8月,J2正式定點長安UNI-V車型,當時的牽頭負責人是餘軼南。這場合作持續一年半,15個月後,前裝搭載地平線征程 2 的長安UNI-V上市,除基礎ADAS功能外,還具備高速公路駕駛輔助HWA 、駕駛員觸發換道輔助等功能,上市第五個月銷量破萬。
在地平線近10年的發展歷程中,拿到理想ONE的定點並實現成功交付,是地平線敲開車企大門、建立交付信心的關鍵轉折點,在此之前地平線的車圈合作伙伴只有長安,而這個專案的負責人也是餘軼南。
2020年9月,地平線釋出J3,8個月之後在2021款理想ONE車型上實現量產交付。2021年,理想ONE是國產新能源品牌中30萬元以上交付量最大的產品,全年總計交付超過9萬臺,和2020年相比交付總量增長超過177%。
理想ONE交付量的提升、品牌聲量的擴大,也讓車圈關注到地平線這家創業公司。2020年理想ONE車型上用的是Mobileye的智駕晶片,那一年,由於行業普遍缺芯,也讓理想和地平線有了合作機會。
剛開始和地平線的合作,理想並沒有向地平線傾斜過多的資源。而當時地平線卻為理想組建了300人的團隊進駐理想,和理想一起協作開發。地平線和理想的合作打了一個模範樣本,在理想之後,地平線又先後拿下了比亞迪、一汽集團、奇瑞汽車等合作。
今年以來,餘軼南在地平線的工作內容發生了變化。
2023年,地平線智駕演算法團隊屬於軟體平臺產品線,有3個團隊——低階Mono、中階方案Pilot、高階方案SuperDrive。其中餘軼南負責低階、中階智慧駕駛演算法方案團隊,高階則由華為前智慧駕駛產品部部長蘇菁領軍。蘇菁在2022年10月加入地平線。
但今年7月,地平線內部做了一次內部組織架構調整。重點對智慧駕駛演算法團隊進行重組,原本擁有百人規模的低階方案團隊將與數百人的高階方案團隊合併,由蘇箐統一指揮,餘軼南則被安排去帶領50人左右的具身智慧新團隊,向餘凱直接彙報。但這並不構成他離開地平線去創業的直接原因。
截至12月1日,地平線市值達540億港元,是國內唯二上市的智慧駕駛晶片公司之一。目前尚不確定餘軼南將創業的公司會和地平線有具體哪方面的交集,也不確定這家公司未來的發展情況。
“世界永遠在變化中,先幹了再說,即使不對,再調整,總比一直討論強。”餘軼南在社交媒體上寫道。
21汽車就餘軼南離職的訊息求證地平線官方,截至發稿,對方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