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 Luck To You!

手机扫一扫

百度要做AI版富士康?

鳳凰科技 2024-12-12 01:31:43 1

庫克給李彥宏送上了一份大禮包。

近期,據外媒報道,蘋果和百度正在合作,為明年國行版iPhone 新增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功能。屆時,蘋果在iPhone、Mac和iPad等智慧終端裝置上的AI體驗,都將基於百度當前最先進的文心大模型4.0來打造。

與Siri接入ChatGPT一樣,屆時,國行版iPhone等裝置中的Siri,也將接入百度的AI模型,用以向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搜尋結果。

這並非百度首次與蘋果合作。2012年以來,百度一直是蘋果網路瀏覽器的預設搜尋引擎,從2015年開始,百度進一步成為Siri的預設搜尋引擎。

作為主流手機廠商中最後一家上線AI能力的手機品牌,疊加政策監管因素,如同三星一般,需要尋找國內大模型合作的iPhone國行版,一時間成為國內一眾具備大模型自研能力的網際網路公司的主力爭奪物件。

究竟誰會搶到AI果鏈的門票,進入2024年後,相關傳聞不斷。今年3月份庫克訪華之際,介面財聯社就爆料稱,蘋果已經選定百度為今年的iPhone 16、Mac系統和iOS 18提供AI功能。隨後,又有媒體曝出阿里、百川智慧也曾在蘋果考慮範圍之內。

當時,百度曾回應字母榜(ID:wujicaijing)稱,雙方正在磋商階段。截至目前,各方尚未有進一步訊息傳出。

就連位元組也盯上了打入手機廠商內部的這塊AI大蛋糕。在相繼與國內手機廠商OPPO、vivo、榮耀、小米等達成大模型領域相關合作後,最新被位元組攻破的手機廠商是三星。6月份,三星對外官宣,其語音助手Bixby的一些生成式AI能力基於位元組火山引擎旗下的豆包大模型實現,類似蘋果Siri與OpenAI GPT-4o的結合。

頂著暫時獨家代理蘋果AI的名頭,百度一時間也有了些AI版富士康的影子,但挑戰也跟著機遇一同到來。

三季度財報會上,庫克曾對外表示,從明年4月開始,蘋果AI會推出更多語言,並搭載更多功能。這也意味著,中國iPhone使用者最快有望在明年4月份用上蘋果AI。

屆時,百度大模型加持下的蘋果AI,究竟能否在功能和體驗上比得過OpenAI與蘋果的組合,無疑將成為外界直觀感受百度AI能力的重要視窗。

更重要的是,想要成為真正的AI版富士康,百度不僅對內需要在技術上趕超OpenAI,而且對外還要直面海外市場已經被OpenAI拿下的現實。

作為蘋果重要市場的中國,自6月份蘋果AI(Apple Intelligence)正式亮相以來,其何時入華便成了外界關心的焦點所在。

同樣是海外手機品牌,搶在蘋果前面,將置入AI大模型的手機帶入中國市場的三星,給出的解決辦法便是跟中國廠商合作,目前已經陸續接入了百度文心大模型,和位元組豆包大模型。

今年3月份,庫克訪華之際,也一度有訊息傳出蘋果有望跟百度達成合作,將後者的文心大模型引入iPhone 16等蘋果裝置之中,後續,蘋果還陸續傳出與國內大模型廠商阿里通義、百川智慧合作的訊息。

“我們正在努力推進,這背後有一個非常具體的監管流程,我們需要走完這個流程,也希望儘快將它帶給中國消費者。”這是10月份再次來訪中國之際,庫克對蘋果AI入華一事的最新回應。

圖注:庫克

2個月後,庫克極力保密的AI合作物件再次落到了百度身上。作為被蘋果AI大禮包砸中的另一主角,李彥宏曾表達過希望向手機廠商提供雲端模型能力的願望。

7月份的百度總監會上,李彥宏談及蘋果AI,稱其和百度的關係不大,因為前者主攻端側大模型,“但百度幾乎沒有對端的控制。”在李彥宏看來,無論華米OV,iPhone等把手機端AI做成什麼樣,跟百度關係都不大,聯絡之一可能在於,百度希望能夠為這些手機廠商提供雲端模型的能力。

拿下蘋果AI訂單,除了圓李彥宏對外輸出雲端模型的夢之外,其無疑也給百度的AI變現提供了有力支援。

在外媒爆料中,蘋果引入百度大模型,並非如牽手OpenAI一樣免費使用,而是需要向百度支付AI模型的重新訓練和微調費用,這使得蘋果有望成為百度AI模型收入最大的客戶之一。

追求可商業化的AI道路,正成為李彥宏為百度設立的大模型落地法則之一。此前,李彥宏更是一度明確百度不追Sora。“Sora這種影片生成的投入週期太長了,10年、20年都可能拿不到業務收益,那麼無論多麼火爆,百度都不去做”,三季度總監會上,李彥宏明確表態道。

Sora成本究竟有多高?市場研究機構Factorial Funds給出過一份報告,Sora模型至少需要用掉4200~10500塊英偉達H100,想要大範圍應用,還需要再增添約72萬張英偉達H100,單論GPU投入費用,就需要超200億美元。

除了不追Sora,李彥宏在公開演講中還甚少談及AGI、Scaling Law(縮放定律)等大模型領域的熱門詞彙。“確實不是故意的。可能是它們沒有跑到我心裡,讓我覺得說這兩個東西足夠重要。”李彥宏如此解釋道。

李彥宏的另一面,則是全球科技網際網路公司對Sora前赴後繼的追逐。

最新對外發布影片生成的玩家是騰訊。12月初,騰訊影片生成能力對外開放測試。至此,除百度之外,包括騰訊、阿里、位元組、快手等國內科技網際網路大廠,相繼完成了對影片生成模型的佈局。

務實的李彥宏,則將百度對多模型的押注,放在了更加實用且能更快商業化的文生圖領域,於近期上線了iRAG(檢索增強文生圖技術,image based RAG)。“多模態模型目前沒有大規模應用,是由於幻覺問題還沒有解決。”李彥宏認為,這也是Sora出現後,百度決定不跟進,而是著手解決多模態幻覺問題的主要考量。

從目前拿下蘋果合作的訊息來看,在解決多模態幻覺之外,如何爭取更多的AI訂單,或許也是比追逐Sora更讓李彥宏上心的事情。

富士康之所以能在屢次產業轉型中趕超一眾對手,除了郭臺銘建立起來的垂直整合供應鏈體系外,更重要的是,富士康都成功吃掉了當時各個行業巨頭的最大份額訂單,如電視機時代的夏普、索尼,PC時代的英特爾、IBM,手機時代的諾基亞、摩托羅拉和蘋果等。

現在,手握蘋果AI訂單的百度,已經提前具備了拿下大模型時代AI最大份額訂單的機會。更重要的是,與高階繫結的蘋果符號,在供應鏈領域宛如一塊行走的金字招牌。攻破iPhone大門之後,這些網際網路公司便可能率先擁有了一塊砸開更多終端硬體的敲門磚,比如成為國外智慧汽車品牌的大模型供應商等。

但拿下蘋果AI訂單,也只是初步具備了成為AI版富士康的可能性,擺在百度面前的困難依舊不少。

相比富士康的全球供貨,內建百度版AI的蘋果裝置,目前僅適用於國內,國外則被OpenAI搶佔。

今年6月WWDC上,蘋果正式對外宣佈選擇OpenAI,成為旗下智慧裝置的大模型供應商。進入12月,除歐盟和中國以外的大多數國家和地區使用者,都已經可以透過全新的Siri,在無需註冊的情況下,免費訪問ChatGPT。

蘋果之外,OpenAI還在爭搶國內出海企業客戶的大模型合作訂單,就連同樣自研模型的國內網際網路公司,也在向OpenAI靠攏。位元組旗下的海外對話類產品Cici AI,以及零一萬物的出海產品,都選擇了由OpenAI的GPT模型提供支援,而不是自己的大模型。以位元組為例,外媒曾報道,TikTok每月透過微軟支付近2000萬美元的OpenAI模型呼叫費用。

比跟OpenAI競爭更具風險的是,作為甲方的蘋果,對供應鏈的管理一向實行多重保險機制。

同一零件多家生產是蘋果控制風險、降低成本的常用套路。一方面,一家廠商貨源出現問題,其他家可以及時補充,提升了蘋果供應鏈的穩定性;另一方面,由於蘋果公司嚴格控制供應商的生產裝置,供應商的生產線需單獨供給蘋果使用,為了防止被踢出果鏈,供應商之間會相互競爭,從而使蘋果擁有充分的談判空間。

富士康之外,立訊精密等同樣代工iPhone。這樣的策略未嘗不會應用在AI上面,甚至蘋果已經顯露出了這種端倪。

在選擇OpenAI作為iPhone的AI供應商後,蘋果方面還曾傳出考慮將谷歌Gemini也引入iPhone的訊息。

面對核心零部件,庫克主政下的蘋果,還在展現另一種趨勢,即逐漸用自研代替外部供貨,典型案例便是晶片。透過4年多的努力,蘋果Mac電腦產品線正式完成了去英特爾化,全面改用M系列自研晶片。

在日前接受《連線》(WIRED)專訪時,庫克也略有保留地提及,蘋果何時會推出自己的大模型,將視情況而定。

百度無法獨佔iPhone,或許只是一個時間早晚問題。明年到來的iPhone 17,成了考驗兩家合作忠誠度的一道關卡。

相比國內大模型廠商爭搶AI果鏈門票的暗流湧動,當下的蘋果,也迫切需要一個催化劑,來重新點燃中國市場的需求。環顧四周,蘋果AI無疑是其手中最有效的助燃劑。

今年三季度,大中華區繼續成為蘋果唯一收入同比下降的區域,更糟糕的是,在中國市場,這已經是蘋果連續第五個季度遭遇營收同比下滑。

與營收一起下滑的,還有iPhone在中國市場的銷量。Canalys資料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中國大陸智慧手機市場延續了反彈的步伐,出貨量同比增長4%至6910萬臺。蘋果卻逆勢下跌,儘管重回前五,但出貨量同比下跌6%。

庫克將更多的期待留給了下一季度。“包括Apple Intelligence,這標誌著我們產品新篇章的開始。這只是我們相信生成式AI可以做到的事情的開始,我對未來感到無比興奮。”

在庫克暢想之際,面對蘋果AI在中國市場的暫時缺席,一眾國產手機廠商正展開一場對iPhone的AI包圍戰,華為、小米、vivo、榮耀以及OPPO等,近期釋出的新機紛紛將AI作為營銷重點。

無論出於內部提振銷量的希望,還是出於外部補上短板的考量,庫克都需要百度這樣一位選手,儘快為國行版iPhone武裝上AI利器。

百度,也需要在新一代iPhone上,證明自家的AI技術和體驗,足以達到蘋果的預期。

想到達成上述預期,無疑需要百度持續對大模型能力進行迭代和升級。一如李彥宏此前所言,未來大模型之間的差距可能會越來越大,想要保持模型效能領先,需要公司能幾年、十幾年如一日地投入,不斷滿足使用者需求,降本增效。

但在高額投入面前,又該如何平衡商業化?還有待李彥宏給出一個令資本市場滿意的答案。

AI從概念走向現實最難的一步,恰恰是商業化。從2017年押注AI,喊出“夯實移動基礎,決勝AI時代”新戰略以來,百度從不缺少對時下流行概念的繫結,難題主要出在外界期待不到百度將概念化為現實的領跑能力。

正因如此,從Apollo自動駕駛、元宇宙希壤,到數字人希加加、度曉曉,以及當下最新的大模型,在鞏固移動生態基本盤之外,百度過去十多年間持續投資AI的潛在價值,始終未能得到資本市場的持久認可。

7月份的內部總監會上,李彥宏直言,過去幾次的技術突破讓他們都錯認為屬於AI的時代終於到來,但“每次最好的結局都是比較讓人失望的。”

這一次,豪賭大模型,會不一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