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科技 2024-10-18 01:33:40 8
文/竇文雪
編輯/子夜
近年來,3C行業中的大部分品類已經進入了穩步發展的階段。
據Statista、canalys等資料,15-23年,全球智慧手機/PC/平板電腦年均出貨量分別保持在13/2.8/1.6億臺左右;可穿戴裝置在2023年的出貨量達到了5.1億臺,15年-23年的複合年均增長率為26%。
儘管行業已進入成熟期,但整體規模仍在持續擴大。
根據智研諮詢釋出的報告顯示,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創新,資訊化、數字化、網路化及資訊科技融合等技術在3C產品的不斷應用,將促使廠商推陳出新、加速技術創新與產品迭代,行業規模將進一步增長。
與此同時,3C行業的競爭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激烈態勢,新品層出不窮,使得市場上的產品生命週期大幅縮短。
在這樣傳統品類發展成熟、行業規模持續增長、行業玩家內卷嚴重的情況下,中小品牌想要殺出重圍,做好差異化產品佈局、選對營銷策略尤為重要。
2020年,一家初創企業闖入了已經發展至成熟階段的充電行業,繞開了市場中大部分品牌的定價區間,衝擊高階市場。
在不到4年的時間內,這家品牌已經產出帶有多款“全球首發”抬頭的產品,使用者範圍遍及全球數十個國家,公司單年營收突破億元大關。
這家企業就是閃極科技。
近期,在2024GDMS全球數字營銷峰會期間,連線Insight與閃極科技創始人兼CEO張波進行了一次深度對話,探討了當前整體行業環境的變化,閃極的發展歷程和營銷理念。
閃極科技創始人兼CEO張波
以下為對談詳細內容,連線Insight在保留原意的基礎上,進行了略微刪減和修改。
01
閃極,是如何突圍的?
連線Insight:最初,是什麼契機讓您選擇進入3C行業?
張波:我選擇進入3C行業是因為“愛折騰”。我們是喜歡折騰新數碼產品的人群中,最愛折騰的那一幫人。
2012年,我們加入了魅族。因為在當時,還沒有特別多國內廠商在做安卓手機,我們就認為魅族是中國的蘋果,因為它做出了效能、設計都非常“蘋果味”的產品。
當時,國內的華為、OPPO、vivo都還沒有正式做安卓的大屏智慧機。而魅族作為一個非常小的團隊,卻從一開始就投入全部的資源去做大屏智慧機,這讓我們這樣的數碼愛好者感到非常興奮,剛好我自己又是學機械和電子出身的,因此畢業之後就第一時間加入了魅族。
連線Insight:後來您為什麼選擇創業?又為什麼選擇做充電產品?
張波:2017年左右,手機市場已經競爭到白熱化階段,企業們更追求跑得更快。因此,我們就有了創業的衝動——我們可不可以去做一些完全由自己掌控的、設計和技術領先的產品。
所以我們在2017年加入一個創業團隊,疫情期間團隊發展不順後,我們認為自己也見證一些創業的機會,已經可以從0-1的重新創造一個品牌和產品系列了。
我們發現,新能源電池、氮化鎵、碳化矽充電技術晶片的技術都在不斷進步,把這些技術整合起來,做出設計和效能都有差異化的充電產品,剛好能滿足很多手機使用者、無人機使用者的需求,這兩種品類的使用者與充電產品重疊,審美也是類似的,渠道中的品牌夥伴也可以幫我們賣產品。
因此我們就想到,可以創立一個品牌,做出有領先優勢的充電產品。
圖源閃極官方微信公眾號
連線Insight:在產品的生產和設計上,閃極是如何做到在紅海中找到藍海的?
張波:當時我們觀察到之前用在戰鬥機、相控陣、雷達上的氮化鎵技術,可以在民用晶片端量產,就覺得我們可以做小功率,高體積的充電產品。
我們還透過一些使用者反饋發現,一些消費者希望知道自己的充電產品是否真正工作到了100瓦。因此就決定做一個螢幕,在充電器充放電時,實時顯示充放電的情況,讓使用者看到這個產品工作的具體瓦數,而且還充得很快,一個兩萬多毫安的充電寶只需要充不到一小時就充滿了。
這種效能上的提升以及使用愉悅感上的提升,都讓使用者覺得閃極的產品是細分領域的新物種。
連線Insight:產品產出之後,閃極是如何快速開拓市場的?
張波:國內方面,由於我們之前也在做手機相關的業務,所以與一些手機領域的KOL有長久合作關係,還有一些銷售渠道的夥伴也幫我們在京東、天貓鋪了一些貨。
依靠渠道夥伴和KOL的種草,我們的初步銷售就在國內啟動了。
海外對於當時的我們而言是完全陌生的,閃極最開始是依託於Kickstarter眾籌平臺來擴大知名度的。透過調研,我們發現Kickstarter的核心人群是非常在乎產品效能、引數、外觀的,只有創新型的產品才符合這些極客人群的審美偏好。
因此,我們就在Kickstarter上線了產品,剛好Kickstarter也很受媒體關注,平臺也擁有一整套對於初創團隊非常友好的生態環境,我們在Kickstarter上線的第一個產品就獲得眾籌接近百萬美元。
這樣,整個銷售的基礎鏈路就被打通了,我們透過Kickstarter把廣告投放、發貨、物流、售後體系全部拉了起來,再轉到我們的獨立站銷售,轉到亞馬遜銷售就比較順暢了。
連線Insight:閃極為什麼在最開始就選擇了高階市場?您認為,企業要走好高階路線需要做哪些準備?
張波:說實話,在沒有特別大體量的情況下,我們沒有做中低端的成本優勢。一個數碼3C產品如果沒有百萬級的出貨,很難將成本最佳化得很好。
在出貨量相同的情況下,閃極在成本上、工藝上比其他品牌更好,這樣才能在最終能調動資源相同的情況下,顯得自己的長板更長。
對於硬體創業團隊來說,長板不一定要特別長,但是短板一定不能特別短。
想走好高階路線,產品本身必須能夠匹配高階的定位,不管是在原材料的選擇、方案的設計、做工、工藝以及整個呈現出來的質感、品質、服務上,必須給使用者帶來最好的體驗。
在宣發的素材上,閃極會向蘋果的感覺靠近,並且會把素材做得更具先鋒性和差異化,這樣才能從廣泛的內容中凸顯出來。
除此之外,我們在宣發的IP上、聯名合作的夥伴上也做了很多投入。比如我們與一加手機海外釋出會進行了聯名合作;與蔚來汽車這種高階純電品牌全面合作;在文化圈層中,找到《流浪地球2》這樣一個知名的電影合作等等。
圖源閃極官方微信公眾號
連線Insight:當前,閃極也在擴充套件新的充電品類,也有在向低端市場下沉,目前,低端品類的發展情況如何?
張波:其實我們不是在做低端一點的品類,只是產品的客單價低一點。
比如,閃極此前推出了一款5000毫安能掛在手機下面的超小充電寶,同行賣40-50元,閃極賣150元,但閃極採用的是特斯拉級別的車規級21700電芯、自研的充放電技術重構充放電電路等等。
也就是說,我們是在同樣的定位下,用更好的設計以及用更好的做工用料,投入2-3倍的成本,賣了比其他品牌高2-3倍的價格。
02
對於充電品牌而言,
如何營銷才能突圍?
連線Insight:閃極在營銷的過程中,更關注哪些重點?
張波:營銷的重點其實還是使用者。
在做營銷的原點上,我們首先要想清楚自己想服務一幫什麼樣的使用者,這樣的使用者更願意接受什麼樣的溝通方式,喜歡看什麼樣的素材,更願意為什麼產品和賣點買單。
對於亞馬遜以及一些純銷售平臺上的產品和品牌而言,他們比的可能是價格、產品曝光和轉化。
而閃極比的是怎麼能夠讓使用者第一眼就記住,多次看到以後會產生印象,並且在有需求的時候,能夠想起來併購買。
閃極的營銷重點,更多的是給使用者種下一個產品和品牌的種子。
連線Insight:在您看來,國內和國外的營銷環境有什麼不一樣?
張波:區別的點在於,國內市場的營銷環境還是比海外市場更復雜一些。
具體來說,國內除了抖音能夠形成閉環轉化以外,京東、天貓投出的廣告流量,有時不一定能夠準確的帶來轉化,而且傳播的效果很不穩定,讓人找不到一個持續放量的方向。
但是在Facebook和Google的廣告系統中,很容易就能發現哪一個素材是可以持續跑得動的,國外平臺的整個系統也會更加“科班”,一些使用者的理論、連帶購買的設計都是有效的。
這或許是由於海外使用者更符合大資料的邏輯鏈條,國內使用者可能已經對廣告免疫了,各種廣告策略已經不太容易產生很明確的直接效果了。
連線Insight:對於線上營銷與線下營銷,閃極有哪些心得?
張波:線上營銷方面,閃極不是在做大眾的市場,所以我們要基於興趣、人群屬性,透過Facebook的廣告系統,把關注這方面的人持續篩選出來,並且不斷影響他們。
此外,對於不同的廣告方式,我們評估和觀察的資料也不一樣。比如TikTok、抖音、小紅書、Facebook、Instagram這樣的曝光平臺,承載閃極廣泛人群篩選和基礎曝光,亞馬遜等各個銷售平臺承載著銷售和轉化,即銷售平臺看轉化率,曝光平臺看曝光成本。
線下方面,我們在國內和海外都鋪了很多線下終端,比如國內的順電、海外的Media Markt、北美的Best buy。
鋪進去之後,更重要的是產品能不能賣得動,想要賣得動就一定要投資源拿到好的位置,並且給出好的套餐重點去做一些促銷,比如有一些產品線上下渠道賣得甚至比線上還要便宜,這也是推動成交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連線Insight:閃極會透過什麼方式,維護使用者並提升使用者反饋效率?
張波:使用者方面,我們有用比如VOC使用者反饋工具,有一些工具之前可能是人工的去爬,現在有第三方的VOC爬蟲和分析工具在做。
在客服的自動回覆上,AI的加持也讓使用者基礎查詢訂單、跟進物流等反饋得非常及時和高效,也節約了整個團隊的精力,讓我們可以做出更好的創意。
在營銷層面上,結合AI生成能力也可以做出更有效的廣告素材,實現的成本也會更低,特別是影片類的素材的製作,大大降低了成本,除了用AI製作影片素材,也可以讓AI對影片的素材做一些加工和生成,這些都可以去再次提高我們跟使用者溝通和傳達的效率。
連線Insight:在您看來,閃極最成功的營銷案例是哪一個?
張波:我覺得最成功的案例是《流浪地球》系列電影的合作,藉助這個IP的流量,閃極的品牌知名度也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讓很多使用者因此認為,閃極是很酷的團隊,做到了其他品牌沒有做到的事情。
除了IP的選擇讓消費者眼前一亮,我們做的產品也不是貼標式的產品,而是把電影中的道具實體化、產品化,賦予實際可用的功能,這也是之前IP類的產品沒有做到的事情。
《流浪地球2》MOSS聯名充電器,圖源閃極官方微信公眾號
這次營銷,讓閃極的單月銷售規模翻了5倍以上,遠超我們的預期。
03
AI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下,
如何預測營銷的下一個5年?
連線Insight:您觀察到了哪些3C行業最新的營銷趨勢?
張波:營銷趨勢方面,其實不管是3C行業還是其他行業,品牌會更傾向於在興趣相關的流量渠道做投放,投放的重點幾乎都是海外的Facebook、Instagram、TikTok,國內的小紅書、抖音等流量媒體平臺。
廣告的形式上,影片的廣告要比圖片的廣告轉化更好。此外,品牌們都在針對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做差異化的傳播素材。
此外,透過對產品端的洞察,我認為在AI來臨之後,所有硬體都值得重新思考,一些有價值的硬體甚至值得重做一遍。包括充電類的產品,閃極也會在未來,結合AI的能力把它做得更智慧、更好用,包括一些全新的AI原生硬體也是值得去突破和嘗試的。
連線Insight:在您看來,現在的3C行業競爭者,都在競爭些什麼?
張波:第一,在拼誰更高效。近幾年,品牌們紛紛把透過中國供應鏈生產出來的,擁有低成本、高品質等特點的產品輸出到全球,在這種情況下,大家競爭的就是誰的效率更高,誰能夠發現更有效的轉化路徑。
第二,在拼中國工程師紅利帶來的創新能力。中國是一個人口非常多的國家,國人的受教育水平已經開始在全球範圍內越來越靠近頂流,我國的人才能夠誕生出來的創造力,在全球是擁有領先優勢的,品牌如何讓這些創造力變成價值,這也是企業要拼的一個點。
連線Insight:如果,閃極現在所處的行業又變成了紅海,還有辦法再找到藍海嗎?
張波:的確,大家發現這種中高階的充電產品有了空間之後,一些傳統的、體量更大的品牌也在做這方面的嘗試,這也一定對我們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但是沒關係,閃極還是會不斷地提出新點子,在充電品類上,閃極也會持續釋出更驚豔的產品。
同時,我們也在擴充套件第二增長曲線,在AI硬體上投入更大的精力。年底,我們將推出一款新產品,該產品一定能給行業內所有使用者都帶來使用效率上的提升,透過AI自然互動/語言互動,新品在使用體驗上要比手機上的更直觀、更方便以及更順暢。
不管是推出新的充電產品還是擴充套件第二增長曲線,都是我們結合閃極現有使用者和收集到的資料,以及這三年多以來積累下來的能力,再次提出一些新的想法和產品的點子,最終將其落地和實現。
連線Insight:可以用三個關鍵詞來概括一下未來3-5年之內,3C市場的發展趨勢嗎?
張波:第一,體驗,品牌還是要做好產品驚喜感和品質的體驗。
第二,創新,品牌不能只是圍繞著老產品一直做“微調”,還是要做出一些創新點。
第三,全球化,如果品牌針對一個國家和市場已經做得足夠好,可以嘗試把產品推向更廣泛的市場。
(本文頭圖來源於閃極官方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