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 Luck To You!

手机扫一扫

技術變革視角下的金融安全:新挑戰、新路徑、新常態

鳳凰科技 2024-12-24 01:33:43 2

文/陳鋒

編輯/子夜

古希臘神話裡的西西弗斯,每天會辛辛苦苦推石頭上山,第二天石頭又會落下來,但需要把它再推上去,如此週而復始。

網路安全產業鏈條裡的任何一環、每個角色,某種程度上也在經歷著這個過程:

從雲端計算到AI到大模型,全行業數字化轉型持續深入的過程中,每一輪的技術變革中,“矛”與“盾”的持續對抗,在形式、態勢上,都在變化。

對身處其中的每個行業裡的每家公司而言,安全建設都沒有終點,需要西西弗斯式的堅守。

聚焦到當下來看,伴隨著AI大模型加速落地到各行各業,其高效泛化內容生成的特點,也會讓駭客以更低的門檻和成本,發動更密集的攻擊,防守方則需要更縝密的邏輯關聯、更精確的溯源能力,等等。比如AIGC的迅猛發展衍生出來的AI欺詐、AI仿冒等問題,也成了很多企業新的痛點。

這一背景下,企業在AI時代,該如何更好地應對不斷變化的安全挑戰?

金融行業在安全建設上的趨勢、挑戰、實踐、路徑和思考,尤為值得探討——金融行業一邊是走在數字化變革最前沿的領域,另一邊也是對安全風險容忍度最低、對安全合規要求最高的行業。

12月6日,騰訊雲舉辦了2024首屆騰訊雲金融安全峰會,參會嘉賓包括了數字金融機構、商業銀行、資管機構等企業安全技術的負責人,多方共同探討了不同業務場景下的金融安全建設實踐。

在這次峰會上,連線Insight注意到,隨著技術的不斷變革,金融行業的安全挑戰,呈現出了不同的態勢,在金融行業的安全建設上,以騰訊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廠商,也沉澱出了一些新思考,並加速探索企業安全建設新路徑。

1、從攻防演練新態勢,看金融行業的安全挑戰

過去數年,金融行業面臨著相對更高的安全風險。

一方面,金融行業離“錢”更近,更敏感,也就更容易被不法分子“盯上”;

另一方面,由於業務場景更多、個體或單位使用金融服務的頻率更高、資料資源更豐富,此前大資料、雲端計算等技術加速產業數字化轉型時,金融行業也走在前列。包括數字化營銷、個性化推薦與精準服務、風控模型的建立與完善、資源的整合及利用等等,都離不開大資料和雲端計算。

這一過程中,更大規模的組織上雲、資料上雲、業務上雲,乃至供應鏈上雲,其實也滋生了新的安全挑戰。

原因在於,在全行業數字化轉型時,新技術的出現總有兩面性。

一面是技術的賦能作用,它讓效率更高、讓成本更低、也讓安全水位更高;另一面則是,在不法分子的手裡,這些技術又會成為他們豐富、強化攻擊手段與方式的工具。

尤其是在當下,金融行業正處在新一輪技術推動數字化縱深的週期中——雲端計算從1.0階段的金融資訊化、2.0階段的網際網路金融、金融科技,過渡到3.0階段的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後,如今正加速邁向4.0階段,數字金融。

這背後,雲原生生態的不斷擴大、AI技術的加速變革和應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持續數字化的想象力,但同時也在加劇金融安全風險。

來看兩個實際的案例。

今年1月,香港某跨國公司的財務員工,被騙子利用Deepfake換臉技術冒充公司CEO進行視訊會議後,被詐騙了2500萬美元;今年5月,某跨國貿易公司的一名職員,收到仿冒為英國總公司CFO的WhatsApp資訊,期間深偽技術生成的“假上司”指示這名職員將近400萬港元轉款至一個本地賬戶。

2024首屆騰訊雲金融安全峰會上,騰訊安全副總裁、玄武實驗室負責人於暘也從技術視角出發,進一步解析了當前金融行業面臨的攻防對抗態勢變化。

騰訊安全副總裁、玄武實驗室負責人於暘

他認為,透過迂迴攻擊、曲線攻擊繞過企業現有防禦網路,或透過供應鏈通路、資料託管、許可權委託等單點上形成突破口,進而威脅到企業數字資產,是近年來攻防演練呈現出的新“脆弱點”。

此外,在攻擊工具上,也有新變化。

“一開始大家用一些開源工具免費工具,一般來說這些工具都是單兵工具,就是‘步槍’‘手槍’。這些年一來是每個攻擊隊都開始開發工具,二來是這些工具也在轉向平臺化、協作化,變成‘航空母艦’了。而且隨著平臺化水平的提高,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整個攻擊隊的水平。”於暘如此說道。

他進一步介紹,這些平臺也可以透過引入自動化技術,乃至AI技術、大模型技術,來進一步提高攻擊效率。

與此同時,中國信通院雲端計算與大資料研究所所長何寶宏提到,近些年,金融雲的安全威脅也在加劇,集中體現為兩大挑戰。

第一個挑戰是,隨著數字金融使用者的持續增加,雲端金融風險在持續攀升。

第二個挑戰則是,高價值資產頻遭資料洩露和勒索軟體攻擊,暴露出金融機構在資料安全、系統安全和隱私保護等方面尚存在短板。

比如今年10月,某家網際網路金融機構,大量使用者通訊錄資訊被洩露,包括聯絡人姓名、號碼等等;今年1月,某家金融公司遭遇網路攻擊,導致130萬客戶資料洩露,等等。

不難發現,當下金融行業的安全形勢,在變得日益嚴峻。

對金融機構而言,資料流轉的加速、業務關聯性的加深、系統規模的擴大和迭代頻率的提升、日益複雜的訪問主體、場景和行為、金融業務的邊界拓展,等等,幾乎每一個環節,都存在潛在的安全隱患。

2、化被動為主動、從單點到立體,金融安全“1”比“0”更關鍵

上述背景下,金融行業的安全建設,到底該怎麼做?

面對當前無孔不入的安全挑戰,金融行業的安全建設,需要的是更立體式的防禦機制,而不是單點式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也需要更主動性的安全建設理念,而不是“等問題出現再解決”。

今年11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門聯合印發了《推動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其中提到,到2027年底,要基本建成與數字經濟發展高度適應的金融體系。

在這背後,金融雲安全體系,是保障金融服務安全性、支撐數字金融生態繁榮與發展的底層支撐。

對雲廠商和安全廠商而言,安全產品如何與雲平臺實現緊密結合,實現真正的雲原生安全、一體化安全,正是金融雲安全體系持續最佳化和升級的一個關鍵。

結合這幾點,在這次峰會上,連線Insight觀察到,騰訊在金融領域的安全實踐,提供了一個思路。

簡單拆解,騰訊雲和騰訊安全的實踐,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看:

一方面,是保障雲平臺本身的安全穩固,為金融行業提供高效的一體化安全供給。

騰訊安全副總裁、雲鼎實驗室負責人董志強表示,基於騰訊雲平臺過去多年在合規建設、安全防護、安全運營等方面的經驗,騰訊雲將自身安全建設的經驗沉澱成了一套新理念——高安全等級架構。

騰訊安全副總裁、雲鼎實驗室負責人董志強

這也是騰訊雲安全建設的思路和目標。“我們希望,透過更高安全等級架構這樣的思路,倡導所有團隊能夠為了這樣的目標去努力。”董志強如此說道。

他進一步介紹,企業要想達成高等級的安全架構,需要具有可信的底層、原生的能力、智慧的安全運營水平,以及出廠的預設安全。

基於此,騰訊雲自下而上,為雲業務自身和租戶安全,都構建起了縱深防禦的體系,沉澱出了一套具備可複製性的、雲原生的高安全等級架構,透過伺服器硬體安全最佳化、可信計算技術與供應鏈安全保證雲基礎設施安全等多重機制,來保障雲基礎設施的一體化安全。

另一方面,則是在產品維度,騰訊安全整合構建了“4+N”體系,為所有私有云、公有云、混合雲等不同業務形態客戶提供全面的產品供給。騰訊安全副總裁方斌介紹,騰訊安全的獨特優勢,是在情報能力的基礎上,基於四道防線逐級增加防禦節點,再進一步擴充套件到N個業務外延,實現基礎安全和業務安全的同步提升。

騰訊安全副總裁方斌

其中,“4”指的是“資料安全、主機安全、Web應用防火牆、雲防火牆”這四道防線,指向的是通用安全,希望解決的是企業面臨的在批次攻擊、合規、安全運營、複雜攻擊等方面的問題;

“N”指向的則是場景化安全,面向不同行業提供針對性更強的特色化解決方案。比如面向金融行業,騰訊安全提出了“防AI仿冒可信身份解決方案”“金融反電詐解決方案”“金融風控大模型”“零信任網路訪問”“安全資料湖”“小程式閘道器”等等場景化解決方案。

圖源騰訊安全官方微信公眾號

目前,騰訊雲金融安全這套“4+N”體系,正加速在金融行業落地。

比如,某具有百年曆史的某集團旗下的證券公司,透過安全體檢和這四道安全防線,搭建起了安全有效、平臺+戰略結合的縱深防護體系,提升了安全運營水平。

據騰訊雲介紹,重保期間,雲防火牆、WAF幫助客戶攔截了超過1900萬次攻擊。

與此同時,期間這四道防線幫助客戶發現了1977個漏洞,阻止了2萬餘次漏洞利用,同時有1190次高危命令執行透過主機安全得到了阻斷。

再比如,某資管公司在中國大陸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擁有200多個證券營業部,在人員、組織眾多、多分支接入等複雜的網路場景下,遇到了在遠端辦公上的安全和效率挑戰。

在和騰訊安全的合作中,這家資管公司採用了騰訊安全的零信任iOA全功能模組,保障了員工在內網辦公或遠端辦公場景下的安全性、辦公效率和使用體驗。

其中,騰訊安全重點以iOA防毒管控模組,實現了對國外Symantec這一終端安全軟體的替換,安全合規資料作為零信任訪問引擎的決策資料來源,全面動態來判斷訪問的可信狀態,以一個客戶端軟體,解決了之前多個客戶端才能達到的安全防護。

結合上述幾點,不難發現,騰訊做安全,其實正是在依託雲的能力進行安全建設,由此來保障安全產品與雲平臺實現緊密結合。

而無論是面向金融行業安全建設的思考和路徑,還是產品或解決方案,都源自騰訊自身的實踐——

從早些年QQ時代為了保護使用者自主研發出首個反病毒引擎TAV,到後來在更多的“自我測試”中積累下來天幕(網路入侵防護)、御界(高階威脅檢測)、東風(溯源反制)等產品,再到如今AI、大模型技術浪潮下的最新安全探索,在網路安全這件事上,騰訊已經積累了超過20年的經驗。

3、金融安全新常態:合作才能帶來更大共贏

2022年7月2日,美國邁阿密一家叫Kaseya的網路軟體公司,遭遇了一群自稱“REvil”的俄羅斯駭客發起的攻擊,對方利用Kaseya的VSA軟體中的幾個漏洞來傳輸勒索軟體。

短短三天時間後,應用這一軟體的100多萬臺電腦受到感染,瑞典最大的連鎖超市之一Coop,因供應商Visma被攻擊,導致其在全球的近800家門店,不得不暫停營業。

這是全球範圍內迄今為止發生的最大的一次供應鏈攻擊事件。

從這起案例不難發現,現如今網路安全的建設早已牽一髮而動全身,圍繞網安建設,沒有一家企業應該心存僥倖。

聚焦到金融行業來看,數字金融時代的安全體系建設,其實也並非一家或幾家科技企業、一家或幾家金融機構就能推動實現的。

當前態勢下,安全廠商與金融機構,尤其是大規模金融機構的關係,亟待升級。原因在於,他們之間的合作,並非一個簡單的產品交付和服務交付的過程。

比如騰訊安全副總經理、雲鼎實驗室專家李濱向連線Insight表示,越大的金融機構,在做資料融合、做安全連結時,可能越容易碰上棘手的難題。

一方面,金融機構存在大量的存量系統、資料,安全廠商在輔助他們做安全建設時,這些系統一來不能簡單地廢除掉,二來基於這些老的資產、舊的系統,在技術和新系統之間從銜接到接入時也存在難度。

另一方面,金融安全建設,涉及到幾乎所有的業務系統、基礎設施,維度高度分散,複雜度高,給技術連線和融合也帶來了難題。

如何更好地應對這些挑戰?一個解法是,安全廠商和金融機構,需要跳出過去單一的“甲乙方”的視角,而是溝通前置、連結做深、風險共擔、安全共建。

某種程度上,這也反映了騰訊在安全能力建設上的理念。

騰訊金融雲副總經理王豐輝向連線Insight表示,對大的金融機構而言,他們本身有比較龐大的安全團隊,有安全專家,也會去做各種頂層的設計、架構的設計,甚至在專業性上不一定弱於安全廠商,但安全廠商還是需要和金融機構有關於安全建設的交流和探討。

因為視角不一樣。

“金融機構的視角里,他們更多會聚焦到做自己的業務,在騰訊的視角里,我們會做安全產品、服務..……大家實際上是一個共建的過程,在互動中一起迭代和進步,這也是我們能夠和他們取得共識的一個點。”王豐輝進一步表示。

長遠來看,騰訊在安全建設上的這一理念,有望加速成為行業共識。

騰訊雲副總裁胡利明

“我們認為,安全能力體系的建設,包括生態的建設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需要政府、科技企業、金融機構的共同參與,形成合力,共同應對金融數字安全的挑戰。”騰訊雲副總裁胡利明如此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