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 Luck To You!

手机扫一扫

後背涼養心,腰腿涼養腎!三味中藥,一個古方,心腎一起養

鳳凰健康 2024-12-31 01:40:18 2

人體陽氣的盛衰直接影響著身體的健康與活力,陽氣不足,常表現為畏寒、發涼。

所以中醫認為,後背發涼多與心陽不足有關,腰腿發涼則常見於腎陽虛。

1

—The First—

身體發涼,養心養神

後背發涼是心陽不足的典型症狀。在中醫理論中,心臟,作為人體的“太陽”,主宰著人體的生命活動,而後背則被視為“陽氣之海”。

當心陽不足時,背部得不到陽氣的溫煦,便會出現後背發涼、冷汗頻出、心慌心悸等問題。

心陽不足的人往往還伴有睡眠質量差、易驚醒、多夢、心慌心悸、易受驚嚇等症狀。

腰腿發涼是腎陽虛的典型症狀。腎位於下焦,腰為腎之府,腎陽不足時,腰部失養,常表現為腰膝痠軟、畏寒肢冷、小便清長、夜尿頻繁等症狀。

此外,腎陽虛還會影響生殖功能和生長發育,導致男性功能下降、女性不孕等問題。

2

—The Second—

一箇中藥方,心腎一起養

茯菟丸出自宋代的醫學典籍《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

組成為菟絲子250克、白茯苓150克、石蓮子(去殼)100克

上述三味藥搗碎成細末,用酒煮後,加入山藥泥做成小藥丸,每次10克左右,溫水送服,一日三次。

這個方子組成簡單,但在補腎的同時,又能養心、安神、補血。

主治心腎兩虛,心氣不足,思慮憂心太多;腎經虛損,陽氣不固,出現溺有餘瀝,小便白濁,夢寐頻瀉等症狀。

適應症廣,副作用還小,是不可多得的良方。

3

—The Third—

簡單三味藥,功效不簡單

1

菟絲子

菟絲子味甘、辛,性平偏溫,歸肝、脾、腎經。是一味常見的補腎名藥

菟絲子以種子入藥,在中醫理論中,植物的種子一般都可以補腎精。

各類種子在冬天成熟的時候會把自己封藏起來,等到來年春天卯足了勁兒生根發芽。

所以,菟絲子它能走到腎中去,添油點燈一樣幫你把腎中精髓補足,並且牢牢地封藏起來。

同時,菟絲子的藥性相對平和,補而不峻,溫而不燥。可與其他的補腎藥合用,治療腎陽不足導致的腰膝痠軟、陽痿、早洩、頭暈、耳鳴等症狀。

2

白茯苓

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脾、肺、腎經。

茯苓長在松樹底下,是抱著松根生長的。

松木四季不老,茯苓得松樹的收斂之氣,因此可以四季常生,從而成就自己的物性,也被稱為“四時神藥”。

茯苓伏藏土中而生,得土氣至厚。

一方面可以去除脾胃中多餘的水溼,以強健脾胃;一方面作用於下焦,幫助身體中的水液排出體外。

“脾生血,心主血”,脾胃會把五穀精微轉化為氣血,而心需要血液的濡養才能安定。

在這裡,白茯苓透過去除脾胃中的水溼,增強了脾胃的轉化功能,氣血因此變得充裕,心神也得到了安養。

3

石蓮子

石蓮子是睡蓮科植物蓮的老熟的果實,味甘澀微苦,歸脾、胃、心經。也叫作“甜石蓮”“殼蓮子”“帶皮蓮子”。

與我們通常所說的“蓮子”同為蓮的果實,但是採收時間有所不同。石蓮子一般是在蓮完全老熟後採摘,而蓮子是在果實新鮮之時就採摘。

相比於蓮子,石蓮子性更寒,偏重去除脾胃的溼熱,以達到健脾的功效。而蓮子更偏重養,對於脾胃虛弱的人更適合。

該方中用石蓮子取其清溼熱,開胃進食,清心寧神,澀精止洩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心煩、失眠、遺精、尿濁等症狀。

諸藥合用,以補腎養心安神為主,透過調理脾胃,增強脾胃的運化能力,達到補血的作用。

後用山藥為丸,可以滋補腎陰;酒煮諸藥,有助於活血行氣。共同達到了補腎陽而不傷腎陰,補腎又養心,活血又補血的功效。

最後提醒大家,中藥的用量因人而異,養生保健時用量宜小,治病療疾時量宜大,服用前還是諮詢一下醫生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