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娛樂 2024-12-17 01:08:21 1
網飛年度重磅鉅作。
一部被視為“無法影視化”的經典,堪稱是地獄級改編難度。
等了將近5年,終於浮頭——
百年孤獨
Cien años de soledad
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魔幻現實主義代表作。
不少人對此又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
哪怕你沒有翻開閱讀過,也多少耳聞過,尤其是它的經典開頭。
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下午。
一句話,打破了物理時空的線性限制,融雜了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三種時態。
陌生的是:
哪怕你翻開閱讀過,依然會在百年七代人的名字迷宮與關係亂倫裡暈頭轉向。
奧雷里亞諾、阿爾卡蒂奧、烏爾蘇拉、阿瑪蘭妲……這是第幾代了哇?
難記、難讀、難懂,自然也就難拍。
馬爾克斯在世時沒有授權改編,他深知影視化是不可能的任務,除非是黑澤明來拍。
直到2019年,馬爾克斯去世5年後,網飛拿下《百年孤獨》的改編權,並由馬爾克斯的兩個兒子擔任製片人。
網飛這一次,誠意十足。
全拉美團隊,全西語製作,在哥倫比亞(馬爾克斯故鄉)拍攝,投入5000萬美元。
一共16集,目前上線8集,成績頗優。
豆瓣8.6,IMDb8.5,爛番茄新鮮度94%,爆米花指數89%。
當然,也有不滿的聲音,尤為大聲的是:
“現實有餘,魔幻不足。”
網飛的拍攝,問題似乎出在,現實性壓倒了魔幻性。
但在Sir看來,這不啻為影視化的一種特點:
將拉美乃至全人類的歷史,從馬爾克斯汪洋恣肆的語言裡析出;
以最為大眾化、普適化的影視方式,呈現魔幻卻雋永的現實邏輯。
在這個層面上,網飛的改編,能打幾分呢?
01
魔幻場面
心有餘而力不足
在馬爾克斯筆下,《百年孤獨》常有超出認知、魔幻到離奇的名場面。
其中好些在劇中得到臨摹。
死去的鬼魂神情憂傷,努力用蘆草團堵住咽喉上的空洞。
裝著阿瑪蘭妲的柳條小筐自行飛了起來,在實驗室裡兜了個圈。
患有失眠症的馬孔多,處處貼滿便利貼。
中槍而亡的何塞·阿爾卡蒂奧,流出一道血線,繞過大半個鎮子給母親烏爾蘇拉報喪。
老何塞走到生命的盡頭,馬孔多下起了黃花雨,給大街小巷覆上一層綿密的花毯。
能看得出來,網飛團隊努力將文字所描述的抽象場景具象化,嘗試去一一復現名場面。
但影像的呈現,卻沒有帶來文字的魔幻感。
因為充滿奇幻和特效的電影,類似的場面只能說平平無奇,很難再會讓人耳目一新。
更重要的。
馬爾克斯的文學語言,遠遠超出了影視語言所能表達的範圍。
其一大特徵,通感。
他形容水的冰冷,用的詞語是“玻璃”。
一天晚上,他們遠離了路上遇見的最後一撥土著,在一條亂石累累的河流岸邊紮了營,那河水彷彿冰冷的玻璃在流動。
然而放到以視聽表達為手段的影視劇裡,顯然創作者無法透過拍攝玻璃來呈現河水冷得刺骨。
另一大特徵,穿越時空的歷史感。
時間流轉、世事變幻,是隱伏其中的主題之一。
且不說大眾熟知的開篇,貫通了過去、現在與未來,呈現出故事宏大的歷史感。
就連一排排行道樹,在書中都得到作家的精雕細琢:
那些年間,也是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決定在街上種植巴旦杏代替金合歡,並且發現了能使樹木經久不衰的方法,但一直秘不示人。多年以後,馬孔多已經遍佈鋅頂木屋,那些最古老的街道上卻依然可見巴旦杏樹蒙塵的斷枝殘幹,然而已無人知曉出自誰人手植。
短短几行,交代了地區的變化、世人的遺忘、時間的魔法。
在書中,看樹,不是樹。
在劇中,看樹,只是樹。
還有一種魔幻,看似實指,其實是虛指。
透過超現實的畫面,作家所想呈現的是,人情裡難以言表的無形羈絆。
比如,何塞·阿爾卡蒂奧給烏爾蘇拉的流血報喪。
在Sir看來。
與其說,阿爾卡蒂奧的血,實實在在地穿過馬孔多,來到烏爾蘇拉的面前。
不如說,是爭吵、失望甚至決裂後,依然難以斬斷的母子之間的血脈牽掛。
可網飛的影視化,只是將名場面平實地拍出,就像學徒臨摹大師之作,有形而不夠有神。
不過,這一次的改編,創作團隊也並非只按圖索驥地一比一還原。
有大膽地創新。
比如開篇第一集,放的卻是書的最終章。
第六代奧雷里亞諾與姨媽阿瑪蘭妲產下第七代豬尾巴孩子。
阿瑪蘭妲產後失血過多死去,豬尾巴孩子被螞蟻吃掉,第六代奧雷里亞諾破譯了羊皮卷,知道了家族註定孤獨的命運。
有嫁接情節豐富人物。
比如麗貝卡融入布恩迪亞家後,興致勃勃提出的“閹雞問題”。
在書中,“閹雞問題”發生在馬孔多的失眠時期,是人們百無聊賴的消遣。
在劇中,你想聽,還是不想聽,決定權都在麗貝卡的手中。
這一移花接木,用以顯露麗貝卡的變化與性格,倒也不失為一種巧妙。
還有更為通俗化的改動,降低理解的門檻。
讓故事沿著線性順序,從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一代說起。
對於沒有讀過原著的觀眾而言,這無疑是一把開啟原著的鑰匙。
02
永恆孤獨
家長裡短的戲碼
那麼。
舉世公認難讀的《百年孤獨》,到底講述了什麼故事?
目前釋出的8集,電視劇按照線性敘事,老老實實地講到了布恩迪亞家族第四代的出生。
這一大家子人,瘋狂、背德、激情、冒險……
第一代,近親結婚。
產下豬尾巴孩子的恐懼,像一把達摩克里斯之劍懸掛在夫妻頭上。
因意氣用事殺了人後,第一代踏上了冒險之旅,遠離故土,建立馬孔多。
可豬尾巴孩子的詛咒,並未離他們而去。
第二代的布恩迪亞家族,愈發走向瘋狂。
哥哥何塞·阿爾卡蒂奧,先是愛上媽媽的閨蜜,後又跟遠房親戚麗貝卡在一起。
麗貝卡,一出場便自帶神秘,身份不明,愛好吃土。
每當慾望得不到滿足,吃土的衝動就難以自制地湧上天靈蓋。
她彷彿是情慾的化身。
劇版為了加深麗貝卡這一重意義,給麗貝卡額外安排了大尺度情節。
弟弟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在感情上,和哥哥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先是媽媽的閨蜜,後是年齡足以當女兒的雷梅黛絲。
妹妹阿瑪蘭妲,一個令不少讀者疑惑的角色。
她善妒又大度,冷酷又溫柔,搞黃麗貝卡原定的婚事,期待愛情卻N次拒絕愛情,照顧家中的孩子,和外甥(第三代布恩迪亞)產生禁忌之愛……
第三代。
一個戀姑。
另一個,則戀母。
如果要用現在的話形容,這一大家子的故事,關係要多亂有多亂。
“不是,諾貝爾文學獎就這玩意兒?想宣揚什麼?”
馬爾克斯寫《百年孤獨》,不是為了宣揚什麼,而是為了記錄什麼:
人類的瘋癲與文明。
注意。
這不是一對反義詞,而是一對相伴相生的“雙胞胎”。
瘋癲孕育出文明,文明中藏有瘋癲。
就像年老失智後,被綁在大慄樹的老何塞。
他說出的話,卻有一針見血的清醒:
我一直無法理解
兩個原則相同的派別鬥得不可開交
究竟有何意義
嚇了牧師一跳:
他們怎麼能……
把你捆在樹上?
老何塞非常沉著:
很簡單
因為我瘋了
用瘋狂呈現對人世間的洞察。
這是《百年孤獨》貫徹始終的特點。
而這一大家子瘋狂的關係,則是在吐露人類中非理性的激情。
以及:
激情也無法排遣的徹骨孤獨。
布恩迪亞一家,似乎總是突然被慾望之火燃燒。
可是,這火又總是會熄滅。
或被動,如雷梅黛絲的死亡,與何塞·阿爾卡蒂奧的死亡,使布恩迪亞上校和麗貝卡重新陷入孤獨。
或主動,如阿瑪蘭妲,拒絕義大利鋼琴師,推開求愛的外甥,在愛情來臨的時候,她總是先吹滅愛情之火。
對於情人之間戲劇張力十足的愛與孤獨,網飛團隊並未對原著情節多加改動。
可除此之外,書中還描述了一層更深的、更無奈的孤獨:
血脈親人之間,也存在無法溝通的隔閡、無聲隔絕的孤獨。
就像第三代阿爾卡蒂奧對於布恩迪亞一家。
第三代阿爾卡蒂奧,第二代的私生子,對自己的生父生母絲毫不知情,並誤以為自己是奶奶烏爾蘇拉的兒子。
對於這個家,他像是一個遊離子。
只是原著的刻畫,與劇作的刻畫,頗為不同。
原著,是描寫他無人在意的孤獨。
以及折射出,烏爾蘇拉也未被理解的孤獨。
- 她已經失去阿爾卡蒂奧,不是從他穿上制服的時候,而是從一開始。她自認為把他當兒子養育成人,就像撫育麗貝卡那樣,既無優待也無歧視。
- 奧雷里亞諾的衣服小了,就送給他,讓比西塔西翁裁改。阿爾卡蒂奧為著過大的鞋子、改小的褲子,以及自己女人般的臀部而深深苦惱。
而在劇中,則以頗為煽動情緒的處理,將第三代阿爾卡蒂奧的孤獨,置換成一種若隱若現的被排擠感。
在拍全家福的時候,第三代阿爾卡蒂奧被烏爾蘇拉勒令換一條褲子。
沒等他換好褲子,照片就拍完了。
所謂的全家福,並沒有自己的存在。
鏡頭對準了第三代阿爾卡蒂奧落寞又不甘的身影。
這樣慣於型別化衝突的處理,在劇中常常出現。
比如麗貝卡和阿瑪蘭妲的關係。
劇版在部分情節上跳出原著的安排,加重兩人關係之間的矛盾,全然變成了“嫉妒者”與“被嫉妒者”。
這種庸俗化的處理,雖然便於大眾理解,卻也削弱了書中揮之不去的孤獨主題:
孤獨不是因為恨意而產生;
而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的無法理解而恆定存在。
03
權力的慾望
永恆的魔幻
《百年孤獨》呈現人類的種種瘋狂。
其中最無法忽視的瘋狂:
政治與權力。
這是馬爾克斯一書再書的主題。
也是劇版《百年孤獨》目前最為濃墨重彩的部分。
由此,劇版的馬孔多故事,更像是一則政治寓言。
透過牆壁的顏色,來折射政治與權力,投向這片土地的陰影。
一開始。
這裡是人人平等、沒有政治與權力侵擾的烏托邦。
家家戶戶的牆壁,愛塗什麼顏色,就塗什麼顏色。
政治開始進來了。
當局派來了一名里正,要求各家各戶的牆都統一刷成藍色。
這不僅是權力意志壓向個人意志,還是一種政治意向的表態。
藍色,代表的是保守黨;紅色,則是自由黨。
劇版比原著多加了一筆:
里正是如何讓心不甘情不願的居民,逐漸將牆壁塗上藍色?
給大夥兒派發免費的藍色油漆。
免費的,往往是最昂貴的。
居民們要為自己無知的貪心,付出代價。
比如。
施行宵禁,失去自由。
後來,牆壁的顏色變得斑駁不清。
藍色與紅色混成一體,正如保守黨與自由黨在馬孔多打來打去、爭奪不休。
當老何塞向牧師說出清醒大實話的時候,正值保守黨與自由黨酣戰期間。
“兩個原則相同的派別鬥得不可開交,究竟有何意義?”
更令人費解的是。
不管哪一方,都打著“為了人民”的旗號,可給百姓造成的,都是強權、獨裁與苦難。
到最後。
自由黨與保守黨的區別已經混餚不清,誰勝誰敗也無關緊要。
普通老百姓只想過上安心的、安全的日子。
除了講述政治、權力與戰爭給大眾帶來的災難。
《百年孤獨》還細細描繪了,權力如何令人走向瘋狂。
最為典型的兩個例子。
一個是第三代阿爾卡蒂奧,似乎是天生的野心家。
布恩迪亞上校起義臨行前,將馬孔多託付給第三代阿爾卡蒂奧。
一輩子被離開過馬孔多的阿爾卡蒂奧,成為馬孔多有史以來最殘酷的統治者。
將神甫幽禁、射殺嘲笑者、毆打反對者、收稅無度、濫用公款……
所謂的權力,不過是讓私慾氾濫得明目張膽的工具。
另一個,則是布恩迪亞上校。
這個一開始因為正義走上戰爭之路的人,也逐漸被權力異化。
相比起來,劇版比原著更為簡化,但也表露得更為直接。
起義到最後,布恩迪亞上校所反對的,不再是當局對人民的不公,而是黨派對自己的不公。
回到馬孔多,比起老百姓的生活,他更注重的,是自己掌權。
目前,劇版到此,告一段落。
雖說比起原著,敘述手段極為本分規矩。
但仔細看,劇版對於現實的魔幻處,比如權力,比如人心,又不忍簡單帶過。
對於《百年孤獨》來說,這種做法不一定是最優解。
劇版需要從千頭萬緒中,理出一條線索來。
雖然,複雜和糾纏,或者說“沒有頭緒”,構成了《百年孤獨》的一種荒誕。
模仿者的的深度無法穿透原著。
這幾乎是所有文學改編作品的宿命。
但在口味下沉、即時滿足的網際網路風潮中,還有一部作品能認真地注視深邃。
對我們來說,就已經足夠可貴。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