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娛樂 2024-11-14 01:21:16 2
沒想到,這個清冷的檔期裡,還能跑出一匹“黑馬”。
改編自2015年火極一時的晉江同名言情小說。
上映4天,票房近9000萬。
在沒有流量粉絲的“外力”下,這樣的成績足以羨慕大部分電影從業者。
然而再一看——
豆瓣開分5.7,這不但與原著的8.7高分有著雲泥之別,且應該還有很大的下降空間。
人們甚至開始同情起邱澤來了。
發生了什麼?
今天就來聊聊,2024最尬的“留白”電影——
那個不為人知的故事
The Untold Story
01
完全空洞的愛情
有一說一,《不為人知》的開場,敘事效率很高。
先是一場調解戲——
派出所裡,計程車司機陳銘生(邱澤 飾)因為敬老,與一位年輕乘客發生爭執,於是乘客的姐姐楊昭(郎月婷 飾)趕到警局,以自己的弟弟先打到車的理由,二話不說,讓司機賠償5000塊。
然後佔據了道德高地的陳銘生居然答應了。
這是確立人物性格的戲。
楊昭的風風火火,以及近乎冷漠的感情,與陳銘生不願聲張,唯唯諾諾的性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同時,陳銘生的迅速“認錯”,也讓楊昭多了一絲猶疑。
為接下來的發展提供了空間。
然後是一場雨夜打車戲——
楊昭取快遞,結果下大雨打不到車,這時陳銘生經過,讓楊昭上了車。
快到目的地時,車輪陷入了井蓋。
陳銘生讓楊昭回去。
而楊昭趕回來,發現陳銘生居然是個殘疾(斷腿)時,心生憐憫,便幫他一起推車。
這場戲其實確立了楊昭的感情轉變。
就像她的職業,修復師,我們從後面的故事可以猜測,她大約是一個有著“慕殘”心理的人,於是看到這個唯唯諾諾的,被淋成落湯雞般的,“小狗”般的好人,心理便起了一些變化。
雖然說之後一個單身女性,邀請一個陌生的計程車司機進入自己的家,這行為有些離譜。
但在愛情片裡,勉強也能原諒。
可是。
這部電影的敘事,如果說優點,也僅有這些了。
剩下的,便是一場一個多小時的尷尬。
以至於Sir看完電影都無法確定,這段感情,真的是感情嗎?
比如說,兩人確立關係——
怎麼確立的?
楊昭主動誘惑陳銘生。
靠的是身體。
楊昭淋雨凍感冒了,陳銘生主動給她熬紅糖姜水,怕吵到她,竟然徒手碎姜。
然後楊昭便“愛”上陳銘生了。
她以假借教她做飯為由,邀請陳銘生三番五次地來她家,而陳銘生也真的來了。
楊昭於是時不時地貼近陳銘生。
用屁股蹭陳銘生的屁股。
然後……見面不到三次,每次說話不超過十句的兩人,就滾起了床單。
不是說這種事情不可以發生。
問題在於,影片非常吝嗇地不給一點鋪墊,直接把一段情侶關係,硬生生地拍成了炮友關係。
畢竟。
情侶之間缺乏生活的細節,就很容易淪落為刻意的表演。
確立關係之後。
按照常理,外界質疑也該來了——
一個有錢的修復師,一個傷殘的計程車司機,兩個八杆子打不著一起的人,肯定會引來別人的質疑。
可Sir沒想到的是,質疑來自陳銘生一方。
陳銘生的朋友不喜歡楊昭,於是搬出了一堆材料,向陳銘生證明她有戀殘癖,是個變態。
就不說為什麼要把“慕殘”這個名字列印出來,這種奇奇怪怪的操作了吧。
好巧不巧的是,這話正好被路過的楊昭聽到了。
怎麼解決?
她走過來,生氣,質問,自證:
我的感情是真的
我的慾望也是真的
然後呢?
然後這個話題在經過這一串文藝腔十足的臺詞之後,從此被擱置,沒人再聊了。
算是……解決了???
好吧。
Sir知道導演可能覺得,過多地糾結在楊昭是不是慕殘這一點上,可能會讓喜歡純愛的觀眾不適。
於是很快。
導演便給了這段感情以最大的考驗,也是內部危機——
欺騙。
怎麼說?
兩人旅行,遇到吸毒的人,於是陳銘生製造出動靜,吸引來了乘警,把毒販抓了起來。
可是呢,陳銘生不但不承認知道他們販毒。
還試圖打掉記者的相機,不讓拍照。
為什麼?
既怕和毒品扯上關係,又怕被別人看見,陳銘生肯定有不為人知的秘密沒有告訴楊昭。
甚至在這樣的情況下,你懷疑陳銘生這個名字是不是真的都很合理。
於是楊昭生氣,開始鬧。
按道理說,情侶間的不坦誠如果被發現了,嚴重一點的,可以造成他們就此分手。
可影片是怎麼解決的呢?
楊昭問:“我問你最後一個問題,你是好人還是壞人?”
陳銘生答:“我是好人”。
接著,兩人沒事般地繼續旅遊,無話可說的狀態持續了一路,然後——
陳銘生求婚了。
楊昭也答應了。
這是,又解決了???
好嘛。
敢情編導是覺得,愛情是怎麼發生的不重要,愛情遇到危機是怎麼解決的也不重要,只需要拍一段MV似的浪漫畫面,就可以稱之為愛情片了?
於是很迅速。
故事快速揭曉了陳銘生臥底警察的身份,快速讓他因公殉職,最終快速過了四年後,楊昭選擇了自殺。
只留下一頭霧水的觀眾。
不知道自己到底看了個什麼。
02
近乎空白的留白
“我能用我枯竭的心靈,記住每一個細節。”
這是在《不為人知》的開頭和結尾中兩次出現的一句旁白。
然而,作為一部電影,Sir是真的沒有從這段回憶錄式的敘事中,品出任何稱得上深刻的細節。
不僅男女主愛情的發生沒有細節佐證,空洞到一種莫名其妙。
影片的其他部分,也從頭到尾散發著一種無孔不入的尷尬。
而導演試圖用留白來掩飾這種尷尬。
陳銘生作為一名臥底緝毒警,他過去在毒梟身邊經歷過什麼?發生過什麼?腿怎麼沒的?怎麼就假死離開了?
沒有交代。
後來他在假死消失的幾年後,為了任務又重新回到了毒梟身邊效力。
中間沒有任何過渡和說明。
前一秒還在和楊昭生離死別依依不捨,下一秒就變成毒窩裡最受老大信任的下屬了。
這波留白留的,也太看得起觀眾的想象力了吧?
有這功夫去幫導演腦補劇情,大家還不如直接回去重溫《無間道》。
而關於陳銘生的過去,兩場閃回的戲,也只是記錄了他意氣風發的模樣,對劇情的空白起不到一點填補作用。
越留白,越尷尬。
而且尬出了一種很新的low。
就拿前面Sir提到的旁白來說,開頭一遍不夠,結尾還要再重複一遍,非但沒起到渲染悲情的氣氛,還加重了故事的懸浮、虛假。
這還不是最雷的。
在電影的最後,因公殉職和為愛殉情的男女主,兩人的聲音集體復活,在煽情宏大的BGM中,來了一段讓人尬到摳出三室一廳的……
詩。朗。誦。
人都死了,還陰魂不散。
觀眾的淚點再低,也不會在這種情況下被感動吧?
陳銘生的過去、男女主的愛情、犯罪橋段的細節,導演都用“留白”去混淆過關了。
那些旁白和詩朗誦的段落,為什麼就不願意留白?為什麼就不能直接電影結束出字幕呢?
放過觀眾吧。
全片中唯一值得關注的,或許只有認真演戲的邱澤。
別誤會,Sir說的只是“值得關注”,並不是“值得肯定”。
因為他的認真,在這個彷彿由草臺班子構成的電影中,顯得格格不入。
據大部分原著書粉評價,邱澤的形象和氣質,跟陳銘生這個人物還算貼合。
一雙桃花眼看起來神秘、脆弱、有性張力。
但他在演陳銘生時,彷彿收起了自己所有外在的魅力,最終呈現的只有憂鬱。
像是什麼?
一條喪家之犬。
據說還是導演讓他這麼演的。
Sir實在是很難將這樣的形象和緝毒警聯絡起來。
飾演楊昭的郎月婷更是難評。
不知道她對學藝術的高知女性是不是有什麼誤解?
楊昭從頭到尾只有一種表情:呆。
Sir在前面提到的那一段,陳銘生在火車上逮到兩個吸毒犯,當時楊昭並不知道他緝毒警的身份,她眼睜睜看著愛人處於危險當中。
這時人物的心理活動應該是擔心?驚訝?驚恐?疑惑?不安?
任何一種都有合理性。
但郎月婷就這麼呆站在那,表情和動作一如既往的木訥。
果不其然,電影上映後,女主角的演技是被觀眾噴得最狠的部分。
如果說,世界真的是一個巨大的草臺班子,那《不為人知》的構成絕對當之無愧。
03
誰在為悲劇買單
哪怕Sir能列出那麼多關於這部電影爛的證據,我們也無法忽略一個事實——
上映4天,票房近9000萬。
照這個勢頭,還有兩天便能破億(目前貓眼預測總票房1.22億)。
隔壁安陵容可能要哭暈在廁所,她同檔期上的《夾縫之間》,當前票房還不及《不為人知》零頭的十分之一。
此刻,大概網友們都發出了同款疑問:
到底誰會去看這個電影啊!
或者說得更狠點——
到底都有誰被“騙”進了電影院?
首先,當然是原著粉。
這本晉江同名小說,豆瓣上有超過2.8萬人打出了8.7分。
(冷知識,比餘華老師新書《山谷微風》還多人看)
原著當然比電影強很多。
比起電影的空洞、割裂、莫名其妙,原著書中對男女主角的刻畫,以及兩人愛情故事的合理性,都有大量的細節作為補充。
比如,楊昭對陳銘生產好感的初期,她會在拿著他的假肢時,流露出一絲不自知的興致——
又開了將近一個小時的車回到華肯金座,楊昭在車庫裡停好車,將那條假肢拎回了家。
這還是她第一次拎著一條人腿回家,一路上她也不禁躲著人走。
“居然這麼沉……”楊昭拎了一會,覺得胳膊有些酸。“這什麼材料啊。”她抬起另外一隻手,在腿上敲了敲,聲音悶得很,她覺得這假肢材質不怎麼樣。
回到家,她將假肢立在牆角,放直之後她還較有興致地站到一旁同自己的腿比量了一下,然後並不意外地發現這假肢比自己的腿長了不少。
摘自晉江小說《那個不為人知的故事》
又比如,兩人確定關係後一起旅遊,一貫清冷的楊昭似小孩般非要跟陳銘生打賭,說她的酒量遠遠高過他。
他右手拄著柺杖,左手扶著楊昭,艱難地往住地走。其實說是扶,基本上就是拎著,陳銘生的手搭在她的腰上,使勁給她抬上臺階。陳銘生低頭看了看自己的腿,累得笑出聲來。“喂,楊小姐,你不是說你是在酒鬼的環繞中唸完書的麼。”陳銘生喘著粗氣,抱著她靠在路邊休息。他不可抑制地回想從前,他很希望,自己可以把她打一個橫抱,輕輕鬆鬆地回到房間休息。但他現在做不到。
摘自晉江小說《那個不為人知的故事》
豆瓣上不少人願意給這本書寫長評,內容看上去也都挺走心。
可見,原著粉的粘性和規模都是不容小覷的存在。
哪怕為了那一句“陳銘生,我來找你了”,也有不少人心甘情願地走進電影院。
那除了原著粉呢?
還有——
被預告片“詐騙”的人。
在電影上映前,宣發方放出的預告、MV,主打的都是臥底緝毒警痛舍摯愛,為國捐軀、英雄早逝的虐心故事。
包括電影官抖釋出的短影片,營銷重點都是在對緝毒警不得不遺憾的人生和愛情上。
營造一種“這是陳銘生的故事,也是千千萬萬個緝毒警不為人知的故事”的錯覺。
曾被《湄公河行動》(票房11.86億)等類似題材電影打動過的人,或許也願意為了這種“錯覺”買票。
當然啦。
拋開以上提到的“詐騙”、為原著“朝聖”等原因外,悲劇愛情片本身就有一定的市場。
他們不一定是被“騙”。
而是——
心甘情願地接受一場懸浮愛情片的“洗禮”。
為什麼?
這就不得不提到2019年上映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了。
純愛,癌症,死亡,殉情……總之悲劇buff疊滿。
以至於內地引進時,會用“唯一觀影提示,請帶足紙巾”這樣恬不知恥的宣傳語,來做情緒營銷。
結果如何?
這部片子當年的票房將近10億。
包括21年那部《我要我們在一起》。
男主為了給心愛的女主更好的生活,不顧生命危險去邊疆工作賺錢,最後也是為了去見女主一面,凍死在了冰天雪地的沙漠裡。
而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還在幻想著和她結婚的場景。
這個時候,死去的愛人就是最完美的,因為活著的人要用一生的遺憾去思念他,美化他,惋惜他。
是大家太愛哭片了嗎?
不,是我們太容易為自己幻想中的、離我們很遙遠的、至死不渝的愛情感動了。
哪怕虛幻、懸浮,那種以缺憾為美的浪漫,都是人們在枯燥乏味的現實生活中,偶爾能共情一下的自我感動。
等等,這不就是當今仙偶劇的邏輯嗎?
戰無不勝的神仙,卻願意為愛情折腰、苦等三生三世,甚至不惜背叛天下蒼生,也要和摯愛長相廝守。
主打一個前期有多甜,後期就有多虐。
幾乎沒有前因後果的虐戀,引出一連串莫名其妙的痛徹心扉。
但既然已經選擇去看仙偶劇的觀眾,就極少會再去追問這樣“愛情”,是不是貼合現實,是不是符合常理,是不是一種“詐騙”。
以及,是不是一種主動降智。
畢竟。
這不需要你付出真正的感情。
就能或be或he地,墜入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
直到“海枯石爛”。
“至死不渝”。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