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 Luck To You!

手机扫一扫

因擦邊被禁,她卻更紅了

網易娛樂 2024-11-27 00:51:51 1

又一個網紅,因擦邊被禁。

不過這次,不是一般的網紅。

是昔日世界體操冠軍吳柳芳



吳柳芳,14歲就入選國家隊。

2008至2013年期間,拿獎無數。

包括亞洲體操錦標賽、體操世界盃分站的冠軍。

被稱「平衡木公主」。


從為國爭光的運動員,到擦邊引流的女主播?

如此身份反差,很快就引發熱議。

有人斥其為「不良風氣」,支援平臺限流、封殺。

也有人認為這屬於個人自由,不該橫加干涉。



到底孰是孰非?

魚叔今天扒了扒發現,這事沒那麼簡單。


這次事件,讓魚叔想起一部美國電影《銅牌巨星》

女主也曾是一位受盡矚目的體操運動員。

摘得奧運會銅牌之後,更是成為美國人眼中的傳奇,親友與同鄉的榮耀。

她的名字甚至成為家鄉名片,被高掛在路標上。



但,因傷退役後,她的生活陷入了困頓、迷茫。

整日無所事事躺著,還染上偷竊惡習。

賺來的獎金早就揮霍盡,只能靠父親的薪金生活。

眼看父親也即將退休,她不得不去謀求新的生路。


這是很多退役運動員都要面對的處境。

尤其是體操運動員。

他們從小就被剝奪了童年,全身心投入艱苦的訓練中。

退役後,因其他知識技能和教育水平受限、社會化不足,所獲得的關注和收入驟降後,他們能選擇的出路並不多。

國產紀錄片《紅跑道》,就曾向我們展示了一群從小開始練體操的孩子。

如編導所說,他們在一個沒有盡頭也沒有退路的跑道上



前體操運動員吳柳芳,也概莫能外。

吳柳芳轉行做網紅,不是這兩天的事。

今年4月,她就簽署了MCN公司,開通了平臺賬號。

認證標籤赫然寫著:「中國體操運動員 運動健將(已退役)」。

主頁影片大多是性感熱舞,置頂影片還是身著運動服拍攝的。



截至11月,她已經開了超400場直播。

經常在晚間,甚至凌晨上播。

直播名有時是「退役體操運動員」,有時是「性感主播線上陪聊」。

但一開始,流量並不大,粉絲數僅幾萬。




直到最近,這件事才進入公眾視野,引起廣泛討論。

主要源於評論區一次爭吵。

同為體操運動員的師妹管晨辰,毫不留情批評:

「前輩姐姐,你要擦就擦你的唄,就不要給體操扣屎盆子了。」

很快遭吳柳芳回懟。


這一吵,事件就開始發酵。

數家媒體接連報道,網友也開始紛紛站隊。

11月23日,吳柳芳在直播間鞠躬致歉。

「我跟我師妹拌嘴耽擱了大家的時間,佔用了公共資源,真的很不好意思。給大家道歉,對不起。」


24日晚,平臺顯示,吳柳芳賬號因違反社羣規定,被禁止關注。

主頁大量影片被刪,身著運動員服裝拍攝的置頂影片也不見了。


但當晚,粉絲數卻從最開始的幾萬,暴漲到兩百多萬

很多網友據此懷疑,是否師妹故意為之,幫忙引流?

不過後來,管晨辰在採訪中堅稱,吳柳芳的行為價值導向有問題。

「以後遇到類似事情,我還是會站出來說,只不過會委婉點。」


目前,網友們也是眾說紛紜。

一部分人表示支援、理解,至少是不反感。

覺得這不是什麼傷天害理的大事,應該尊重個人選擇,理解他人生活的不易。

很多人認為,更應該關注這件事折射出的退役運動員群體性困境。




一部分人批評、指責吳柳芳的選擇。

認為她作為國家培養出的運動員,做擦邊博主違背公序良俗,有辱國家榮譽。

從性別角度,指責她從一個彰顯女性力量的運動健兒,墮落到「媚男」的地步,是向下的自由。




還有很多人持中立態度,懷疑這件事從頭到尾都是炒作。

吳柳芳和師妹管晨辰,分別隸屬於不同的MCN公司。

那麼,同行的內訌,也可能不是個人價值觀的衝突。

而可能是背後團隊精心策劃的,以吸睛、引流為目的的一場戲。




說起來,「擦邊」影片,今天人們都見怪不怪了。

這件事之所以引發這麼大爭議。

主要還在於吳柳芳的退役運動員身份

就像電影《奪冠》中新老兩代教練的觀念分歧一樣。

如今吳柳芳身上的爭議,也折射出人們對國家運動員身份的不同認知。

是揹負榮光的國家代表,還是有個性、有獨立追求的個體?



不論如何,運動員退役後的現實困境是切實存在的。

運動員大部分吃的是青春飯,所擁有的終究只是一剎那的光輝。

在今天資本橫行的社會,很多現役運動員都在不停接代言,趁還有名氣時多撈一筆,更別提很多退役運動員。



電影《媽媽的神奇小子》

知名度高的明星運動員,可以上綜藝、接代言,不乏其他賺錢機會。

但能被看到的運動員,終究是少數。

而體操、舉重這類商業價值較低的運動專案,除了奧運會這樣的盛大賽事,基本沒有更多曝光機會。

對於沒有獲得重量級獎項、沒有名氣的大多數運動員,退役後很快就會被遺忘。

之前新聞就多次曝出,退役後落魄的體育冠軍:

世界技巧錦標賽冠軍劉菲,始終無法找到正式工作,仍居住在狹小房間內;


亞運會高低槓冠軍樊迪,因經濟困難,還時常接受教練接濟;


全國體操冠軍張尚武,地鐵賣藝。



雖然,相比之前,近年來政策和社會支援的力度明顯增強,但這種困境依然存在。

管晨辰和吳柳芳正好相差十歲,其職業生涯的對比,也折射出運動員內部的資源分配差異,以及10年間整體環境、認知的變化。

其實,吳柳芳的運動員之路並不順

2008年入選國家隊,但很快被退回。

2009年,再次入選國家隊,卻也沒能衝到頂尖位置。

沒有絕對的競爭優勢,多次以替補身份出戰。

2012年奧運選拔賽中受傷,次年退役時已經是18歲。

沒拿過奧運獎牌,獲得的世界盃分站冠軍,在業內人士眼中算不上「世界冠軍」。


而相比之下,管晨辰的體操生涯較為順遂。

2021年東京奧運會,年僅16歲的她,就憑高難度的平衡木「袋鼠搖手」一戰成名,拿下金牌。


次年,她就主動退役,回到地方隊,選擇去讀書。

職業生涯中,並無重大傷病記錄,也有明確而清晰的現實規劃。

她在採訪中說,拍影片只為玩一玩順便賺零花錢,主要精力還在學習上。

由此可以理解,她對吳柳芳的不滿,根植於對體操運動員這一身份的珍視。


雖然都簽約了mcn公司,但她和吳柳芳不能完全一概而論。

吳柳芳的處境可能更能代表大多數沒有名氣,缺乏商業價值的非頭部運動員。

相關資料顯示,已有超過2500名退役運動員活躍在短影片平臺。

但顯然,大多還像事件發酵前的吳柳芳,賺不到多少流量。


只是,相比那些賣藝、靠人接濟、無人關注的退役運動員,還能引發大眾同情和支援。

吳柳芳則遭受了更多批判聲。

因為,擦邊被認為是關乎道德底線的問題。

被認為是對今天追求力量之美的新時代女性的背刺。

最近受此事影響,一名退役舉重運動員直播時,也被彈幕要求「跳舞」,被說「穿得太多了」。


拍攝擦邊影片,固然不值得推崇。

但更值得思考的是:

大眾的不滿背後,似乎蘊含了雙重道德標準。

運動員作為競技場上的拼搏者、國家榮譽的代言人,被賦予了更高的道德期待。

指責為國爭光的奧運冠軍不能拍擦邊影片。

似乎另一層意思是,普通網紅做擦邊就可以被接受。




更引人深思的是,爭議曝光後,吳柳芳的擦邊賬號又瘋狂漲粉

這種大眾反應,有性別的割裂,也顯示出現實裂痕。

一邊對擦邊嗤之以鼻,一邊又對擦邊賬號趨之若鶩。

更說明了這件事很難停留在對個人行為的評判上,背後亦有市場的推手,大眾的票選。




其實這件事,在探討「對不對」之前,「是不是」也許都很模糊。

畢竟,「擦邊」這一概念本身就曖昧不明

到底怎麼算擦邊?

的確,像管晨辰說的,很多時候大家都心知肚明,知道是怎麼回事

任何一個短影片平臺,看到穿著性感、動作充滿挑逗性,卻故作無辜的網紅,相信很多人都能一眼辨識出擦邊與否。


但具體到很多爭議上,卻也經常出現分歧。

比如,官方給出的擦邊定義是:靠衣著暴露、行為挑逗吸引眼球的低俗行為。

這次也有很多人就替吳柳芳說話,說她很多影片並不裸露,穿得比體操服多多了。



這一爭議也曾出現在網紅狗頭蘿莉身上。

她被指責擦邊時,也有不少人叫屈,她只是穿了緊身衣服,並沒有暴露,身材好也不是她的問題。

有人提出,擦邊博主的主要受眾是男性。

也會有很多女粉絲跳出來說,自己也愛看好身材的美女跳舞。


類似爭論,往往爭到最後也沒有結果。

除了認知參差外,也是因為平臺規則系統中,缺乏沒有明確的界定,長期處於灰色地帶。

似乎一直在整治、打擊擦邊內容,但也沒有形成明確的社會共識。

反而在實際運作中依賴其引流。

尤其是現在AI檢測下,經常有很多正常的畫面因為擦邊被封,真正有問題的影片大行其道。

吳柳芳這件事,在爭議發酵前也並沒有遭到封禁、限流。


這就導致,這兩年「擦邊」「低俗」的說法也被濫用。

之前很多新聞報道,穿著緊身衣的女性,遭蕩婦羞辱。

楊麗萍的舞劇都被說「擦邊博眼球」。


吳柳芳這次被罵,某種程度上也折射出整個流量經濟的邏輯。

演算法驅動下,平臺默許灰色地帶的內容創作博取觀眾。

而創作者或是背後公司,則在生存、競爭的壓力下迎合市場需求。

因此,這起事件中,吳柳芳固然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但,將她完全歸咎於「墮落」過於簡單,而尊重「個人選擇」也並不準確。

她的選擇,離不開流量規則和商業化運作。

更應該放在現如今的價值觀和流量規則的語境中審視。


流量經濟的逐利本質,不僅僅影響了內容創作者,也在不斷操縱和挑釁大眾期待的心理。

身份反差、道德觸底、民族榮辱……種種爭議話題疊加之下。

管晨辰自己可能也沒想到,對師姐的批評不僅沒有抑制內容的傳播,反而挑起了觀眾的興趣。

當大眾對特殊身份附加了更高的道德期待,對跌落神壇的反差充滿好奇時,反而加速了負面內容的傳播。

批評和關注之間,形成了一種弔詭的雙向推動力。



吸睛的底線就是這樣不斷降低的。

奧運冠軍擦邊,比一般網紅擦邊更吸引人。

奧運冠軍擦邊被同行罵,又比奧運冠軍單純擦邊更吸引人。


《絕世網紅》

性別話題、階級差異、群體困境……種種話題都化成具體的流量。

無論是不是有意為之,都造成了這樣的結果。

公眾的參與度和平臺的演算法機制共同推動了事件擴散。

而受益者不是大眾,也不是當事人,而是掌握流量分配規則的資本和平臺。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