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 Luck To You!

手机扫一扫

AI魔改《甄嬛傳》,徹底把官方逼急了!

鳳凰科技 2024-12-14 01:35:33 3

“人類對《甄嬛傳》的開發程度還不足1%” ,這句話的含金量在2024年急劇上升。

甄嬛被皇上扇了一巴掌,本該下跪認錯,但下一秒扛起機關槍對著皇上一頓掃射,打響了反帝反封建的第一槍。

祺貴人告發熹貴妃私通,甄嬛又是人狠話不多,亮出家夥讓祺貴人當場知難而退。

華妃的經典場景——勾著皇上的腰帶進屋——變成了“既分高下也決生死”。

眾嬪妃給皇后請安,告退後紛紛騎上摩托車揚長而去。

在AI影片軟體的助力下,2024年的《甄嬛傳》不僅是古裝戲,也可以是槍戰片、功夫片、科幻片……

除了《甄嬛傳》,《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亮劍》等經典影視劇都遭到了 AI魔改 ,上演了“唐僧與女兒國國王接吻”“林黛玉倒拔垂楊柳”“林黛玉大戰孫悟空”等超級腦洞。

但是AI魔改影片的狂歡,到此為止了。

12月8日,監管部門釋出《管理提示(AI魔改)》,嚴厲批評AI魔改影片,並督促短影片平臺排查和清理相關內容。

儘管如此, AI魔改影片的幕後推手依然會繼續活躍。

敢下猛料的“小作坊”,讓記憶越來越模糊

以前是電視放什麼看什麼,自從有了AI之後,現在是想看什麼自己剪。

特朗普當選後,宣稱將成立政府效率部,由馬斯克領導。

一名中國網友很快就用AI技術緊追熱點,把馬斯克的臉換到了電影《龍門飛甲》裡西廠雨化田的臉上,做了一段關於政府效率部的“偽科普”影片,而且是全英文配音。

這段影片從國內火到國外,在X平臺和YouTube上爆紅。評論區的美國網友喊話作者表示願意付費看續集,還有人發問:為什麼好萊塢拍不出這樣好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

短影片創作者,正是AI魔改影片最顯而易見的第一雙推手。

他們腦洞大開,博得了“小作坊下料就是猛”的評價。

他們深知人性弱點和平臺流量密碼,玩起“經典+反差”的套路可謂得心應手。

眾多經典影視劇片段開始被無厘頭二創,衝擊著全國人的眼球,讓所有人的回憶變得越來越模糊,懷疑自己以前看的是刪減版。

《還珠格格》裡,容嬤嬤針刺紫薇的狠辣場面,變成了愛心投餵。

林黛玉一改弱不禁風的形象,隨時都能為觀眾上演一套高明功法。

劉華強殺進餐館,也不再是為了和人鬥狠,而是為了給人洗頭。

連熱播綜藝《再見愛人》也成了新鮮素材,被拿去爆改玩梗。

不僅如此,AI還能實現把兩個不同框的角色放在一起,來一場辣眼睛的禁忌之戀。

不難看出, 這些被AI魔改的影片,要麼是最近的熱門影片,要麼是經典片段。 人們熟悉且願意反覆觀看的影片,自然是自帶流量。

這也是為什麼,《甄嬛傳》成了AI魔改的重災區——在抖音,#甄嬛傳#的話題播放達到了上千億次,深受觀眾喜歡。

所以我們才能看到甄嬛變身甄子丹,以及安陵容讓皇上侍寢等倒反天罡的片段。

有的網友看完後深表擔憂,對創作者說:實在不行接點廣告吧,怕你沒錢打官司。

不過擔心創作者沒錢的擔憂,基本是多餘的。

短影片創作者如此熱衷於魔改影片,除了少部分人是熱愛玩梗, 本質上還是無利不起早。

有的自媒體用AI做了70多個魔改《甄嬛傳》《三國演義》的影片後,漲粉80萬;抖音上有一個魔改《甄嬛傳》的影片,點贊高達168萬。有了粉絲、流量,也就有了變現的基礎。

他們的變現方式,既可以是賺流量主收益或廣告收益,也可以透過為使用者定製專屬影片來收費,還可以賣課賺錢,教人做魔改影片。

使用者聚集的地方,向來也是利益交織的地方。

AI魔改氾濫,平臺為何坐視不理?

AI魔改影片大行其道不是一天兩天了,平臺卻坐視相關創作者變得越來越多而無動於衷,這其實就表明了平臺的態度。

可以說, 平臺也是一雙重要推手。

如果不是被叫停,平臺對於AI魔改影片應該是樂見其成。因為AI魔改影片涉及到的兩個領域,都是平臺極其看重的。

第一個是“魔改影片”,性質相當於鬼畜、搞笑。

B站的入站必刷列表裡,不少就是播放破千萬的鬼畜。B站的三個播放量破億的影片,也都是鬼畜作品:第一個是猛男跳新寶島,第二個是基於趙本山小品二創的“改革春風吹滿地,中國人民真爭氣”,第三個是《讓子彈飛》的鬼畜影片《敢殺我的馬?!》。

由此可見,“魔改影片”的群眾基礎有多麼龐大。對於成天嚷嚷要吸引年輕人注意力的平臺,絕對是不能放棄的陣地。

第二個是“AI創作”,現在同樣是平臺的聚寶盆。

自從ChatGPT橫空出世後,AI變得炙手可熱, 平臺都在想盡辦法利用AI去提高生產效率、使用者體驗以及盈利能力。

今年7月,快手上線了AI短劇《山海奇鏡之劈波斬浪》,影片裡的一切都由AI生成,5集累計破5200萬次播放。同月,抖音也上線了AI短劇《三星堆:未來啟示錄》。

對於為什麼做AI短劇,快手文娛業務負責人表示,原因之一就是因為行業存在產能不足的問題。

這就是在透過“AI創作”提升生產力,滿足使用者需求。

去年底,剪映就在測試文生圖AI工具Dreamina。今年5月,Dreamina更名為“即夢”,其功能也從單一的文生圖拓展至AI作圖與AI影片兩大領域。次月,快手也推出了與之對應的“可靈AI”。

在平臺的推動下,越來越多人開始用AI創作。

真假難辨的AI圖片和AI影片,於是慢慢入侵到了美妝、母嬰、健身、網文等各個領域。

在10月舉行的2024中國計算機大會上,快手副總裁、大模型團隊負責人介紹,自今年6月釋出以來,可靈AI已有超過360萬使用者,累計生成3700萬個影片和超過一億張圖片。

此外, 對於平臺而言,“AI創作”不僅意味著更多的內容供給,有時也和商業變現直接相關。

比如抖音新上線的“AI分身”,就已經被不少博主應用,可以24小時代替博主在群聊、私信、評論區、直播間裡和粉絲互動、回答粉絲問題。

還有AI生圖、AI影片,可以直接被用於帶貨。有人就曾演示過,自己拿著一個蘋果,一句話不說,錄了一段影片。經過AI處理後,很快就生成了一個自己拿著蘋果侃侃而談的帶貨影片,動作、聲音和表情十分自然。

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會誕生AI魔改影片了。

以人們對“魔改”的熱情,加上平臺推動的“AI創作”熱潮,AI魔改影片的誕生是遲早的事。

被抨擊的AI魔改,暗藏著一個好訊息

“AI魔改”的熱潮,部分源於“AI創作”的熱潮。

“AI創作”的熱潮又從何而來?

表面上看是平臺在背後猛推,但究其原因,平臺的這份動力則是源於 最根本的產業推手:AI應用。

前兩年,AI選手們主要在卷底層的大模型和技術,但如今,重點變成了應用層面。

李彥宏就曾反覆強調“不要卷模型,要卷應用”,AI要有實際應用才有價值,否則就是算力浪費。李開復也直言,2024年是應用爆發的一年,AI 2.0時代,所有應用都值得被重寫一遍。

AI產業的一眾公司和投資人,都希望看到AI能被應用到實處,看到商業化的前景。

所以有了車企請大模型上車,也有了接踵而至的AI手機。

一些大廠和平臺也隔三差五就推出新的AI功能或AI應用,吸引使用者使用。

AI功能方面,比如有曾火遍全網的“AI黏土”和“AI捏捏”特效。

還有在電影《毒液:最後一舞》上映時,推出的“AI毒液”特效。

AI應用方面同樣豐富,抖音的豆包、百度的文小言、月之暗面的Kimi智慧助手,都做到了千萬月活的資料。

此外還誕生了其他五花八門的AI應用,比如今年8月出現的“GigaBody”,一鍵給使用者美化成肌肉男,讓人“小手一點,少練 10 年”,被稱為“男人的美圖秀秀”,一舉登上中國區iOS下載榜 Top1。

正是AI應用的爆發,才會催生出鋪天蓋地的AI圖片、AI影片,包括AI魔改影片。

某種程度上,這是實力的體現,完全可以看作是個好訊息。

今年2月,OpenAI推出影片大模型Sora,但直到12月10日,Sora才正式上線。在此期間,中國的AI影片生成應用反而更早落地和推廣,除了抖音的即夢AI、快手的可靈AI,還有Runway、智譜清影、愛詩科技PixVerse、Pika,等等。

所以在此之前,外國網友即使想玩深度魔改也沒條件,只能像這樣淺淺地把《哈利波特》裡的角色改成巴黎世家男模。

而到了今年,國產AI影片生成應用不僅被中國 網友玩出了花,也攻佔了海外社交媒體,讓外國網友也能製作梗圖和魔改影片。

現在,國內的AI魔改影片因為“毀經典”被叫停。

但如果往好的方面想, 沒有一定的AI實力,也不會有如此大規模的AI魔改。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絡刪除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