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科技 2024-10-23 01:34:35 7
微信,那個被認為“最佛系更新”的國民超級軟體,最近越來越忙了。
10 月 8 日,微信鴻蒙原生版正式開始邀請內測。儘管這個鴻蒙原生版只提供了最基本的聊天、朋友圈、收付款功能,但仍然為鴻蒙補全了軟體生態最重要的一環。但有趣的是,在宣佈鴻蒙原生版本後不久,微信又一次出乎意料的功能更新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圖片來源:雷科技
簡單來說,“搜尋直達”允許使用者直接從搜尋結果跳轉到對應的功能介面。根據微信的說法,“搜尋直達”已經覆蓋了大多數的高頻功能。說實話,就小雷個人的意見來看,我實在難以想象我們要等足足 13 年才迎來一個好用的“搜尋直達”,這也說明微信是一款“慢產品”的事實。
“搜尋”是“微信 AI”的起點?
回看微信近期的功能更新,不難發現微信已經將搜尋功能當作自己的下一個主戰場。2024 年中,微信在搜尋中灰度加入了 AI 問答功能:除了常規的搜尋結果外,微信會在結果頁面的頂部顯示用 AI 生成的答案。
圖片來源:雷科技
聯絡到騰訊內部的產品佈局,我們不難看出微信這一 AI 功能借助的是騰訊混元大模型的能力——在接受採訪時,混元大模型負責人劉煜宏曾表示:
目前騰訊內部有接近700個業務接入混元,
基本上騰訊所有(業務)都用。
這在我看來也是微信進一步拓展搜尋功能的一個訊號。透過引入 AI 技術,微信不再僅僅滿足於提供常規的搜尋結果,而是用 AI 打造一個直接的搜尋體驗。這既提高了搜尋的準確性和效率,也開啟了微信在 AI 搜尋領域的佈局。
而這背後的目的,實際上預示著其在構建一個小程式之外的“第二門戶”。小程式自推出以來,一直是微信連線使用者與服務的核心,但它仍然需要使用者主動進入特定程式操作。而 AI 搜尋透過智慧推薦和自動生成答案,可以直接為使用者提供解決方案,無需多次跳轉。這種無縫的服務體驗,讓 AI 搜尋成為了繼小程式之後,微信佈局服務生態的另一大“入口”。
然而,隨著騰訊混元大模型技術的進化,微信搜尋的潛力遠遠不止於此。微信完全可以用 AI 分析微信生態內的大量使用者行為和搜尋內容,進一步個性化推薦,甚至在使用者搜尋之前就提前預判需求。這種從被動搜尋到主動推薦的轉變,標誌著微信正在構建一個更智慧化的搜尋體系。而這一體系,正是微信從超級應用向超級智慧助理邁進的重要一環。
微信 AI 版圖正在悄然展開
事實上,海外不少社交媒體平臺已經開始用使用者資料訓練 AI,從而改善 AI 服務的體驗。以海外社交平臺中最接近微信“超級應用”身份的 Meta 為例,Meta 一直在 AI 領域投入大量資源,並積極推動其技術在社交和內容生成中的應用——Meta 的 AIGC 工具釋出於 2023 年,但早在 2013 年,Meta 的前身 Facebook 就已經在 AI 領域大規模投入研究資源。
圖片來源:Meta
而 Meta 的投入也換來了相當出色的成果:在 Facebook 和 Instagram 上,使用者可以遵循 Meta AI 工具給出的潮流指引創作相關內容,在 Meta 的 AI 推薦演算法下觸及更多的使用者。這種“AI 輔助”不僅提高了使用者的創作效率,還增加了平臺上的使用者粘性。在 Instagram 上,不少使用者甚至只上傳利用 AI 技術創作的內容。
同樣的事情也出現在抖音平臺上。在社交媒體行業,抖音一直以來都以智慧推薦演算法聞名。透過 AI 技術,抖音能夠精準分析使用者的觀看行為,推送最符合使用者喜好的影片內容。這種基於大資料和 AI 演算法的推薦系統,讓使用者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接觸到他們感興趣的內容,並將使用者“鎖在”AI 推薦演算法的包圍圈中,極大提高了使用者的停留時間和使用頻率。
圖片來源:剪映
在內容生成方面,抖音同樣走在行業前列。藉助 AI,抖音為內容創作者提供了大量智慧化工具。而說到抖音的 AI 創作工具,那就不得不提剪映了。剪映憑藉其強大的 AI 技術,極大地簡化了影片創作的流程。透過智慧剪輯、自動匹配音樂、自動生成字幕等功能,即使是沒有專業經驗的使用者也能輕鬆製作出高質量的影片,降低了影片製作的門檻。
相比之下,微信對 AI 的態度顯然更加保守。儘管微信也在逐步推出 AI 功能,比如 AI 搜尋和騰訊混元助手小程式,但這些功能主要聚焦於提升使用者的生活便利性,而非徹底改變內容生產或社互動動的模式。當然了,現在也有不少微信公眾號已經全面啟用 AI 寫作的模式了。
圖片來源:雷科技
但對微信來說,與其在 AIGC 時代一味猛進,不如用 AI 提升功能的穩定性和使用者體驗的平衡,避免因 AIGC 氾濫而引起使用者的反感。在保持使用者體驗一致性方面,微信這種做法顯然更好。
“AI 微信”是騰訊的下一個大事兒?
展望未來,微信必將繼續在 AI 領域深耕。微信擁有龐大的使用者基礎和豐富的生態系統,這是其在 AI 時代的獨特優勢。憑藉騰訊混元大模型的支援,微信完全有能力將 AI 技術融入更多場景,為使用者提供更便捷的服務。這裡小雷給大家舉幾個例子:
加入了 AI 的微信能夠根據上下文和使用者習慣提供更貼心的自動回覆選項;公眾號能快速高效地解決使用者的問題;甚至在朋友圈編輯中,AI 可以幫你自動修飾照片、生成文案,提升釋出效率。
這些功能的加入,將徹底改變微信的使用邏輯。
此外,微信的社交屬性也為 AI 技術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透過分析使用者的興趣和社交行為,微信可以提供更精準的內容推送和服務推薦,這不僅提升了使用者體驗,也為小程式開發者和商家創造了新的機會。
圖片來源:雷科技
當然,微信在 AI 發展的道路上也面臨著挑戰。如何在保護使用者隱私的同時充分利用資料?如何避免過度依賴 AI 導致使用者體驗複雜化?對正積極推廣海外支付場景的微信來說,這些都是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
雖然與其他平臺相比,微信的 AI 步伐顯得較為緩慢,但這或許正是其優勢所在。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穩健前行的微信同樣可以在未來取得更大的突破,為我們的數字生活帶來新的可能性。
退一萬步講,只要 AI 微信知道某個檔案之後還要使用,不會主動清理“過期檔案”,那對微信 13.7 億使用者來說,就已經足夠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