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科技 2024-10-30 01:32:32 4
體面的結局。
一家明星創業公司選擇了賣身。
故事的主角是大模型明星公司波形智慧(AIWAVES),起因是創始人姜昱辰在社交媒體上將個人簽名更新為“now at OPPO”。很快,OPPO收購波形智慧的訊息流出。
後來,波形智慧向介面新聞確認被收購訊息,但表示“產品和公司仍在正常運營,均不受影響”。更進一步資訊顯示,此次收購後,包括創始人團隊在內的多位核心成員已集體入職OPPO——一年前,這個集結浙江大學、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等學霸的團隊在杭州開始創業。
這一幕是當下中小創業公司賣身的縮影,也是大廠流行買下團隊的寫照。
杭州95後帶隊創業
把公司賣了
出生於 1998 年,創始人姜昱辰今年僅僅26歲。
她本科畢業於大名鼎鼎的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此後在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人工智慧攻讀博士,師從國際著名學者Ryan Cotterell,專攻自然語言生成方向。此外,姜昱辰還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從事過大語言模型的訓練與推理。
(圖片來自即刻)
這些經歷讓姜昱辰很早就有了創業的念頭。為此,她想過做AI留學文書寫作、嘗試過側重於資料分析的新聞聚合器,但都未能成功。直到2022年底,AIC在全球大爆發,姜昱辰等到了時機。
“這是一個相當industry-ready的時刻,我們覺得必須要抓住機遇做點什麼。”她在日後的一次媒體採訪中說。
很快,姜昱辰回國,並找來兩位校友——餘騰、周王春澍。餘騰畢業於浙大竺可楨學院,曾任美國上市公司掌門教育(ZME)聯合創始人兼營銷高階副總裁;周王春澍本碩畢業於北航中法工程師學院,博士就讀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曾有微軟亞洲研究院、位元組AI Lab、美國艾倫人工智慧研究院(AI2)等平臺的從業經歷。
2023年3月,波形智慧正式誕生。姜昱辰任CEO、餘騰任COO、周王春澍任CTO,新公司選擇了創始團隊最擅長的長文字生成方向。
浙大校友建立的基金藕舫天使給姜昱辰團隊送來第一筆錢,公司成立不到兩個月,完成數百萬元的種子輪融資。隨後波形智慧就與浙大團隊聯合推出中文內容創作大模型Weaver,應用於小說創作、營銷文案設計、短影片指令碼撰寫等領域。
這一度被認為是AI在內容創作垂域一個不小的突破。此前,姜昱辰團隊提出了一個新概念LPA(Life-long Personalized AI),提倡“讓 AGI 更好地服務每一個個性化的人”。作為網文資深愛好者,姜昱辰將這一概念應用於產品,主攻網文。
“網文聽起來可能沒有那麼fancy,但實際上它觸及了非常廣泛的使用者群體和需求。”求學時期,姜昱辰曾做過中英小說翻譯,這讓她看到了出版行業的價值,並認為“整個產業其實亟待被AI革新”。波形智慧也朝著這一方向前進。在Weaver推出不久後,面向C端使用者的小說寫作產品“蛙蛙寫作1.0”基於此釋出。
(蛙蛙寫作官網介面)
2024年1月,波形智慧完成千萬級Pre-A輪融資,由藍馳創投領投,西湖科創投、螞蟻金服董事長井賢棟、知名天使投資人費革勝、老股東藕舫天使等跟投。
半年後,“蛙蛙寫作2.0”釋出,此時的蛙蛙寫作已經能實現從小說到劇本再到影片的全鏈路內容創作。上線一年,根據官方公開資料,這一應用的註冊使用者已經超過30萬,生成近200億字的文字,付費使用者平均每天使用時長超過6小時。
但沒想到,如今突然傳來了波形智慧“賣身”的訊息。
OPPO為什麼要買?
背後的收購方OPPO浮現了出來。
在此之前,這家手機大廠已經密集在AI落子。去年11月,OPPO正式釋出自主訓練的個性專屬大模型與智慧體安第斯大模型(AndesGPT);來到今年初,宣佈70億引數的AI大模型在手機端落地;隨後OPPO 1+N智慧體生態戰略就接連發布。彼時,波形智慧剛拿下第二輪融資不久。
OPPO首席產品官劉作虎在接受《財經》採訪時直言:“今年不做大模型的手機廠商一定沒戲。”
然而,要做基礎大模型訓練,資金和人力的投入需求非常大,儘管OPPO已經有了一定成績,但比起花更多時間與資金自研,收購一個漸趨成熟、並已經做出產品的團隊來拓寬AI領域,相對來說更為省心。
這與OPPO當年收購一加手機的邏輯似乎如出一轍——透過買下一個團隊,進軍一個市場。
目前的訊息流出,在OPPO收購波形智慧後,CEO姜昱辰、COO餘騰、CTO周王春澍等核心團隊成員幾乎全員入職OPPO。換句話來說,OPPO買來的不只是一個初創公司,而是一批頂流人才。
這可能是國內大模型賽道一個不易察覺的轉折點——被收購。正在國內幾家頭部大模型公司接連融資之時,國外已經出現了大模型收購潮。
今年3月,微軟以6.5億美元買下一隻獨角獸Inflection AI;很快,亞馬遜收購了Adept AI;8月,谷歌以25億美元估值買下大模型獨角獸Character AI。值得一提的是,這幾家公司被收購後,關鍵人物和不少員工都被收購方納入麾下。
回到國內,這一幕也許正在開始。
接受被收購的命運
買下一個團隊,正在成為大廠的新選擇;賣掉公司,也開始愈發被創業者所接受。
截至發稿前,波形智慧的最大股東是由姜昱辰、周王春澍、餘騰三人控制的杭州無量企業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透過股權穿透來看,實際控制人還是CEO姜昱辰。
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為,波形智慧被收購後仍然相對自由,姜昱辰和團隊也能夠以這樣的方式繼續運作,無疑是這家年輕公司不錯的歸宿——一方面不僅能夠避免在融資市場上繼續掙扎;另一方面,將公司融入手機大廠的生態中,還能獲得更多資源加持,兩款明星應用也能更大規模進入市場。
事實上,這一幕同樣擺在了大多數創業公司的面前。
不久前,“一塊醫藥”被醫藥電商“藥師幫”以10.35億元收購;更早一些,融到天使輪的耳機品牌Oladanc選擇賣身位元組跳動....賣身大平臺,此時也是對創業的一條延續辦法。
當中邏輯並不難理解——
一方面,IPO階段性收緊,留給初創公司的退出口徑愈發狹窄。於是隨著活躍併購重組市場政策推出,早有一批IPO失利企業改變姿勢,自降身價,期待被上市公司買下。
另一方面,根據清科研究中心資料,2024上半年我國投資市場共發生投資案例數3033起,同比下降37.6%。融資寒冬下,一批還處於成長階段的小公司仍困於生存線,迫切需要現金流,而一級市場整體融資捉襟見肘,融不到錢的公司開始集體選擇賣身,避免走向最後的倒閉境地。
以退為進,賣掉公司並不是失敗。回想2013年,張楠建立的圖片分享交流社羣圖吧被今日頭條收購,隨即她進入位元組,日後帶隊推出了抖音,締造了抖音崛起傳奇。
形勢比人強,這一幕值得當下的創業者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