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 Luck To You!

手机扫一扫

從“百模”到“千體”,智慧體如何跨越“商業裂谷”?

鳳凰科技 2024-12-08 01:35:47 1

ChatGPT誕生兩年,在這場由大模型掀起的AI競爭浪潮裡,中外科技企業新一輪的角力焦點無疑是智慧體(AI Agent)。

不同於傳統人工智慧,智慧體具備一定的自主性,它能夠感知、規劃、決策與執行使用者給定的目標任務,相較於此前人機互動裡的嵌入模式 (Embedding)和副駕駛模式(Copilot),智慧體的互動形式更高效、更自然,因此也被視為當前大模型技術落地的最佳形式。

隨著大模型“應用落地”成為行業共識,從過去的“百模大戰”到“千體大戰”,一場智慧體之爭也逐漸浮出水面。

剛剛過去的11月,無論是微軟和谷歌,抑或是OpenAI和Anthropic,均對外透露了智慧體產品佈局計劃,國內科技企業在智慧體佈局上似乎速度更快,也更為敏感。以百度為例,創始人李彥宏多次力挺“智慧體為AI應用的最佳方向”,他明確斷言:“智慧體是AI應用的最主流形態,即將要迎來它的爆發點”。

在這場“千體”之戰中,究竟什麼是影響智慧體落地的關鍵?以百度為代表的國內科技大廠又如何借智慧體生態在越發激烈的AI競爭中,找到自己的佔位?

國內外科技巨頭集體卷向“智慧體”的原因並不難理解。

一方面,在技術端,隨著生成式AI從“快思考”轉向“慢思考”,scaling law從預訓練轉向推理階段為智慧體應用的爆發提供了技術基礎。另一方面,AI大模型演進至今,尋求商業化落地成為共識,而智慧體如李彥宏此前所言具備“門檻低、上限高”的特點,因此也成為大模型落地應用端最關鍵的產品形態。

不過,隨著大眾對智慧體關注和期待的倍增,對科技廠商而言,這是一個“危險而迷人”的關鍵時刻——通常來說,在一項技術從走向市場的過程中,必須要轉化為實際的商業產品和服務,才能持續吸引使用者投入使用,能否跨越這一技術發明者和使用者間的“商業裂谷”無疑決定著技術未來的規模化應用。

影響大模型廠商“商業裂谷”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

•開發門檻:開發門檻決定智慧體推廣的速度和規模;

•流量分發:分發場景和生態決定智慧體落地的質量和價值;

•商業模式:商業化能力決定智慧體的可持續與“技術-商業”的正向迴圈。

如何跨越上述“商業裂谷”?作為國內外科技企業中對智慧體戰略最為重視的百度,其智慧體實踐或許能給我們新啟發。

資料顯示,截至目前,百度文心智慧體平臺已吸引了多達15萬家企業的入駐,聚集了80萬名開發者,且已開始幫10萬智慧體賺錢,文心智慧體平臺還入選了今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烏鎮峰會的「2024年度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創新發展十大典型案例」。

前段時間,百度聯合英偉達舉辦了「2024百度搜尋·文心智慧體創新大賽」,共吸引近萬名參與者提交近 4000 個智慧體。其中超3成獲獎者已透過在百度搜尋分發其建立的智慧體賺錢。

在近期舉辦的2024百度熱AI營銷大會上,百度副總裁、百度搜尋總經理趙世奇又公佈了一個百度智慧體的新進展——

文心智慧體為百度搜尋帶來了多輪對話、超級外腦、創意升級、擬人體驗和多元推薦等五大新能力 ,智慧體也正與其最重要的分發場景“百度搜尋”形成更強的連線能力:“搜尋為智慧體提供天然的使用者土壤,智慧體也創新了傳統搜尋與使用者互動的方式,透過一次次的對話,讓使用者可以更準確、全面的滿足所求。”趙世奇說。

另一些問題也產生了: 百度智慧體是如何跨越上述“商業裂谷”?智慧體與搜尋又如何相互反哺,啟用更多的商業化想象力?

當前,科技企業在探索智慧體的商業化道路上,有兩條路線——一類是單Agent的專業化路線,主要是集中在垂直領域打造標準化的智慧體產品,門檻也相對較高;另一類則是平臺邏輯,普適性更強,透過搭建智慧體平臺,以類App Store的形式,提供從智慧體建立開發、分發到變現的一站式和全鏈路賦能方案。

兩種模式沒有優劣之分,只不過後者要做的活兒更累、更重,也需要更多的生態和資源沉澱。

比如,以搜尋起家的百度,天然離這一流量入口更近。李彥宏就曾表示, 搜尋是智慧體分發的最大入口,搜尋也最有可能成為AI時代的“Killer App”。

具體來看,百度在智慧體落地上有兩條清晰可見的主線:一是加碼文心智慧體平臺建設,率先跨越智慧體的“商業裂谷”;二是,利用智慧體驅動搜尋,打造大模型時代的“最強入口”,最終抵達AI應用規模化落地和商業化的未來。

在第一條主線上,回到前文智慧體跨越“商業裂谷”三個因素(開發門檻、流量分發、商業模式),百度在這方面解決下了苦功。

首先,是降低智慧體的開發門檻,讓智慧體變得易開發。 在文心智慧體平臺,可以實現“一句話建立智慧體”,同時,平臺聚合了知識庫、資料庫、多樣化外掛/工作流、數字人形象等能力,大大提升了智慧體的效能和可玩性。

降低門檻的同時,百度也在定期進行智慧體技術的“佈道”,比如我們聽說12月7日會舉辦百度搜尋·文心智慧體創新大賽及平臺開發者分享會,邀請了百度、英偉達的資深技術大咖和AI產品榜創始人李榜主坐鎮,分享智慧體開發與變現的“秘籍”。

其次,建立流量分發生態,分發關乎智慧體的流量分配,流量分配則關乎智慧體盈利。

百度的策略是依託“1+N”的分發生態,“1”代表的是搜尋消費場景下的分發主陣地百度搜尋,“N”則是包括文小言、小度、貼吧等百度產品矩陣,開發者可以藉助百度多樣化、多終端場景,提升分發效率,截至目前,文心智慧體平臺的總分發量實現了大幅增長,較年初增長了16倍。

而在人們最關注的商業模式上,文心智慧體平臺推出了連結掛載、商品轉化、線索轉化、聯盟廣告和膠囊位元件五大商業元件,智慧體的變現路徑更加清晰。

資料顯示,文心智慧體平臺目前已有超10萬個智慧體應用了商業元件,與今年7月相比,實現收入轉化的智慧體數量增長了395%,單個智慧體的單次轉化最高收入達到了10萬元,普通人利用智慧體賺錢已不再是夢想。

而在跑通了“開發-分發-變現”這條商業閉環後,百度還在同步做第二個主線任務—— 以智慧體驅動,重構百度搜尋體驗。

與傳統搜尋體驗不同,智慧體加持下的百度搜尋進化出了多輪對話、超級外腦、創意升級、擬人體驗和多元推薦五大新能力。

比如在擬人體驗上,傳統搜尋場景下,從使用者輸入到系統輸出,整個搜尋互動體驗“人機味”很重,而百度搜尋透過“搜尋+智慧體+數字人”的組合,讓搜尋互動變得擬人化,更有人情味。

就以百度搜尋近期上線的智慧體超寫實數字人“易軼律師數字人”為例,以知名律師易軼的真人形象和真人語音為原型。百度搜尋團隊透過動作驅動、語音訓練,將這些素材做成與易軼本人相似度極高的智慧體數字人,使用者在實際搜尋中,甚至可以直接與“易軼律師數字人智慧體”進行視訊通話,其體驗完全不輸真人。

<video data-src="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3755844253893771267" src="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3755844253893771267"></video>

一邊是易開發、有分發、有錢賺的文心智慧體平臺,一邊智慧體驅動下的搜尋陣地革新,百度顯然已為智慧體爆發儲備了充足的彈藥。

儘管智慧體站在爆發前夜,但環顧海內外,盈利壓力、巨大的資本支出和新技術放緩等種種外界環境的不確定性,也讓人們產生了類似“AI泡沫”的恐懼。

這種恐慌和不確定性其實源自兩個方面:一是向外看,AI競爭加劇,在行業湧現的併購浪中,淘汰賽已經開啟;二是,向內看,一切的AI戰略都需要兌現在看得見的業績增長上,這考驗巨頭們的短期和長期戰略決策。

而率先在行業內宣佈AI全面重構業務、押注智慧體方向的百度,其實想的也很清楚。

首先,在戰略端,區別於海外大廠對AGI的理想主義追求,對顛覆式技術不計成本地投入,百度對AI的理解始終是以應用驅動,這也是為什麼百度聚焦並大力押注智慧體的原因所在。

其次,在業務端,搜尋是百度的基本盤,也直接關係百度的核心競爭力。隨著“智慧體+搜尋的全新生態下,百度這一基本盤的想象空間也有望被進一步開啟。

我們認為,有三大方面值得關注:

一是“人人可用”的智慧體,有望為百度移動生態帶來更繁榮的開發者、創作者和使用者,建立共生共榮的“超級生態”。

二是“智慧體+搜尋”會強化百度大模型時代的入口價值,“智慧體+搜尋”也會帶來新的流量分配機制,這也意味著,百度移動生態內有望誕生超級應用,在“應用為王”時代,佔據有利地位。

三是讓“模型-應用”的增長飛輪更快地轉起來。藉助“智慧體+搜尋”讓底層文心大模型的能力在應用端有了“湧現價值”,應用邊界的拓展,也讓大模型技術從有用走向好用。

在今年三季度財報中,百度也披露了一組資料,文心大模型呼叫量達15億、百度文庫AI功能MAU增長300%、百度搜尋AI功能覆蓋近70%的月活使用者且超過20%的搜尋結果頁面涵蓋AI生成內容......這些資料均表明了百度基本盤業務在“AI化”下找到了新的動力。

李彥宏曾說,人工智慧的革命不是三五年就結束,它更像是三五十年對於社會的全方位重構,需要長期主義、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三者相結合。

而無論是長期主義和理想主義下,多年來持續對AI信仰的堅守,抑或是現實主義下以“智慧體+搜尋”重塑自身業務,讓技術走向普惠,在AI這場瞬息萬變的技術革命裡,百度再一次抓住了智慧體落地的“船票”。

而“船票”即意味著無限的未來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