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科技 2025-01-03 01:32:29 2
作者 | 林傑
編輯 | 李小天
剛剛過去的元旦,出門旅行的朋友們會發現,在全國各地的名勝古蹟與知名景區,有不少操著各國語言的外籍遊客流連其中、絡繹不絕。
這源於中國進一步放寬最佳化的過境免籤政策——12月17日,國家移民管理局宣佈,即日起將過境免籤外國人在境內停留時間由原72小時和144小時均延長為240小時,即10天;新增21個過境免籤人員入出境口岸,進一步擴大停留區域。
資料顯示,過境免籤政策公佈一小時內,海外遊客搜尋中國酒店和機票的搜尋熱度,較前日同一時段上漲87%,海外遊客元旦前後入住的酒店預訂熱度較前日同一時段上漲超5倍。
而今年以來,隨著72/144小時過境免籤政策的不斷釋出,在境內外廣受歡迎,引發熱烈反響。2024年1月至11月,全國各口岸入境外國人2921.8萬人次,同比增長86.2%。其中透過免簽入境1744.6萬人次,同比增長123.3%。
這意味著,平均每小時就有3600多位國際友人來到中國。
來中國,去哪玩?
如今,漫步在上海City Walk的經典街區武康路和安福路,時常可以聽到此起彼伏的韓語對話,以及看到韓國年輕人在各式文藝復古的建築前拍照打卡。
自2024年11月8日起,我國開始對韓國持普通護照人員試行免籤政策,允許韓國公民因經商、旅遊、探親訪友及過境等目的入境中國,最長可停留15天。隨後,政府進一步最佳化入境政策,將免籤停留期限延長至30天。韓國赴華旅遊熱度暴漲,話題#週五下班去中國#,登上韓國社交媒體熱搜榜。韓國SBS電視臺在報道中,把這種現象描述為“中國讓韓國年輕人在週五‘騷動’”。
資料顯示,韓國遊客入境中國熱門城市依次為上海、青島、北京、廣州、深圳、大連、杭州、延吉、成都等,其中,上海是韓國遊客最喜歡的中國城市,且增速較高,上海的韓國入境遊客訂單同比增長超180%,環比增長超40%。
週五下班後打個“飛的”到上海過週末,正成為韓國年輕群體的新潮流。南京路的冰淇淋品牌“帝娜朵拉”門店內,店員每天接待十多名韓國遊客,週末時會翻三倍,通常都是二十來歲的年輕人。從韓國濟州島飛到中國上海,僅需45分鐘,年初票價就降至新低;從韓國釜山飛上海的單程機票含稅價格僅約430元,往返含稅票價約1090元,比不少國內航線機票都便宜。加之免去辦理簽證的複雜手續和費用,使得韓國民眾赴華旅遊蔚然成風。
上海網紅街道武康路上,元旦期間擠滿外籍遊客
不僅是韓國遊客尤為青睞“魔都”上海,去哪兒網對全球各國的外國旅客在中國乘飛機的熱門目的地進行了排名,前十位分別為:廣州、上海、北京、深圳、成都、杭州、西安、重慶、昆明、青島。具體的熱門景點也有很多,例如外國遊客來華旅行的“三件套”:長城、故宮、兵馬俑。除此之外,上海豫園、成都大熊貓基地、杭州西湖、湖南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等也深受外國遊客青睞。
中國對外視窗之都——廣州,也是吸引外國遊客紛至沓來的著名城市。元旦假期前後,廣州白雲機場口岸出入境日均客流保持在4.3萬人次左右,元旦當天出入境航班約為310架次。自首批次單方面免籤政策實施,一年來廣州白雲機場口岸累計服務38國入境人員超74萬人次,其中免籤來華人員近40萬人次,佔比超一半。其中,免簽入境旅客數量前三位的國家分別是: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和法國;此外,德國、瑞士、紐西蘭、韓國等國免籤來華人數同比增長均超過100%。
除了上述熱門目的地,江浙滬2小時高鐵圈、川渝2小時高鐵圈、廣深2小時高鐵圈同樣廣受歡迎,甚至一些獨具特色的小眾旅遊目的地也吸引著外籍遊客前來探索,深度體驗與眾不同的中國傳統文化與自然風光。例如俄羅斯遊客喜歡去黑河,因為這是他們必去的網購“收貨地”;韓國遊客除了上海,也開始扎堆張家界,感受中國壯闊河山;甚至是被譽為“最窄縣城”的雲南昭通鹽津,也頻繁出現在一些國際遊客的vlog影片中,海外平臺上有著較高的點贊量。
外國遊客vlog裡的中國
一次酸菜牛肉火鍋,讓波蘭博主@Gus顧斯“滿嘴流油”的同時,還不忘感慨“太上頭了”!夏末秋初,近40度的高溫下,不少重慶火鍋店裡“長滿”外國人。在TikTok上,關於四川火鍋的影片,最高點贊量超過了百萬,帶有#hotpot#標籤的影片播放量已經超過了50億。此外,在火鍋美味的“誘惑”下,12月27日,19名外籍人士拿到了我國首批火鍋料理師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成為了中國首批外籍“持證”火鍋料理師。
中國燒烤的香辣味,也把國際遊客欲罷不能。全網近三千萬粉絲的伊拉克美食博主@老王在中國,對此感受頗深,用他的話來說:川渝的辣,吃一口感覺有100萬的螞蟻在嘴裡跳舞一樣;江西的辣,吃一口鼻涕辣出來了,感覺捱打了……
伊拉克美食博主“@老王在中國”品嚐川式火鍋
燒烤火了,上海南京路第一百貨裡的“很久以前羊肉串”門店,不僅新安排了會英語甚至韓語的工作人員,甚至還準備在海外社交媒體上開幾個賬戶,向國際友人推薦離浦東陸家嘴、虹橋機場、浦東機場更近的門店。
以燒烤為代表的中國夜市美食,讓一眾外國遊客先從舌尖上開啟了China Travel,直呼“沒有一個外國人可以帶著腹肌離開中國”。在中國生活了15年的英國博主@司徒建國,海選出了他最喜歡的五個中國夜市:武漢萬松園路美食街、新疆和田夜市、福州光明港夜市、瀋陽老北市以及杭州武林夜市。
加拿大旅行博主@JetLagWarriots 被網友親切地稱為“醬香餅仙人”,因為他在上海街頭遊玩時,對“醬香餅”這種中國小吃“一口愛上”,喜歡之情溢於言表,因此喜獲網友贈送的暱稱。無獨有偶,@混血王子阿龍第一次去武漢嘗試“醬香餅”時,興奮地在社交平臺發影片共享,並直言“原來披薩奶奶這麼香!”。
正如英國著名美食作家扶霞,在其所著《君幸食》中所說:“很多被普遍認為是在西方誕生的飲食現象,其實都是‘華裔’,在中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數百年(有時甚至是幾千年)以前。早在十二世紀,開封就有了餐館,比巴黎出現餐廳要早大約六個世紀。被現代西方美食家奉為圭臬的對食材產地與風土條件的講究,根本不是法國人或加州人的發明。兩千多年來,中國人對此一直孜孜以求;同樣的,還有所有食材必須應季的美食理想,中國人講究這個,不僅出於實用,也因為追求應季風味。當下流行‘不可能漢堡’(Impossible Burger)這類用豆類和馬鈴薯等植物蛋白做成的仿葷食品,也有歷史悠久的華夏祖先,至少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中國廚師們就已經在製作各類素食‘葷菜’了。”
不過,而當外籍遊客為中國美食痴狂的同時,我們也意識到一點麻煩:中國菜名到底要如何翻譯,才更有國際範兒?中國近代翻譯理論家嚴復,曾經提出一條著名的翻譯標準,即“信、達、雅”。但China Travel流量突然來襲,很多餐館似乎有些措手不及,例如白酒,很多餐廳選單上寫的是“Chinese Baijiu”,麻婆豆腐直接音譯為“Mapo tofu”。跨文化的菜名翻譯工作,看似小事兒,實則是打通國際文化溝通的一道關鍵屏障,任重道遠,中國店家仍需努力。
入境遊便利性,還需提升
不僅是菜名的翻譯,China Travel超熱強度來襲,而在中國城市“硬控”老外的背後,移動支付、衣食住行預訂等等,均成外國遊客的重重關卡,便利性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實際上,即便入境遊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中國在這一領域的發展情況仍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根據權威國際旅遊資料顯示,2018年,美國的國際旅遊收入約2000億美元,泰國600多億美金,中國是400億美金,在亞太地區排名不到前三。另一方面,透過跨國比較,在前幾十位的主要經濟體中,中國的入境旅遊對GDP貢獻率最低。2019年,外國人入境遊收入僅佔中國GDP的0.5%,距離國際中值1.5%,還有近1.3萬億元的增長空間。
攜程創始人梁建章分析出現這種現象的兩大原因:一是支付不便;二是簽證不便。
在支付層面,當世界擁抱中國時,中國便利的掃碼支付居然一度成了“攔路虎”。通常來講,外國人更傾向於使用信用卡和現金支付,並且他們對個人隱私和資料安全的關注程度往往高於中國居民,因此對於實名認證制度持有一定的牴觸情緒。面對中國目前普遍採用的無現金和數字化支付方式,外籍人士感到難以適應。在使用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等中國兩大主流移動支付平臺時,他們在註冊、繫結銀行卡以及日常使用過程中常常會遇到障礙。
而為了解決外籍人士在中國支付時遇到的問題,微信和支付寶在2023年7月底進行了支付鏈路的升級,以減少國際使用者在註冊賬戶、認證和繫結銀行卡上的時間。同時,這兩個平臺也加強了與Visa、Discover、Diners Club和MasterCard等國際信用卡組織的合作。支付寶在2023年8月推出了新的國際版,增加了包括公共交通、打車、酒店預訂和景區服務在內的多種旅行場景功能。此外,海外使用者下載WeChat後,可以與國內的微信使用者互通,入境後無需重新註冊,只需按照應用內的指引即可啟用微信支付功能,並繫結國際信用卡在中國境內直接使用移動支付。
與此同時,旅遊服務人員的外語水平與國際化接待能力,也決定著外國遊客在中國的旅行體驗。
但疫情三年的入境遊停滯期,導致精通外語的國際導遊流失頗多,目前外國遊客迴流,市場嚴重供不應求。中國旅行社協會導遊專業委員會會長孫桂珍曾經給出一組資料:目前全國約有66萬持證導遊,中文導遊佔比約91.6%,外語導遊佔比約8.4%,存在外語類導遊,特別是小語種導遊欠缺的問題。據瞭解,雖然外語導遊的日薪確實能夠輕鬆超過千元,但是收入很不穩定,因此,全國的外語導遊基本上都是兼職或者自由職業。
簽證方面,今年以來陸續放寬的過境免籤政策,正在持續為中國入境遊產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新氣象。據摩根士丹利估算,中國入境遊未來10年的收入有望累計達到1.7-4.5萬億美元,10年後入境遊對中國GDP的貢獻率有望上升至2-4%。
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來自全球各地的遊客來到中國,身臨其境地體驗與感受這一東方古國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