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科技 2024-11-23 01:33:39 1
文 | 徐晴 常芳菲 饒桐語
編輯 | 辛野
運營 | 芋頭
明星的迴歸,阿里的抉擇
阿里電商調回一員善戰的大將。
11月21日傍晚,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釋出全員郵件,宣佈阿里成立電商事業群,整合國內外電商業務,包括淘天集團、國際數字商業集團,以及1688和閒魚兩個戰略級創新業務。蔣凡擔任電商事業群CEO,向吳泳銘彙報。
蔣凡的職位變動,意味著在國內低價內卷的局勢中,曾經站上電商巔峰、但逐漸被對手蠶食地盤的阿里電商,正在重新碼人,制定戰略,從防禦更多變成進攻更多,隨時準備投入新的戰事。
▲ 阿里巴巴11月21日在港交所釋出的公告。圖 / 港交所公告
而國外群雄割據的戰場,阿里也不會放棄。蔣凡統管國內外電商業務,側面說明了阿里高層對他能力的認可。
蔣凡一直是阿里的明星高管。一位網友形容蔣凡,“他是第一個年紀很輕,沒有電商基因,在阿里沒有根基,被如此重用提拔的人。”
2019年6月,時任淘寶和天貓總裁、年僅33歲的蔣凡,赫然成為阿里史上最年輕的合夥人。掌管著阿里核心電商業務的他,一度被業界冠上“阿里流量王”的光環。
但不到一年後,他就“因個人家庭問題處理不當,引發嚴重輿論危機,給公司聲譽造成重大影響”,被取消阿里合夥人身份、記過、降級。在那之後,蔣凡先是被調往海外,分管全球速賣通和國際貿易業務,後又成為國際數字商業集團的CEO。雖然還是核心業務高管,但卻離開了他曾經叱吒的淘寶天貓主場,一度被部分人士解讀為“發配邊疆”。
直到2023年7月,蔣凡的名字重新出現在阿里合夥人名單中。彼時已有猜測稱,蔣凡接回淘寶、天貓,重新回到阿里權力中心,只是時間問題。如今,靴子終於落地。
▲ 2023年阿里巴巴將蔣凡重新納入合夥人名單。圖 / 2023年阿里巴巴年報
此時距離2022年1月蔣凡正式卸任淘寶、天貓、阿里媽媽總裁,轉而負責海外數字商業板塊,已經過去了近三年時間。這三年,蔣凡在阿里的職位變動一直備受矚目,對他的任用,代表著阿里最高決策層的抉擇。
在張勇擔任CEO的時代,阿里擴張疆土、四面出擊,在多個領域和全球佈局,從電商來到雲端計算、金融、物流、大文娛的領域。
彼時,蔣凡是張勇最得力的干將之一。在移動網際網路轉型的關鍵之年,蔣凡作為“all in無線”戰略的執行者,先把淘寶從PC端遷徙到移動端,移動端交易佔比驟增;後來又帶領團隊完成了淘寶的推薦演算法變革,把符合消費者口味的商品,塞進淘寶頁面的推薦位裡。蔣凡還一手促成了淘寶直播的迅速崛起,開掘出電商的全新流量,一度讓手機淘寶的日活從3000萬躍升到1.1億。
但也正是這些年的擴張,讓阿里員工人數超過20萬,核心業務超過6個板塊,組織臃腫、管理難度加大、效率降低等“大公司病”逐步顯現。在很多新戰場,步入中年的阿里,很難招架年輕公司迅猛的進攻。
阿里嘗試過不少方法,分事業群、合併業務、設定大中臺、輪值董事長……但作用並不明顯。直到2023年,阿里發起“1+6+N”變革,大船徹底轉舵。張勇的指揮棒,也被交到了蔡崇信和吳泳銘兩位阿里元老手裡,他們成為阿里新的董事局主席和CEO。
吳泳銘是技術出身,阿里巴巴第一代程式設計師,創業初期的“十八羅漢”之一。2015年淡出管理層後,他繼續擔任了馬雲的特別助理,又創立元璟資本,成為一名投資人,直到2023年重返阿里管理一線。
上任後,吳泳銘開啟了“年輕化改革”,大量任用和他相似、技術出身的年輕高管,集中在80後、85後。
蔣凡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位。他與吳泳銘的交集要追溯到十多年前。從復旦大學計算機系畢業之後,蔣凡曾在谷歌工作4年,2010年創立了移動開發者服務平臺友盟,估值一度達到5000萬美元。三年後,友盟被阿里收購,蔣凡連團隊帶業務加入了阿里,開始著手手機淘寶App的開發。
據虎嗅報道,蔣凡創業時就跟吳泳銘熟識,在收購友盟的過程中,吳泳銘起到了關鍵作用。而多年之後吳泳銘出任阿里CEO,蔣凡作為國際業務負責人,定期向吳泳銘彙報進度。知情人士透露,吳泳銘信任蔣凡,也給了他很大的業務自由度和發揮空間。
在不少阿里人看來,蔣凡帶隊淘寶打過勝仗,在海外電商業務立下過功勞,85後的年紀、技術出身,符合吳泳銘如今的用人傾向,迴歸權力中心並不意外。
不論是組織架構變革,還是兩代管理者的交接,蔣凡都是關鍵角色。過去三年,蔣凡負責的國際電商業務,也是當下戰事最火熱的地方,國內企業紛紛出海,製造業打頭陣,電商緊隨其後,在海外的戰場上兵戎相見。
“聰明人”,戰時CEO
蔣凡最先被調任海外的幾個月,面對這個“被放逐”的80後,周圍不少人的態度都是觀望。
那段時間,蔣凡很低調,沒有立刻推進什麼大專案,做得最多的事情是出差、招人,在東南亞、歐洲各個國家走訪,做基層調研,即便是在阿里內部,也沒有多少人知道他究竟在做什麼。
上任初期的財報也不好看。一直到2022年第三季度,蔣凡所負責的海外市場,包括阿里主推的跨境電商平臺速賣通、收購的東南亞電商平臺Lazada、土耳其電商平臺Trendyol等的收入增長速度都在放緩,速賣通的營收甚至一度下降,像是幾大塊燙手的山芋。
失意者的沉默、不出眾的成績,讓外界看向蔣凡的目光裡多了不信任,尤其是在對手來勢洶洶的境況下。2022年9月,蔣凡尚未在國際業務站穩腳跟,阿里在國內最難纏的對手拼多多就在海外推出了Temu,一舉成為電商出海軍團裡最風頭無兩的新玩家。
一位投資人形容說,“拼多多做Temu,是對蔣凡有刺激的。”更早之前,拼多多是蔣凡熟悉的對手。2019年,美團創始人王興曾在朋友圈轉發文章並點評:“接下來幾年,看拼多多的黃崢和淘寶天貓的蔣凡這兩個非常聰明的人如何較量,應該會很精彩;蔣凡要是能贏這一仗,那就是當之無愧的阿里CEO接班人,如果他有興趣幹這活的話。”
彼時,拼多多還沒有長成如今的體量,但已經依靠低價和補貼,籠絡了一大批消費者。雖然阿里一度推出了“淘寶特價版”,“聚划算”這個殺手鐧也被拿了出來,但低價戰略在當時並未被充分重視。
國內電商激戰正酣之時,蔣凡被派往海外市場。熟悉的對手一如既往的簡單、粗暴,拼多多的Temu使用“全託管”模式,跳過中間商,直接實現工廠和消費者之間的對接,而工廠們除了供貨,什麼都不用管,物流、售後、獲客等髒活累活,都由Temu一站式解決。
2022年7月,低調了好一陣的蔣凡,開了一次空前高調的會議。他把一百多個團隊成員聚集起來,脫稿講了一個小時,主題只有一個:全面採取全託管模式。對於這場會議,參會者的感觸是,在執掌淘天的時代,蔣凡從來沒有像這次這樣,如此事無鉅細地對友商、市場進行全盤分析。
新戰場充滿挑戰,卻也成為蔣凡逆轉局勢的機會。
在此之前,海外業務一直被寄予厚望。上線速賣通之後,內部希望它成為海外淘寶,2014年,馬雲立下了“10年內實現一半收入來自海外客戶”的目標,後來阿里又斥巨資收購了東南亞明星電商平臺Lazada。
▲ Lazada印尼介面。圖 / Lazada
只是那幾年,國內市場的發展實在太快,蔣凡也正是在那幾年成長起來,在淘寶天貓做演算法、搞直播,戰果累累。對比起來,海外業務價效比偏低,是所有人都覺得重要、但又很難找到動力去攻克的難題。Lazada被收購後的短短7年,CEO換了4個。同時,阿里這個最先入局海外電商的前輩,接連被SHEIN、Shopee反超。
蔣凡到來之後,迅速整頓隊伍。他先是把海外業務梳理了一遍,將天貓海外、Lazada跨境、速賣通跨境的團隊通通收歸到速賣通下,自己則按時參加速賣通的每個週會、月會,重視程度極高。
學習Temu“全託管”之後,平臺要做的事情變多了,蔣凡在淘天多年積累的經驗、人脈派上用場,他從集團調動資源,補齊缺口,把物流運輸時間縮短至3-5天,同時還開始推進本土化,選擇更適合當地的營銷策略、人員團隊。
後來,阿里和拼多多在海外市場開始打得有來有回,蔣凡更是提出了更適合阿里海外業務的“半托管模式”——出境做了這麼多年,阿里已經培養起一批相當成熟的賣家,他們或許並不希望平臺管得面面俱到,半托管模式可以讓商家對店鋪經營擁有一部分決策權。到了今年,Temu也開始學習“半托管”。
在陌生海域的每一次戰績,都成了鋪墊回歸路的石子。2023年5月,時隔多日再次出現在財報會上的蔣凡,給整個阿里注入一劑強心針——2023年第一季度,國際版塊整體收入同比增加29%,成為阿里六大業務板塊裡增長最快的一個。兩個月後,蔣凡就重新出現在了合夥人的名單中。
而剛剛過去的2024財年第三季度,速賣通訂單同比增長了60%。很快,阿里宣佈成立阿里電商事業群,蔣凡成了新的CEO。此刻,屬於蔣凡的領地變得更大,除了拿回原有的淘寶、天貓,繼續統管國際商業,1688和閒魚兩大明星板塊也被納入麾下。
能戰、善戰的蔣凡,再次成為“戰時CEO”。而他面對的,是比三年前更復雜的戰事。
更難纏的對手,更殘酷的戰場
2022年開年,蔣凡離開他奮鬥7年的大淘寶,調往海外數字業務。當時有人認為,他職業生涯的巔峰已經過去了。一位接近阿里的人接受《中國企業家》雜誌採訪時表示,除非蔣凡能證明自己無可替代,能推動阿里不斷前進,否則他很難坐上更高的位置。
但蔣凡再次打贏了關鍵一戰。而他遠離中心的三年,淘天所面對的競爭空前激烈。此時此刻,淘天也需要一個善於解決問題的領導者,找出屬於自己的路線圖。
一年前的此時,阿里的市值第一次被拼多多短暫超越。員工“難眠”,而創始人馬雲也罕見地在公司內網發帖,“我相信今天的阿里人大家都在看都在聽。我更堅信阿里會變,阿里會改。”
讓阿里焦慮的,並不是對手的賺錢能力。單看真金白銀的利潤,2023財年阿里中國商業經調整利潤超過1848億元,超過拼多多全年淨利潤的3倍。阿里真正在意的是雙方GMV和市場份額的較量。根據高盛報告顯示,目前拼多多的GMV已經接近淘天的一半。
在明確了“迴歸網際網路、迴歸使用者、迴歸淘寶”的總方向之後,淘天全面向來勢洶洶的競爭對手學習。
▲ 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圖 / 視覺中國
整個2023年,淘天都把低價作為核心戰略。內部先是推出了“五星價格力”體系,根據商品在淘系內外的價格對比,給出一星到五星的打分。簡單來說,只要商品價格低,就能獲得流量。為了匹配這套商品打分體系,演算法也同樣開始追求訂單量。一千次展現之後訂單量更大的商品,能獲得更高流量。實際上,這兩套考核標準,都需要商品足夠便宜。
貫徹低價策略之外,淘天的產品介面也同步最佳化。最大的變化要數首頁改版,推薦頁最上方固定百寶箱由兩行改成一行,只露出幾個核心業務模組,資訊流商品推薦上移,代替了此前捨得花錢投放的品牌展示位。它也成了這次改版最大的受益者,某種程度上這也顯示了淘天追求低價的決心。
在這根指揮棒下,今年的618,阿里人迎來了一場久違的勝利——GMV(交易額)增長率重新攀升到10%以上。看上去,使用者對補貼、低價的策略相當受用,但商家們的反應並不積極。這種情緒立刻反映在財報上,當季度,淘天的客戶管理收入,微增不到1%。
而除了商家之外,淘天也有一群忠實的會員使用者,他們信任品牌,追求更好的購物體驗。截至今年8月(2025財年第一季度),88VIP數量超過了4200萬,這部分使用者每年為淘天貢獻超過四分之一的GMV。曾經有阿里員工判斷,如果強行追求絕對低價,8萬億GMV可能要蒸發一半。
就在這時,淘天集團召開了一場商家閉門會,一線業務高管到場。核心就是弱化五星價格力體系,弱化追求絕對低價。流量的分配標準也從訂單量,恢復到GMV。而這兩者的區別就在於,後者會把客單價納入考量,整體評估每個使用者的消費價值。淘天的業務考核重點也同步回撥到GMV。
這也體現了淘天掌舵者的意志。淘天集團CEO吳泳銘在內部明確要回歸貨架電商,以GMV為第一指標。
改革超過一年之後,淘天意識到,追求絕對低價像追求絕對效率一樣不可持續。它開始重新尋找平衡——在商家與消費者之間,在價格和成交量之間。
此時,淘天需要快速找到掌舵者,他能在暗礁和激流中,帶領這艘大船不斷前進。在阿里的十多年裡,蔣凡數次在逆境中打贏了翻身仗,拼多多更是他的老對手。蔣凡曾經的部下也評價,但凡是“跟著蔣凡給的方向,總能拿到好的結果”。
淘天調整方向的時候,競爭對手也裝上了新的彈藥。低價依然是拼多多最趁手的武器。據晚點LatePost,2022年和2023年,拼多多在百億補貼上的投入分別為90億元和70億元,原計劃進一步控制預算。但因為淘天、京東重金補貼,今年第二季度,拼多多百億補貼的預算重新調高至百億元以上。
今年雙11,淘天、京東拿到了各地政府大規模發放的家電補貼,沒有這個價格優勢的拼多多,為了保持低價額外投入了數十億元。
對商家來說,只要決定加入這場價格戰,就很難離開牌桌。拼多多除了真金白銀補貼,還推出了各種工具,讓中小商家們自發為了低價捲起來。618之後,拼多多升級了“自動跟價”工具,只要商家開通這項功能,平臺可直接修改店鋪所有商品的定價。
在同一時間,拼多多還效仿抖音推出“搶單神器”,商家開通該功能後,可以直接向近期瀏覽、收藏過同款商品的使用者定向推送自己店鋪的商品,可以直接在搜尋頁、商品詳情頁露出,幾乎是讓商家貼身搶奪對手的流量。
京東、抖音電商同樣轉向低價。618大促前,京東掌舵人劉強東遠端發出指令,把促銷定位從 “又好又便宜” 改成 “又便宜又好”,依然把價格放在第一位。抖音的流量同樣向價格窪地傾斜。
對低價的追求沒有盡頭,但GMV的增長卻搶先一步見頂。晚點LatePost報道稱,拼多多主站上半年兩個季度的GMV增速均在20%左右,而早前,拼多多的增長有更陡峭的斜率——長期維持在40%;而抖音電商上半年的銷售額增速也開始放緩。高盛的資料也基本作證了這一點。
阿里在存量競爭的紅海中,如何破局?跳出國內內卷的現狀,擁抱更廣闊的新世界之後,海外業務何時實現盈虧平衡?這一切問題,都需要蔣凡儘快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