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娛樂 2024-12-06 01:01:58 2
瓊瑤走了。
其實我剛看到這條訊息的時候是很震撼的,前段時間還看到電視上重播瓊瑤劇,今天她竟然毫無徵兆的告別了。
有警察前去家中調查,想看看這位86歲的老人離世是否有人為痕跡。
結果當然是:無。
她在留下一封遺書後,愉快的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遺書裡她最先提到的詞是,翩然。
她說:
“各位親愛的朋友知音們,不要傷心,不要為我難過,我已經翩然的去了。
翩然是我最喜歡的兩個字,代表的是自主、自在、自由的飛翔,優美而輕盈,我拜託了逐漸讓我痛苦的軀殼,翩然的化為雪花飛去了。”
看到這我已經心生敬佩和嘆息,瓊瑤幾乎是迫切的想要掙脫這套塵世裡的外表,甚至她的離世都是早有謀劃。
去看她離世前留下的最後作品。
她穿著大紅襖,走在雪地裡,說著押韻詩句,再溫柔而舒緩的錄下了《當雪花飄落》的告別影片。
她回顧了這86年人生來的酸甜苦辣,影片的結束她說了一句:
“時間已到,生命不會更好,趁我還能微笑還能歌,不拖累索愛,也超越病魔,我心翩然自如,奔放快樂,當此刻,有如火花雪花同時綻放,我將飛翔可以起舞的星河。”
可能在那個時候她就做好了離開的準備。
也可能是更早一些的時候,2017年的時候她曾發表過一封寫給兒子兒媳的信,她稱這是近期看到一篇名為“預約自己的美好告別”的文章有感而發。
“沒因戰亂、意外、病痛等原因離開,一切都是上蒼給的恩寵”,所以她早在當年就叮囑兒子,如果有一天重病就不要救她。
也因此當年平鑫濤病重時,平鑫濤的子女曾經力求要求入院治療,但瓊瑤態度也抱持著不治,因為她想要鮮活的生命。
無數人唾罵她、攻擊她,說她最毒婦人心,可事情臨了到了她自己頭上,她依然是同樣的坦然、瀟灑。
12月3日,她寫下遺書後委託給友人幫忙,待到4號才做發表。
她不想被救回,她絕了所有後路,妝容明豔穿著大方的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就像要去赴一場盛會。
她的遺書裡有一段格外讓我觸動,“我是火花,我已盡力燃燒過,生命的美好就在於能愛、能恨、能笑、能哭、能歌、能說、能跑、能動、能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能嫉惡如仇,活得轟轟烈烈。
我活過了,我不虛此生。”
我看臺媒的標題好像格外喜歡用輕生去定義她的消亡。
我卻覺得,她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自覺人生已無期望後,反覆思量後下的決定。
自殺絕對不值得讚頌,但放在瓊瑤身上我卻覺得,也正常。
刷評論的時候,看到有人在感嘆,為什麼不活著呢?真可惜啊。
這種情緒我也經常會在有什麼自殺新聞時頓出,但唯獨在瓊瑤的身上沒有,因為她歷來就是這樣的人啊。
她一生都在掩下所有華美衣袍下的蝨子,她是那麼的要體面要熱烈不留餘地。
少女時期的她過得不怎麼如意,家中長女,底下還有兩個弟弟,她在家裡的存在感並沒有那麼高,以至於在混戰年代兩個弟弟接連丟失後,父母的第一反應竟然不是保護好僅剩的大女兒。
而是帶著她一同去投湖。
那時候才6歲的瓊瑤就早早見過了死亡,她後來也在書裡提到過,“我那麼小的年紀,就認識了自盡和死亡。”
我始終懷疑,是不是正是父母這種忽視才讓瓊瑤生出向天搏命,勝天半子也算贏,輸盡籌碼就自盡的極端做派。
因為除了這次被動自盡之外,進入國中後的瓊瑤又前後兩次選擇過主動自盡。
16歲,瓊瑤拿著20分的數學考試通知單回家,看到玄關處小妹正因為考了98分失聲痛哭。
她深夜才敢捏出那張20分的試卷,只換得母親一句:“你怎麼一點不像你妹妹?”
當晚,瓊瑤給母親寫下一封長信,結尾說,“一個破碎的我無法拼湊出一個完整的我,就讓這個不夠好的我消失吧!”
她一口氣吞了一整瓶安眠藥,昏迷一週才醒過來;
18歲,瓊瑤被媽媽要求必須考上大學,生活裡唯一的光是欣賞她的國文老師,但他也逼迫她考上大學,如果到時還不變心他們才能在一起。
但在這樣的高期待下,她還是落榜了。
學業不順,家人責難,初戀落幕,她在床上不吃不喝躺了三天,母親沒有考慮瓊瑤的心情,她只是覺得她們這樣的高知家庭,不能出一個連大學都上不了的孩子。
她急切的逼她二次高考。
當晚,瓊瑤給國文老師寫了一首詩,“請把你的窗兒開啟,遊蕩的魂魄啊!渴望進來。”
遂蒐集家中所有安眠藥和有毒藥片,一口氣吞下。
其實這些種種經歷都讓我很能理解她,共情她,因為沒被珍而重之的愛過,所以發了瘋的想要燃燒自己只為了獲得絕對的珍視。
她的極端正在於,比起日復一日雖長久但萎靡頓挫的活著,不如拼命燃燒自己,只爭一時的光輝,絢爛過就夠了。
生命當然要珍惜,因為只有活著才能笑,才能哭,才能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
可瓊瑤的經歷、境遇都決定了她的特立獨行,她自來就是如此不是嗎?
她在遺書裡寫道,
“死亡是每個人必經之路,也是最後一件大事,我不想聽天由命,不想慢慢枯萎凋零,我想為著最後的大事做主。”
看到這我已經沒有悲傷,甚至忍不住為她開心,如此肅穆而悲痛的事情,我卻在她的文字裡感受到了莫大的力量。
死亡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沒有人可以毫無忐忑之心的面對,中國人的理念從來都是好死不如賴活著。
這句話至今仍舊適用,但為什麼放到瓊瑤身上就不妥帖了?
因為她不是因為活夠了,不是覺得人生無趣了,更不是出於情緒化的決定終止生命。
而是經過幾十年的考量,她明確的知道自己無法面對年老失智大小便失禁,甚至需要插管這種無質量的生命。
這件事早在平鑫濤去世之前她就想好了。
所以她是那麼期待著離開後化作風、化作雨、化作雪花,化作這世間萬物重新體驗不同載體下的歡脫和痛快。
如此豪情瀟灑,如此轟轟烈烈,她儼然把自己活成了形容詞,這個從出名到離世一直活在口誅筆伐中的女人,連離開,都那麼瓊瑤。
其實細細想來,瓊瑤這一生也算大喜與大悲,她會成為一個極端選擇的人再正常不過。
在和平鑫濤這場熱烈的感情之前,她也曾結過婚,但她過得絕對算不上幸福。
丈夫慶筠看似和她合拍,兩個熱愛寫作的青年男女在荷爾蒙的牽引下很自然的就發生了愛情反應,但婚後生活卻不如願。
起初只是清貧,可對瓊瑤這樣的人來說,若是精神豐盈又何懼物質貧瘠?
怕只怕兩者兼無,瓊瑤很快產子,慶筠就被外派出國,出國後的慶筠對家裡照顧極少。
作為丈夫他不關心妻子;
作為父親,他不顧惜兒子,他甚至還要寫信向瓊瑤要錢。
瓊瑤那段時間的壓力到底多大,我想每個生育過孩子的母親,每個獨身養育過孩子的母親都能感同身受。
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她遇到了平鑫濤。
平鑫濤給她的創作提供了滋養的溫床,她興沖沖去和慶筠分享成果,可慶筠卻不再是過去那個欣賞他的少年。
他給她的回覆是:
“如果你只會寫沒有深度的小說,一輩子都不會進步。”
說個題外話,這段採訪讓我想到了劉愷威和楊冪,主持人問到劉愷威如何看待楊冪商業性的時候他也用了這種貶低得近乎侮辱性的詞彙。
丈夫看不起妻子,這是何等的悲哀。
更重要的是,自視甚高的慶筠還因瓊瑤找到了出路自己依然岌岌無名染上了酗酒、賭博的惡習。
其實在當時那個年月,離婚對女性來說是極其容易汙名化的,別說過去,即便現在離婚也絕對不是一件容易且輕鬆的事情。
但瓊瑤不管,當年她愛慶筠,就不顧父母反對不管家境如何毅然嫁人,當她感受不到這份愛的時候她就瀟灑結束,再見只是陌路人。
有人抨擊她心狠,可心狠和止損不過所佔方位不同所觸視角有礙而已。
當然後來她不明智的和平鑫濤攪合在一起,這一筆糊塗賬幾乎清算了她半生才華,
但凡提她,繞不開的總是一句,她三觀不正。
今人已逝我不大想評判她做得到底是對是錯。
我只是覺得,我似乎能理解她。
她沒在父母那裡得到過愛,年少的時候父母把愛給了兩個弟弟,長大了又多了會學習的妹妹。
她是家裡不聽話、不聰明還多餘的老大。
少女時代愛上老師,家長的不同意,老師的躊躇退縮,初戀夭折。
後來以為嫁得良人為此不惜和父母對峙,結果呢,壓榨、痛苦如影隨形。
瓊瑤太需要愛了,所以面對平鑫濤的時候她一開始是明確拒絕對方的。
但還是在平鑫濤的死纏爛打下被動的愛了上去。
她甚至是知道平鑫濤的愛也沒那麼單純。
平鑫濤被外界說是瓊瑤的貴人,卻沒人知道他不得志也是向瓊瑤借錢平賬。
當年她要分手,平鑫濤也是藉口帶她去山上看風景,結果威脅她,如果要分手就開車衝下懸崖粉身碎骨。
但瓊瑤還是“笑納”這份愛,我其實能理解她迫切想要抓住一份愛的心情。
可能也因此她也自覺理虧,在之前的十幾、甚至幾十年間,她備受詬病,被推到風口浪尖,但她似乎從來都沒有為自己辯白過。
哪怕平鑫濤才是那個主動方,她都不曾禍水東引,也不曾要求平鑫濤站出來為她遮風擋雨。
她不是不知道自己做得不對,所以她也承受著應該付出的代價。
她瀟灑的愛然後坦然的接納所有的罵名,不懼,不哭,不逃避。
如何評判瓊瑤的一生呢?
我想可能還珠格格的歌詞才最能為她的離開做序:
“讓我們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對酒當歌唱出心中喜悅,轟轟烈烈把握青春年華。”
她這一生,譭譽參半。
但不管怎麼說,你不得不承認的是她過了極好的一生。
愛恨分明瀟灑痛快了一輩子,連離開都妥帖的留下交代,交代於自己為何離開,交代於自己享受離開後的歡脫。
甚至周全的記得叮嚀小朋友們,萬不可不珍惜生命,“要像我一樣,活到八十六、七歲,體力不支時,再來選擇如何面對死亡。”
然後利落的和世界說再見。
可能不夠妥帖,但只論身前事是否如意,功過如何任後人評說的架勢倒是有幾分不謀而合。
但唯獨對瓊瑤,我甚至想不出有什麼理由好為她悲憫。
其實死亡並不是個好命題,但瓊瑤算是極個例的存在。
她不是害怕,不是逃避,不是被重壓,甚至沒有任何情緒化,她只是確定人生至此剛剛好。
她快活又自由,86歲的年紀卻依然保有少女的輕快,對她來說,死亡不是終結,而是新的開始。
我刷到有人說她的離開是自私的,甚至質疑她此舉會帶壞孩子。
可慈悲如她,確有叮嚀,如她一般86歲活到夠本才能思慮,她只是想熱烈的活,清淨的走。
就像她最後一句話是:
“祝大家健康快樂,活得瀟瀟灑灑。”
那我也隨祝您一句,心隨所願,自由喜樂。
人間一場,你活得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