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娛樂 2025-01-08 00:49:26 2
最近的內娛,真是一片瓜地。
「趙露思生病」事件前後問題還沒弄清楚。
「張頌文陷家暴指控」詞條又登上熱搜。
相關討論聲不斷,但至今仍未有定論。
話音未落,鹿晗又因直播行為不當,賬號被禁。
好傢伙,一月份屬實熱鬧過頭了。
但要說熱度最高的大瓜,還是「李明德發瘋手撕劇組」事件。
從1月4日開撕至今,單李明德個人相關熱搜就多達135次。
過程之精彩,讓不少網友高呼:
某爽之後,內娛最瘋的人出現了。
有人說,李明德以一己之力對抗資本,是「2025最有種的男人」。
也有人覺得,壓根沒辦法跟明星共情,每天看明星發瘋煩死了。
直到現在,輿論已經幾經反轉,真相依舊成謎。
魚叔覺得,這個事確實沒這麼簡單。
風向幾變,值得扒一扒。
梳理事發經過之前,魚叔先來科普一下,李明德是誰。
他在《如此可愛的我們》中飾演談宋。
《親愛的,熱愛的》裡,飾演電競戰隊選手令山。
《鳴龍少年》中,飾演學生沈耀。
熱劇與口碑作品,他或參與或主演。
尤其是青春劇,雖沒有大爆,但也算是叫得出姓名的演員。
事件起因,是其參演開拍了一部新作《三人行》。
故事講述了主角趙左右,少年版 (李明德 飾) 、中年版 (馬天宇 飾) 、老年版 (梁國榮 飾) 三個狀態搶奪人生的故事。
不難推測,同樣是主角,故事側重決定了演員戲份的多寡。
撕叉也因此而來。
據李明德所說,自己入組開拍幾天後,察覺情況與當初說的不一樣。
因此情緒失控怒砸酒店,後被剔出劇組,慘遭換角。
事後,1月4日,李明德連續發博,質問《三人行》劇組。
控訴內容主要是:
1、男一號馬天宇拍戲缺席、遲到、不看劇本,耍大牌,不專業。
2、 劇組兩頭騙,對不同演員說法不同。 李明德接戲時,以為自己是男一號。 結果到了劇組發現,馬天宇空降成為真正的男一號,而自己被看人下菜碟冷落。
3、馬天宇不滿戲份風頭被搶,背後發力讓劇組換掉李明德。 而劇組收錢看關係,還真的照辦了。
他要求:
1、馬天宇退出劇組,並賠償組裡五天的所有損失。
2、李明德重回劇組,繼續主演。
劇組換角事件外,李明德又爆料經紀公司拿錢不幹事。
好好的一個男主角,在各方面都被不公對待。
「自己爭取來的男主,被經紀公司分成大半。拿了錢卻不照顧,不派工作人員隨行,讓演員單獨進組。」
總之,一番點名道姓、姿態激昂的爆料,讓網友覺得這是有真委屈。
加之李明德並非一線演員,而更像被關係戶拿捏的「打工人」。
他直播中還坦言,接工作「百分之八十的原因是為了付房租」,「我不是208w,我是208塊」。
不少人紛紛共情,支援其戰鬥維權,替打工人出一口惡氣。
「他們資本有多少人,我們工薪階層有多少人」
「你背後有千千萬萬人」
甚至,還有不少明星參與表態。
比如王嘉爾。
《家有兒女》中小雨的扮演者,與李明德合作過的尤浩然。
演員葉璇。
維權聲勢高漲時,恰逢被撕一方馬天宇回覆措辭不當,後續又不明原由連續刪博,引人猜測。
反而為李明德提供了更多路人支援。
馬天宇回覆被指歧視心理疾病患者
事實上,內娛陰陽合同、陰陽劇本、資本空降塞人、硬捧關係戶等問題確實由來已久。
看「資本家的醜孩子演爛劇」,也讓觀眾苦其久矣。
臺劇《影后》
連頂流演員也免不了遇到相似的問題。
趙麗穎就曾發博暗示改編劇本貨不對版。
所以,李明德的「發瘋」要是能真的整頓內娛,觀眾也樂得其所。
可惜,事還沒成,人的爭議反而來了。
先是《三人行》導演、劇組、同組演員逐一回擊了李明德的說法。
指出他的控訴不實,李明德自己才是「小牌大耍」。
事情真相,是非黑白,現在仍然難以辨認。
其次是李明德無差別「發瘋」,言行不當。
比如,無證據造女演員黃謠、背刺底層人......
甚至,李明德也被挖出態度差、空降搶別人角色等醜聞。
意思是,此人並不無辜,只是不甘失去特權,才扯「工薪階層」的大旗撕叉。
所謂的維權,最終變成了內娛的惡人打架「狗咬狗」。
而導致輿論風向徹底改變的,還是錢。
前期李明德稱自己卡里只有180元,「只有兩千八的時候拿出來兩千七給全劇組買咖啡」。
這一說法讓部分網友覺得比起大牌大咖,李明德算是收入較低的底層演員。
在其無意間洩露了收款賬號後,便一直有人給他打錢幫扶。
還建議李明德開直播。
結果一個小時的直播便收益近10萬元。
以上種種,讓收入差距暴露。
一個小時掙了普通人一年的收入,「這算什麼工薪階層」。
於是,李明德評論區風向大變,支援聲變成質疑聲。
大家似乎再一次確定,娛樂圈沒有真窮人。
又或是,他們的「窮」好像跟普通人的「窮」不是一個概念。
就像「趙露思生病」事件的討論。
起初,見到一個頂流小花突然緊急就醫,還關閉了微博賬號,甚至傳出「失語症」病症以及曾經「被打」的經歷。
即便是看客,觀感裡也是同情成分大。
但當此事頻繁衝上熱搜,牽扯出的撕叉不斷,大家也開始逆反。
在其釋出的治療復健影片裡,趙露思的治療條件也讓很多人羨慕。
說白了,同樣是生病,明星能停工,有錢治,有人陪。
比起普通人已經好出一大截,卻還要向活得不如他們的人求諒解求同情,很難不反感。
開年幾個大瓜,沒一個有定論。
網友們吃瓜,吃來吃去最後只收獲了煩躁和生氣。
但魚叔也意識到,「發瘋」人設確實在內娛長盛不衰。
就像李明德簡單幾條微博,熱度就直接吊打群星薈萃的星光大賞。
前年,「發瘋」成為年度關鍵詞。
不管是影視劇,還是明星,似乎都在拼一個「瘋感」。
復仇劇發瘋成為熱潮,娛樂圈發瘋成為樂子奇觀。
一度有不少人用語句不通的表達,頻繁失控的精神狀態,效仿爭做內娛某爽2.0.
當時魚叔就跟大家聊過,瘋批人設之所以在內娛經久不衰。
一方面因為流量時代的黑紅邏輯。
越瘋狂,越能得到關注。
亂象叢生的創作環境,想靠作品贏得人氣與口碑,實力運氣缺一不可,難度極大。
但「發瘋」成本就低很多,夠離奇夠有煽動性就可以。
就像李明德在直播裡坦言,演員都想遇到好劇本好作品,但現狀卻是:
「內娛都這樣了,還看啥呀,這(撕叉)不比看國產劇有意思啊」
另一方面,是觀眾的獵奇心理。
一向給人光鮮亮麗之感的明星,如果失控失態 ,自然能引起看客極大的興趣。
但看客的心態卻是十分複雜的。
有人反對、鄙夷,也有人反而對明星生出了正面情感。
在懸浮虛假的內娛,藝人發瘋「得當」,能夠獲贊「內娛活人」。
但,李明德的「發瘋」還是有些不一樣。
他並非單純的營銷搞噱頭,而是真的在某個意義上揭露了圈內亂象。
這個時候,他的「發瘋」還給不少人提供了代入感。
於是,又一個爭議的話題出現了。
那就是:普通人要不要跟明星共情。
有人覺得,雖然他們是明星,但不管是生病還是不公平對待,都是普通人也能遇到的困境。
與之共情,不出惡言,是起碼的人道主義的善良表現。
當然,也有人像前文中說的那樣, 因為階級有壁壘,到底無法共情任何一個明星, 更不能接受 被道 德綁架的說辭。
說到底,明星藝人的本職工作是為觀眾服務。
既無法提供好作品,又沒有娛樂大眾的覺悟,反而頻頻賣慘,又有什麼資格拿天價薪資。
與此同時,也有另一種情況。
部分人加入討論,看似是在選邊站。
其實對階級差有清醒認知,也不會代入自己。
而是藉助一個受到輿論聚焦的明星來替觀眾發聲:
樂看內娛爆炸,期待當下娛樂體系崩塌,藉此重塑整頓。
欲讓其滅亡先讓其瘋狂,添一把火是為了讓它燒得更快。
說白了,這種爭議性的公共人物或事件,現在已經成為一種聲音放大器的效果,成為人們輸出情緒和觀點的載體。
但不知怎的,魚叔現在每每吃內娛的瓜都有一種無奈感。
塌房翻車不斷,但大瓜內容降級,無聊、陳舊、讓人疲倦。
衝上熱搜的名字也越來越陌生,丁點小事都上微博升堂。
可是,觀眾有必要知道這些嗎?
但話又說話來,作品降級、美色滑坡之後,似乎也只有這些樂子能看。
而只要這些東西還有熱度,內娛的無聊便沒有盡頭。
全文完。
助理編輯:白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