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 Luck To You!

手机扫一扫

《山花爛漫時》《我的阿特勒》之後,國劇又出神作,連央視都點贊

網易娛樂 2024-11-22 01:10:29 1

國劇今年驚喜是真不少。

上半年有《我的阿勒泰》,下半年有《山花爛漫時》。

到了年末,居然又來了一部。

水平一樣過硬。

很多人好像還沒聽說過:

日光之城



豆瓣9分的國劇,是什麼含金量,Sir不用多強調了。

但跟靠著短影片剪輯爆紅的大熱劇們不一樣。

《日光之城》這一次,明顯更傳統。



不僅使用者更加下沉。

更重要的是,連刷了好幾集之後。

Sir發現了這部劇之於當下影視題材裡,少見的誠意。

01

劇集一開始的設定非常簡單。

一個唱了一輩子戲的老人,和他的幾個不省心的兒女。

大兒子考了三年公,突然說不考了。

要拉著從小長大的幾個小夥伴準備自主創業。

當眾打臉父親的期待。

氣得父親直接讓他滾出家門。



大兒子不行,小兒子呢?

在父親含辛茹苦給他供完五年醫學院之後,小兒子終於如願進了人民醫院當醫生。

雖然還沒轉正,但也算不負父親的期望。

體面的工作,有前景的未來。



可就這個看起來“乖巧”的小兒子。

一轉頭,說自己喜歡唱戲,甚至為此想辭職,放棄多年學醫打拼下來的體面編制。

差點沒把老父親氣死。

兒子們已經沒救了,唯一看著貼心的大女兒呢?

她倒沒和弟弟們一樣,走上這些“歧路”,平日裡也管家裡的門面,照顧父親和弟弟們,堪稱貼心小棉襖了。

可這小棉襖在感情上漏的風也不小:

她和當地社羣的書記秘密交往了很長時間,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



可書記是外地幹部,半年後就要調走。

這要結婚,註定遠嫁,哪個父親能放心得下?

更別說這個準女婿,還是攛掇大兒子去創業的“幕後黑手”。

孩子一個個都不省心,還有外人“作梗”,老父親守著這個搖搖欲墜的家,這個愁啊……

《日光之城》的開場,就是從這樣一個平凡家庭的生活變化,緩緩展開。

看起來和很多家庭劇一樣,父子父女間的代際矛盾與衝突,兄弟姐妹間的親情,以及各自的友情和愛情。

按道理說,雞毛蒜皮,家長裡短的故事,觀眾看過這麼多。

憑什麼豆瓣能夠給到它高分?

但細心的觀眾從海報,從劇照,想必已經能夠猜到這個故事的發生地。

西藏拉薩

一個國內創作者鮮有探索過的地理區位。

甚至提起西藏,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是神秘的世界屋脊?

是純淨的雪域高原?

是朝聖者?還是布達拉宮?

是課本里的文成公主和松藏乾布?

或是歷史上農奴制的血淚?



但拋開這些濾鏡和記憶。

有沒有人嘗試瞭解過,在現代社會,在2024年,普通的西藏人又是怎麼生活的?

而《日光之城》的故事,講述的就是生活在西藏拉薩八廓街的藏戲藝人土登(多布傑 飾)和他的三個孩子的日常。

有多日常呢?

Sir這麼說吧。

日常到,你一度可以對西藏“祛魅”。

02

毫不誇張地說,除了和內地人名字不太一樣。

當地人考慮的事情,跟我們幾乎完全同頻:

比如,考公。

老父親土登逼著大兒子索朗(周遊 飾)考公,逼得父子兩人反目。

而劇裡被迫考公的又何止索朗一個人。

索朗創業的另一個小夥伴桑傑,創業一不順,就同樣被家裡趕鴨子上架式地逼著考公。



甚至是劇裡的牧民。

別看明明生活在藍天白雲之下的草原上。

絕對是當代城市青年們無比嚮往的旅遊目的地。

結果牧民們一開口。

也是抱怨自己兒子大專畢業,找不著工作,又考不上公務員。

‍‍‍‍‍‍‍‍





同一片天空。

同一個考公夢了屬於是。

但劇集也沒有避諱去考公的原因。

畢竟如果能輕鬆賺得到錢,又有誰真的那麼想去卷考試呢?

劇中桑傑就說,家裡最開始也不反對他跟索朗創業。

也都想看看索朗這個咱們社羣裡的高材生能不能創業成功。

結果連他也不斷碰壁,都成功不了,只能逼孩子們回去考公了。



天涯共此聲的另一邊是:

作為不發達地區,就業機會少,所以卷考公最有效。

這想法不止是藏區,也是當下很多小地方的普通家庭的心路。

在經濟環境上,大多數地方都一樣。

‍‍‍

而印象裡,那些神奇的西藏生活習俗呢?

比如宗教啊,文化啊,民族特點啊……

《日光之城》告訴觀眾:

這些習俗好像是很關鍵,但也沒到西藏人每天都恨不得把它們都供起來的地步。

比如民族服裝——藏裝。

劇裡的幾個角色比如土登的大女兒曲宗、家裡的奶奶在日常生活中會穿藏裝。

但這是因為家裡經營的飯店是面向遊客的藏族特色甜茶店,更像是一種特色展示。





而像是大兒子索朗,一出場為了去談合同,穿的甚至是西裝。

後邊為了拉生意天天穿的也是工作裝。

扎西是醫生工作穿白大褂,普通打扮也是格子衫牛仔褲。



劇中另一個角色達珍(楊秀措 飾),她明確說了,藏裝這種衣服是重要場合才穿的。

什麼場合呢?

上海的西藏中學,北京的跨年舞會,倫敦的畢業舞會……



至於平時,她看起來就完全是個女白領。

點外賣,做普拉提,穿其他都市的女白領差不多的衣服。





《日光之城》裡的大部分角色,他們是藏族,他們更是現代人。

再比如,藏戲。

這劇最喜歡唱藏戲的兩個主角,一個土登,一個扎西。

但唱歸唱,摘下藏戲的面具。

這兩個人一個像所有中國父母一樣逼孩子考公當醫生。

一個是讀了五年醫學院,成為了醫生,價值觀已經完全現代的年輕人。



藏戲對他們來說,更像是一種民族文化傳承。

土登作為從業者有感情,想著自己老了以後可以把藏戲用現代裝置拍攝記錄下來。

但同時,又對扎西想放棄醫生工作去傳承藏戲的想法嗤之以鼻,因為不想孩子放棄體面工作跟自己一樣去外邊受苦。



雖然傳承文化,吾輩有責。

但責任,其實也沒那麼多。

傳承之外,是該怎麼生活怎麼生活。

更別說具體生活方式。

拉薩也和國內大部分城市沒什麼不可逾越的差距。

比如去酒吧,也不都是青稞酒犛牛肉。

點咖啡的人也沒少到哪裡去。



購物也都是去超市,去商場。



這一切都在告訴觀眾:

西藏的普通人,也和內地大部分地區的普通人一樣。

都過著2024年的生活。

有一個場景令人印象深刻。

從小生活在距離拉薩數百公里外的那曲地區的女孩格桑,面對下鄉義診的扎西,也會問外邊世界的模樣。

會嚮往拉薩這樣的大城市。





和期待去省會,去北上廣深的年輕人一樣。

對大城市,對理想的未來充滿嚮往。



在“祛魅”這一點上,《日光之城》做得足夠紮實。

你完全可以把它當作一個帶有民族風格的現代家庭劇看。

《日光之城》藏語版的收視在拉薩地區達到了7%,更是佐證了這一點。

在那些有色濾鏡之外。

真正的西藏也該被重新認識了。

03

但如果只是聊民族風情,聊少見的地域形象,《日光之城》顯然不會有這麼高的口碑。

劇集的故事雖然從土登一家的家長裡短展開,但主線實際是圍繞著新老兩代西藏人的差異,重點展現新一代西藏年輕人的“叛逆”。

比如索朗的創業。

開場就介紹了他的“電商夢”:

我從小在八廓街長大,可有些東西始終沒有變,商行裡銷售最好的商品不是我們西藏的。犛牛肉乾,青海產的;犛牛奶,甘肅產的;奶棗,新疆產的;藏紅花,伊朗產的。雖然都是打著我們西藏特產,可是我們真正西藏產品是少之又少,這就是我想做的事。

面對拉薩當地賣的商品都來自外地這一狀況,他想透過電商,把西藏本地的特產介紹給全國,而不只是外地的遊客。



為此他去政府尋求支援,去電商平臺求合作,上山下鄉去折騰貨源,尋找合適的創業夥伴,從零搭建自己的事業,最後克服重重阻難,實現理想。

這種打怪升級一樣的創業故事本身就擁有足夠的吸引力。

已經被多次驗證過。

更重要的是,索朗並不是一個需要背水一戰,破釜沉舟的人。

不論是家裡的父輩,還是關心他的朋友、家人,甚至只是遇到的同行前輩,都在勸他做更“正確”的選擇:





但他的回答也讓這部劇裡他的困惑,超越了所謂的地域性。

更加普遍,也更讓人共情:



它不是在講幾個西藏年輕人的創業故事。

而是藉著幾個西藏年輕人的“叛逆”。

聊的是當下所有年輕人都在面臨的困境。

你是聽從家裡的安排,還是遵從自己的內心?

你是得過且過的妥協。

還是選擇為了追求自己的光敢於去到遠方?

這才是《日光之城》超越所謂的“西藏”標籤所提供的價值,哪怕拿掉西藏元素,它也是一個優秀且真誠的劇集。

至於故事裡的其他角色和支線?

Sir這麼說吧。

因為立足於並不發達的西藏,也更能感受到劇集在呈現上的自由和包容。

比如生活在那曲牧區的女孩格桑,高中畢業的她,除了對自身前路迷茫,還要與傳統的風氣作鬥爭:



面對同學的調侃,她直接用烏爾朵(投石索)把人頭打破了。



但有意思的是,這個調侃他的同學,其實是因為喜歡她。

而回到拉薩,劇集也沒有所謂的“壞人”,生活的趣味性更強。

像開場思想比較“頑固”的土登。

他氣急敗壞的原因,只不過鄰居家的孩子考上了公務員,發現自己家的索朗考得更好來慶祝,他信以為真主動請客,結果發現是重名,然後又被當眾戳穿,面子上掛不住。

事情發生好幾天,他都躲著鄰居走,滑稽又可樂。



知道了是書記攛掇兒子創業的時候,更是想法子拿對方撒氣。

但同時,知道小兒子和女兒在偷偷幫自己和大兒子講和的時候,他也一邊揶揄一邊給臺階。









這種諧趣化的寫作,也讓劇集裡大部分人物都更加有血肉。



而為了增強說服力,這部劇在服化道上也相當盡力。

據主創人員所說,他們為故事的發生地嘎吉大院的搭建和道具收集對西藏當地進行了大量的考據研究。

就為了還原一個具有當地特色的生活場景。





並且在造型層面,他們也在各個拍攝地方進行了大量的實地採訪。以儘可能真實地還原。



但就此可以說,《日光之城》就值得9分麼?

Sir覺得它的高分,當然有選題上的獨到,創作上的真誠。

可更多是因為類似地域元素的創造在當下實在太少見,給足了加分項。

細究的話,劇中的攝影、打光造成的一些畫面過曝的問題,讓它的影像在“質感”上有所不足。







在祛魅西藏的同時,也在增加額外的好評濾鏡。

但拋開這些吹毛求疵。

實際上,《日光之城》也算是趟出了一條全新的路。

什麼路?



在常見的挑動矛盾和情緒,製造衝突的創作之外。

其實有著太多可以拍的東西,等候去發掘。

像《有風》,像《阿勒泰》……不止是風景和美人,閒適與鬆弛,勵志與熱血。

而是新意和驚喜。

只有帶大家去不斷髮現美,去感受真正的美好。

才不至於留下一個糟糕的大環境。

只剩下情緒與發洩,矛盾與爭吵。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