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娛樂 2024-11-06 01:03:48 9
2016 年 9 月 22 日上午 9 時,上海龍華殯儀館。
數萬名身穿黑服的男男女女,面容憔悴地聚集在一起。
細看之下會發現,每個人的眼角處都沾著點點淚光。
而在她們的最前方,一朵又一朵粉色的鮮花正簇擁著一個笑容明媚的男孩兒。
那是她們最愛的Kimi——喬任梁。
8年前,28歲的喬任梁於家中去世。
他的父母白髮人送黑髮人,幾近崩潰。
但他們還是強撐著一顆破碎的心,為兒子舉辦了追悼會。
讓兒子在數萬人的愛與懷念中,走過了最後一程。
但他們沒有想到,
在他們好不容易走出悲痛的8年之後,會有人將他們再次拉入深淵。
喬任梁父親
舊事重提
2024年的10月15日,是喬任梁的37歲冥誕。
他的父母與他的好友朱楨一起,為他舉辦了一個溫馨的派對。
派對上有蛋糕,有零食,還有他最愛的粉色。
這三個傷心的未亡人聚在一起,想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懷念一下他們朝思暮想的少年。
但他們沒想到,這一個小小的派對竟然將一群人捲入了輿論的漩渦。
喬任梁冥誕過去沒多久,網上突然出現了一大波關於“喬任梁死亡真相”的帖子。
那些帖子,用血腥殘忍的圖片和驚世駭俗的文字,繪聲繪色地描述了一場暴力殺人案。
案件受害者當然是喬任梁,加害者是富二代王思聰。
而朱楨,則成為了見死不救的幫兇。
帖子經過大量傳播之後,無數不明真相的群眾開始義憤填膺。
他們站在正義的高臺上,拿著名為真相的利劍。
一次又一次地刺向8年前靈堂中的那具身體。
已死之人當然無法回應他們。
於是憤怒的人群,便將戾氣全都撒在了未亡人的身上。
一開始,他們只是跑到朱楨的社交平臺下面質問。
結果被朱楨怒懟,並要求他們當面對質。
他們當然不敢。
他們所有的“證據”都來源於道聽途說,根本無法立足。
更何況他們根本就不想深究真相,他們只想“伸張正義”。
所以他們惱羞成怒,將所有的“可疑之人”都划進了自己的攻擊範圍。
多位明星受牽連
對朱楨的辱罵尚未結束,網民們便將他們的“正義之刃”伸向了下一個目標:
包貝爾。
在網友們所謂的“真相”中,包貝爾也是8年前那場殺人案的參與者。
所以他理應受到“正義的制裁”。
於是群情激奮的網友們湧到包貝爾的直播間,對他破口大罵。
各種骯髒的字眼和惡毒的詛咒在螢幕上滾動播放,反覆鞭屍著包貝爾這個“殺人犯”。
除了包貝爾,林更新的直播間也成了“正義網友們”的聚集地。
畢竟林更新與王思聰的關係,是眾所周知地好。
並且在網友們的“真相”中,林更新扮演的是“分屍者”的角色。
這妥妥的“劊子手”,怎麼能輕易放過,必須狠狠地“制裁他”。
於是正在進行正常商務直播的林更新,莫名其妙受到了一大波網友們的“正義之刃”。
“血債血償”、“幫兇”、“喬任梁”……
這幾個字眼在直播間大屏上飄來飄去,讓林更新與主持人都尷尬不已。
如果這是林更新的日常直播,他尚且可以發動他的“毒舌技能”直接回擊。
但這是簽了合同的商務直播,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關閉評論。
相較於林更新的“沉默以對”,朱楨和包貝爾就直接得多了。
朱楨之最開始是在評論區回懟,後來直接專門發文章回應:
“你們可以編故事,但別來質疑我的為人。”
包貝爾則直接在直播間與網友進行了對線:
“這咋可能是真事,這都不長腦子。”
除了正面回應,他們兩人還都進行了報警處理。
不過可能因為牽扯過廣,目前警方那邊還沒有給出答覆。
不被相信的真相
喬任梁的死亡,其實早在8年前就遭受過質疑。
那個時候也是各種謠言滿天飛,硬生生將喬任梁的自殺傳成了兇殺。
當時喬任梁的父母與經紀人,就對此事進行過澄清。
雖然相信的人不多,但好歹讓事情的熱度降下去了。
誰能想到,8年之後,謠言再次甚囂塵上,比之上次有過之而無不及。
經紀人當年的闢謠
可憐喬任梁父母一把年紀了,還要多次出面闢謠。
第一次,他們在自己的賬號評論區進行文字闢謠。
明確表示,喬任梁是死於抑鬱症。
但正義網友們不聽。
他們固執地認為,老兩口這是被人威脅了,不敢說實話。
為此,他們還不斷翻看老兩口的影片與直播,企圖找出蛛絲馬跡佐證自己的猜想。
眼看網友們不相信,喬任梁父母沒辦法,只好進行二次闢謠。
這一次,他們特意錄製了影片。
就是為了防止網友們說闢謠的不是他們本人。
結果影片放出去之後,網友們又變了一種說法。
說他們倆懦弱自私,為了錢不給親兒子伸冤。
這下老兩口真沒辦法了。
無論闢謠多少次“我沒有”,都被按住頭說“不,你有”。
這放誰身上,誰不崩潰。
更何況是兩個經歷過喪子之痛的花甲老人。
他們8年前的傷痛尚且沒有完全癒合,如今便又要再揭傷疤。
如何能不痛苦呢?
謠言對喬任梁父母的傷害之大,就連陳喬恩都再也無法忍受。
11月3日凌晨,她在社交平臺發文:
“謠言止於智者,請讓逝者安息。”
當然,陳喬恩的闢謠同樣沒有“勸”回網友們。
他們的態度自始至終都只有三個字——“我不信”。
結語
有的時候仔細想想:
網友們對於“喬任梁之死”的熱忱真的是出於關心嗎?
其實不見得。
若是真的關心,他們應該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
比如每年在他的忌日為他送去一束花,比如適當地關心他年邁的父母……
但是他們沒有,他們選擇在網路上“捍衛正義”。
相比於關心,他們更多的是一種渴望。
渴望刺激,渴望獵奇。
渴望看到平靜世界表面下“深不可測的惡意”。
渴望自己參與其中,成為幻想已久的英雄。
這些渴望是人的天性,但卻不能成為“施暴”的理由。
謠言止於智者。
希望大家都能做到“不信謠,不傳謠”,還網路一片綠色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