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體育 2024-11-01 01:40:59 7
撰文 | 於睿寅
編輯 | 馮小
10月31日,第十屆中國籃球協會會員代表大會執行委員會在北京舉行會議,審議透過姚明辭去中國籃球協會主席職務的申請,選舉郭振明為新一任中國籃球協會主席。
此刻,距離姚明第一次明確的“辭職表態”,恰巧過去了一年。去年夏秋之時,中國男籃先後經歷了世界盃和亞運會兩場不盡如人意的戰役,姚明在10月接受採訪時坦誠地說:“我有兩種辦法可以承擔責任。第一種:辭職回家,上海離這(杭州)反正也挺近的。第二種:把這些東西和問題積累下來、分析出來,制定下一步行動計劃。”
當時還聽著略帶玩笑的攬責,如今成了毫無退路的現實。對於普通球迷而言,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後目送姚明離開舞臺中央時的惆悵,和如今與另一個“姚時代”揮別時,心情肯定大不一樣。即便他擔任中國籃協主席的7年半時間,中國籃球(尤其是男籃)成績高開低走,並持續在低位徘徊,從聯賽、青訓、國家隊的諸項改革留下太多壯志難酬,但相信真正苛責姚明的球迷並不是多數,畢竟相比起他球員時代的貢獻,再差也是功過相抵嘛。
說是無奈,心中總還帶著一絲心疼。“做了很多,但沒效果”的尷尬,甚至不需要你做多大的官,在普通的打工人心中也很容易引起共鳴。再一邊看著姚主席日益增加的體重,以及經常來不及打理的鬍子,此刻許多球迷的信眾大概有句“辭了也好,是種解脫”的安慰。
從理智客觀的視角看,中國籃球近十年來讓全國上下難以滿意的面貌,與姚明作為球員把我們的期許無限拉高不無相關。待他成為中國籃球的掌門人,卻發現他能為危局帶來的改變,遠不如當年他在場上親力親為時。從球場到官場,太多的門道,太多的掣肘,即便在“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形成廣泛共識的當下,作為曾經最專業的籃球人,姚明依舊無法甩開膀子。
中國籃球協會,從性質上說是一個全國性群眾體育組織,姚明並不算一般意義上的“領導幹部”;但籃協重要事項的管理和決定權又落在國家體育總局,姚明又是一個名義上的“體制內人士”。夾在這雙重壁壘之間,你要說姚明是好球員而非好乾部,似乎也有些牽強……
但起碼,姚明是一個從心底裡盼著中國籃球好的人,這點絕無爭議。
“空降幹部”,本就不是籃協主席的常態
時間回到2017年2月23日,在中國籃球協會第九屆全國代表大會上,37歲的姚明全票當選新一屆中國籃協主席,那也是中國籃協歷史上第一次由社會人士擔任主席。當時姚明的當選,堪稱水到渠成、眾望所歸。那幾年,郎平、劉國樑等體壇傳奇紛紛在各自專案中迴歸“C位”,要麼是作為主教練,要麼是作為管理者。隨著姚明“空降”籃協主席之位,“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這句話的號召力達到了頂峰。
和這次辭職一樣,當時姚明就職之前,籃協內部乃至整個籃球媒體圈內,很多人很早就知道了這次人事任命。因為當時伴隨著這個結果的,還有一些傳聞:這次的任命,是更高層面的決定,級別恐怕要高過體育局的層面。這樣不讓人意外,畢竟早幾年成立的中國足球改革領導小組都由分管科教文體的副總理掛帥,而籃球也同樣深受國家領導人的喜愛。更何況,姚明還是一張“國家名片”。
熟悉中國官場運作的朋友一定知道,在體制內的一些關鍵崗位,“空降”並不是什麼稀罕事,甚至是一種常態。可在籃協歷史上並非如此,事實上,“空降”的這一重身份還讓姚明面臨著不被外界所瞭解的壓力。即便他在當時看來,是最懂籃球專案,也最尊重籃球發展規律的人選;可別忘了,他這一干7年半,也把不少原本期望以這個職位為官場跳板的典型官員的仕途給擋住了。
在姚明之前的兩任中國籃協的主席,分別是信蘭成和李元偉,兩人的風格和風評都截然不同。信蘭成被描繪為保守派,典型特徵就是扶持本土教練,從第一個任內的王非、蔣興權,到第二個任內的郭士強。其間雖有鄧華德、揚納基斯兩次短暫的嘗試,但終於還是在2013年“兵敗馬尼拉”之後,又請回了宮魯鳴,回到了原先的路。信蘭成的第二個任期,他在CBA取消南北分割槽、縮短賽程場次、改革外援制度等的改變,初衷也都為國家隊集訓備戰讓路。
李元偉則被描繪為開明和改革的代表。他在主席任內是聘請國際名帥的堅定支持者,從哈里斯到尤納斯,這個時期也經歷了男籃人員配備、技術風格相對穩定的兩個奧運週期。同時,李元偉對於CBA聯賽職業化高屋建瓴的規劃和大刀闊斧的改革,包括已成為中國籃球發展史上重要節點的《中國職業籃球改革發展十年規劃》(即“北極星計劃”),都是他為人稱道的政績。當然,成績才是硬道理,他任內中國男籃連續兩屆奧運會躋身八強,堪稱中國籃球的又一個“黃金時代”。
但姚明的兩位前輩也有共同的特徵。他們都是專業院校出身、體育系統培養的老兵。換句話說,他們是在系統裡紮根多年的體育幹部。在這方面,你可以對他們開明或保守的風格進行區分,但沒法說他們不專業。畢竟籃協是管理機構,本質上是官場,而不是球場。懂如何做好球隊領袖和懂如何做好籃協主席,是天差地別的兩件事情。在這方面,我們雖然不能說姚明不專業,但起碼他是從頭學起的。
姚明想做的事情太多。譬如2019年,從男籃世界盃的東道主籌備,到聯賽、青訓等多個方面同步進行的各項改革,更別說被寄予厚望的國家隊了。在不同專案並行的時候,每個專案都有各自的需求,資源配置就很難完全兼顧。面對這種局面時,作為籃協主席,疏導和調配就成了工作的重心。然而對此,姚明的經驗並不足夠,以至於協調各方時,出現了顧此失彼的情況。到最後,給人留下似乎什麼事都做了,但什麼事都沒做好的印象。
到後來,這似乎已經成了中國籃球種種不如意現狀的根源,以至於到了最近兩年大賽毫無建樹、聯賽亂象迭出的局面,這些都使得球迷和高層的不滿積聚到了極限,這也是姚明作為一名“非典型幹部”的無奈。中國籃球“底子薄”是一方面原因,而姚明的“根基淺”也是迴避不了的問題。或者說,他在中國體育官場這盤根錯節的複雜體制內,從未真正地、成功地“扎”進去。
“一事無成”?是不看球的人才會有的偏見
在我們熟悉的官員考評體系中,“出成績”是一項重要的表徵。就拿此前歷任主席中口碑較好的李元偉來說,那些年的男籃陣中有姚明,也算是李元偉的幸事。雖然聯賽水平與環境的提升對於國家隊成績理應起到“反哺”的作用,但無論是在FIBA還是NBA體系下,籃球運動的一項鐵律是:管理層或許能打造一支實力超群的球隊,但最終的勝利還是球員紮紮實實打下來的。政策再對頭,執行的人派不上用場,也是白搭。
姚明作為籃協主席面臨的困局,就有點像後一種情況。套用范志毅那段幾乎適用於任何體育專案的金句來說,“你誰誰誰都在打核心,他打得了嗎?沒有這個能力知道伐!”
的確,在中國籃協主席的各項工作中,奧運賽場的成績是重中之重。在這方面,姚明到目前為止的確沒有拿出令人滿意的答卷。男籃先後“歷史性地”錯過了東京和巴黎兩屆奧運會,而原本已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巔峰的女籃今夏也在算完小分後小組出局。對於剛剛進入陌生領域,面對千頭萬緒的工作和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時,姚明也在盡力積累著自己的經驗。每次到最後,都是他和球隊站在一起並主動攬責,但仍有苛責者問:“你說你負責,你怎麼負責?”
也許,辭職是他在這個位置上,唯一能讓批評者看到的“負責”姿態。
我們也免不了要發問,又一次告別“姚時代”之後,中國籃球未來到底會變成什麼樣子?在一片混沌中,沒人知道。對於姚明,在這7年半時間裡,儘管他在男籃國家隊方面交了一份不算合格的答卷,但在其他方面,仍舊有閃光點證明,他並非“毫無建樹”——
姚明對於聯賽以及青訓工作的諸多改革措施,成效已在紙面上。CBA層面,薪資制度規範化,效仿NBA建立工資帽,規範合同型別;青訓方面,推進體教融合,選秀制度化,擴寬大學生球員進入CBA的通道;文化建設方面,中國籃球名人堂的設立,致敬先輩,建立了讓中國籃球綿延薪火相傳的傳統。
在巴黎奧運會不如意的結局之前,“無畏金蘭”的中國女籃重回巔峰,女籃世界盃亞軍,亞洲盃、亞運會冠軍,韓旭、李夢、李月汝等掀起又一波女籃姑娘登陸WNBA的浪潮。 雖然籃協有專門負責女籃工作的副主席,但至少,女籃在姚明任內是出了成績的。不論是因為改革到位還是週期使然,這份答卷都足夠讓人滿意,雖然看似在巔峰又戛然而止。更別說在籃球場的聚光燈之外,3X3籃球蓬勃開展,作為比5人制籃球基層參與門檻更低的形式,賽事普及和參與群體顯著增長,賺了吆喝也贏了成績。女子3X3國家隊東京奧運會摘銅,是中國籃球專案了不起的突破。
李凱爾成功歸化,崔永熙加盟籃網,看似更多是個人的選擇和努力,但與姚明作為籃協主席在背後的操持和運作也少不了關係。最起碼,在NBA賽場上斷檔多年的“中國血脈”,有了那麼一點點的復甦。
“殫精竭慮”,姚主席真的做到了傾其所有
平心而論,圍繞姚明主席任內的爭議是一直存在的,而姚明在一些事上的確有會有些“江湖大哥”的草莽做派。倒不是說他作風使然,而是指在中國籃球的各項事業推進不下去時,他甚至常常動用自己的人脈和影響力,“託關係”“走後門”。這些都不是貶義詞——最為人所知的一個例子,就是向自己代言的公司為CBA“拉贊助”。
姚明情商之高,是圈內圈外都有的共識。但像這樣動用個人資源的例子多了,就有人總覺得在姚明那裡就能“特事特辦”。到後來,CBA真的在新疆隊退賽問題、周琦轉會問題上“特事特辦”了——雖然這過程中姚明的確承擔了責任,也承擔了風險——這些都被拿來作為對他進行攻訐的利器。新疆隊的退賽宣告上一度還指控姚明和其他公司不清不楚的關係,所幸的是,最終國家的監察組透過調查還了姚明一個清白。事態才不至於繼續發展惡化。
曾經有知情人透露說:“我覺得姚明的問題就在於,他因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以及老派上海人的做事風格,會特別愛惜自己的羽毛的。即便在這個位置,他也不會做一些所謂的,官場上的東西。這就決定了在博弈的時候,他沒有太多的優勢。那些額外的東西,你怎麼拿到呢?這也讓他在這個崗位上的工作,看起來就是比他的前輩要吃虧。其他人是很熟悉這些的。”
一方面為了中國籃球殫精竭慮,傾其所有,甚至在調動資源為中國籃球謀福利這件事上,變得有些“公私不分”;但另一方面,這些看似有些江湖氣、個人英雄主義的做派,並不意味著姚明已經融入了中國體育的官場文化。事實上,CBA乃至中國籃球圈子裡那些更加“江湖”的套路,姚明本人也疲於應對,也不屑於應對。這7年半時間裡,姚明與其說是沒有做好中國籃球的“最高管理者”,不如說是他在為中國籃球耗盡了所有精力和資源後,壯志難酬,也低下了頭。
還是那個結論,姚明是一個從心底裡盼著中國籃球好的人。雖然這樣的人有很多,但姚明毫無疑問是最上心、最使勁,但卻沒有獲得最多稱許的那一個。
你太累了,也該歇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