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科技 2024-11-14 01:36:25 3
Mac mini,終究還是火出圈了。
自從釋出和發售以來,大家對這臺全新蘋果主機的興趣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新機體積很小,重量很輕,甚至開始重塑我們對「傳統主機」的刻板印象;
關於電源鍵位置的爭論愈演愈烈,它就像蘋果給大家出的一道難題,網友們腦洞大開,用各種方案巧妙解題;
「如何透過教育優惠和國補券,用三千多塊買到新品?」成為了小紅書抖音微博評論區的共同話題。
以至於全新 Mac mini 的外觀和價格好像成了它的全部優點,而其另一個看家本領——效能——卻被蓋過了風頭。然而,蘋果自己也脫不了干係,因為長期以來,只要出現「遊戲」「適配」「渲染」等詞語,許多使用者就會自動把它們和蘋果產品劃清界限。
不過我們仍然對 M4 系列晶片的效能表現很感興趣,許多讀者夥伴也對這臺效能小鋼炮的渲染能力抱有期待。所以繼「開箱體驗」和「C 口供電專項測試」後,愛範兒又追加了全新 mini 的渲染實測,先說我們的發現和結論:
M4 Pro 的 3D 渲染效能要普遍高於 M2 Pro,MacBook Pro 上的 M4 Pro 的升級趨勢更為明顯,只用一半時間甚至 1/3 生成的時間就能完成同樣的渲染工作;
儘管同為 M4 Pro,配置也十分接近,跑分也在合理區間波動,但是我們手上這臺 MacBook Pro 的實測表現要明顯優於新款 Mac mini,同樣的晶片在不同的裝置上,也需要做到軟硬體的結合,才有可能發揮出最優效能;
CPU 渲染時,三臺裝置的散熱風扇幾乎都在以全功率的轉速瘋狂散熱,像是老式風扇開到了三擋,在主打靜音散熱的 Mac 系列裝置上,這並不常見;
在最後一輪 CPU 渲染實測中,Mac mini M4 Pro 的渲染時間遠長於 MacBook Pro M4 Pro,甚至比 Mac mini M2 Pro 的渲染時長還多了一分鐘,我們在確認原始工程檔案、輸出影象引數都相同的情況下,又加測了兩輪,輸出時長接近,M4 Pro 還是比 M2 Pro 慢了一些,這有可能是系統和軟體最佳化的問題,後續有新版本推送後,我們會繼續驗證。
對了,如果你對新款 Mac mini 感興趣,我們聯合全球智慧電能先鋒品牌@製糖工廠 發起了【新款 Mac mini 交流群】,如果你對 Mac mini 及其配件等新品感興趣,希望與其他朋友交流分享,可長按下方圖片加入群聊
從跑分開始遙遙領先
蘋果大力宣傳 M 晶片的圖形處理能力,是從 M3 系列開始的。
去年在 M3 系列晶片的加持下, Mac 首次擁有了硬體加速光線追蹤功能,圖形處理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搭載 250 億個電晶體的 M3 比 M1 的圖形處理效能高了 65%;M3 Pro 則有 370 億個電晶體和一塊 18 核圖形處理器,比 M1 Pro 的圖形處理速度提升了 40%。
不過,去年的「王炸」當屬 M3 Max,920 億個電晶體+40 核圖形處理器,不僅重新整理了當時 Cinebench 的 3D 渲染跑分記錄,使得其效能與酷睿 i9-13980HX 比肩,還在部分 GPU 測試中,與 RTX 4060 的處理速度平分秋色。
即使大多數人對 M 晶片的能力印象,還停留在 M1 甚至是 Intel 的那個年代,但不得不承認,從 M3 開始,Mac 就有了更加專業的圖形處理以及工程渲染的能力。
時隔一年,剛剛走上 Mac 的 M4 晶片,也在官方宣傳中標明瞭:
得益於 M4 系列晶片圖形處理器增強的硬體加速光線追蹤引擎,遊戲畫面更加逼真迷人,專業 3D 渲染應用也可用更少時間生成更精美的影象。
為了驗證官方的說辭,以及許多夥伴的期待,我們拿手上的 Mac mini 進行了各種跑分測試,不過單一的評分結果並沒有什麼說服力,所以我們還把上代 Mac mini,以及最新發布的 MacBook Pro 一同放進了測試名單。三臺測試裝置的具體配置如下:
既然是圖形渲染能力的專項測試,那選取的都是能夠體現出裝置在這些方面能力的測試軟體。除開常規的理論跑分,我們還增加了「3D 渲染場景實測」,爭取全方位地展示出 M4 Pro 晶片的圖形處理能力。
先從跑分看起,最常規、也是最常用的跑分軟體 Geekbench,是一個偏向綜合性的基準測試工具,可以比較全面的體現出計算機的 CPU、GPU、記憶體和儲存等多方面的效能。
在 Geekbench 6 的 CPU 多核效能上,Mac mini M4 Pro 略微領先,MacBook Pro M4 Pro 稍低,但差距不大,都處於正常的波動範圍。相比之下,搭載 M2 Pro 的 Mac mini 得分明顯較低,為 14581 分。
另一邊的 CPU 單核測試中,也是同樣的情況,全新 Mac mini 和 MacBook Pro 都達到了 3800 分以上,而老款 Mac mini 則少了 1200 分左右。
Geekbench 6 的 GPU 測試分為 OpenCL 和 Metal 兩項,前者適用於跨平臺的通用計算任務,後者為蘋果生態裝置的專項測試。
不管在 OpenCL 還是 Metal 的 GPU 測試中,搭載 M4 Pro 的兩臺裝置相較於 M2 Pro 都有非常明顯的提升,而且 MacBook Pro 的 GPU 效能評分都略高於 Mac mini。
比起大又全的 Geekbench 6,Cinebench 則顯得更為精專。這是一個專門針對 3D 渲染和圖形處理效能的基準測試工具,主要用於評估 CPU 和 GPU 在處理複雜 3D 圖形和動畫時的效能,這也是我們此次跑分重點關注的領域。
在 Cinebench 2024 的評估中,還是延續了之前的結論:M4 Pro 晶片在 GPU 和 CPU 單核多核的處理效能,都要比 M2 Pro 高出一大截,有接近萬分的表現,尤其在圖形效能上比 M2 Pro 有明顯優勢,因此也就非常適合那些需要高計算和圖形處理能力的使用者。
最後一項評估我們用了開源 3D 創作軟體 Blender 官方的工具,雖然和 Cinebench 同為針對 3D 渲染和圖形處理效能的基準測試工具,不過二者在設計目的、測試方法和應用場景上還是有一些明顯的區別。
比起 Geekbench 6 和 Cinebench 2024 不那麼直觀的跑分,Blender Benchmark 的資料給的非常直接,它用「樣本渲染速度(Samples per minute)」來體現相應的晶片效能。
這些數字代表了每分鐘渲染的樣本數量,數值越高表示渲染速度越快,在此次測試中,Blender Benchmark 給出了「怪獸」「舊貨店」「教室」三個場景,其中 Classroom 場景的低渲染速度表明此類任務對 GPU 負載更高。
總體來看,M4 Pro 都有不俗的表現,尤其在 Monster 場景下渲染速度最高,顯示出較強的處理複雜 3D 圖形的能力。在每一個具體場景中的領先,也顯示出 M4 Pro 在圖形和動畫製作方面的硬實力。
理論數值跑完之後,接下來就輪到我們自己的動手實踐。
實戰有驚喜,也有驚嚇
專業的渲染得用專業的軟體,在實際場景測試中,我們選擇了在 3D 設計行業中,受眾面較廣的開源三維計算機圖形軟體 Blender。
測試一共分為三輪,每輪透過調節原始白模的渲染輸出引數,以及不同的渲染晶片,來相互對比輸出時間。
▲ 工程檔案來自:b 站 up 主@YUEMU_
第一輪為最常規的 3D 渲染測試,渲染方式均為 GPU,輸出影象引數也統一設為:解析度 2000px × 1500px,寬高比 1:1,幀率 24fps。渲染生成速度如下:
第二輪同樣為用 GPU 進行渲染,不過將白模的解析度擴大 3 倍,其他不變:解析度 6000px × 4500px ,寬高比 1:1,幀率 24fps。更大的工程質量也能更明顯的表現出不同裝置晶片的效能差異。
第三輪仍然保持上輪的輸出引數,但改為 CPU 渲染:
這個有爭議的輸出結果,就像是這臺有爭議的新品一樣,總是會在使用時給你帶來各種驚喜,當然也有驚嚇,但這一切都不妨礙蘋果在電腦主機小型化上做出的努力。
從跑分和實測結果來看,它的小身板裡確實藏著大核心,能在傳統主機 1/10 體積、比上代產品小了 40% 的小身軀裡,爆發出和外觀不太匹配的高效能,本身就是一種賣點。
當然我們也想強調,這臺裝置的高熱度和高叫好,從使用者視角來看,還是因為不到 ¥4000 價格,而我們此次測試所用的 Mac mini M4 Pro 的起售價為 ¥10999,48GB+1TB 的配置需要 ¥15499。
所以當價格來到萬元以上,進入了全新 iMac 和 MacBook Pro 的價格區間後,失去了價效比的 Mac mini 只剩下了 mini,而且還得單獨配螢幕,那你還會為這臺迷你主機和它的 M4 Pro 晶片買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