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科技 2024-12-29 01:34:10 1
B站UP主“老師好我叫何同學”,圖片來源:B站
2024年11月15日,在B站上擁有超1200萬粉絲的知名UP主“老師好我叫何同學”,釋出了一條名為《我用36萬行備忘錄做了個動畫…》的影片。影片中針對字元畫轉置程式介紹中出現的程式碼畫面一閃而過,原影片的說法是“我們專門寫了一個軟體”。然而,眼尖的觀眾很快發現,這段程式碼實際上是來自Github的一個開源專案。這一發現,讓何同學成為了開源社羣的眾矢之的。
事件發生後,11月19日,何同學公開發表道歉,並將影片換源,將表述修改為“我們改了這個軟體程式”。
何同學對爭議的回應,圖片來源:B站
儘管如此,在他道歉動態的評論下,聲音仍然分為兩派。有的人願意相信何同學,另外一方面則再次提出質疑。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受到質疑了,在何同學憑藉5G測試影片“一炮而紅”後的幾年裡,他經歷了從廣受媒體追捧,到被網友諷刺為“賽博丁真”。在過去幾年,“何同學”一直是個頗具爭議的UP主。曾經備受矚目的何同學,如今為什麼頻頻受到公眾質疑?
早年經歷:從數碼愛好到產品評測
1999年4月,何世傑出生於山西太原的一個工薪家庭,父母都是上世紀80年代的大學生,對他的教育培養較為寬鬆和開明。得益於父親對數碼產品的熱愛,何世傑從小就與電腦為伴。小學三四年級時,他就有了自己的MP3,不久後又用上了母親淘汰的諾基亞。到了六年級,他在奧數競賽中獲獎,父母送了當時蘋果公司最新推出的iPhone 4作為獎勵。網際網路的世界對他來說並不陌生,他在12、13歲時就沉迷於各種影片,心中悄然種下了一顆名為“有趣”的種子。
2014年,何世傑考入山西實驗中學讀高中。自那時起,他開始關注IT之家的數碼評測。2016年12月,在高三的聯歡晚會上,何世傑與同學們一起觀看了他親手製作的3分38秒紀念影片。在提心吊膽地播放完後,他收穫了同學們的熱烈掌聲,這是他第一次嘗試製作影片,也是第一次感受到觀眾的反饋。後來,他把影片上傳到QQ空間,播放量突破1萬,成為他高中生涯中最自豪的時刻。
2017年夏天,何世傑順利考入北京郵電大學國際學院電信工程及管理專業,父母獎勵了他一臺相機。同年10月,他在B站上釋出了第一條影片《超簡單的任意門轉場 開啟門就可以進入任何地方!》,標誌著他影片創作之路的正式啟航。
何同學賬號的第一個影片,圖片來源:B站老師好我叫何同學
2018年初,隨著從北京郵電大學的宏福校區遷到沙河校區,何世傑開始將精力投入到影片製作中。一開始他製作的都是一些簡單有意思的自制影片,比如體驗盲人生活、簡單的後期教程、去知乎總部參觀的vlog等,但這些作品並未引起太大波瀾,他的粉絲數量依舊停留在500左右。
何世傑逐漸意識到,要想吸引更多觀眾,他需要做更具吸引力的內容,於是他想到了——產品評測影片。數碼行業內大家常見的產品評測多是針對新發布上市的數碼產品,分享產品的效能和使用體驗。但對於那個時候的何世傑而言,儘管他從小耳濡目染,對產品評測有著一定的瞭解,但受限於資金,他無法像其他評測者那樣購買最新的數碼產品。於是,他選擇了另闢蹊徑:對經典老產品進行評測,於是就有了《為什麼iPhone 5C是我最喜歡的手機?》這條影片。
何同學老產品評測影片,圖片來源:B站老師好我叫何同學
在19歲的夏天裡,何世傑常常在圖書館裡用一下午時間寫稿子,然後在週五下午幾經輾轉坐高鐵回到山西太原的家,週六在家一天把素材拍完,週日下午再匆匆返回學校。也正是在這個夏天,他自學了大部分影片拍攝技巧。在一步步穩紮穩打中,他的作品逐漸被大家看到,收穫了更多的關注和喜愛。2018年年底,何世傑的粉絲數達到了6.5萬。讓他意想不到的是,自己非常喜歡的博主——影視颶風,看到了自己的Ipad pro評測影片,並邀請他來到公司參觀。影視颶風是B站的頭部數碼影片賬號,在當時已經擁有100萬以上的訂閱觀眾,並在2019~2023連續五年獲得“bilibili百大UP主”。
“第一次被大V轉發,第一次見到只在螢幕裡見過的博主,第一次受邀參加廠商的釋出會”,他感覺到,一扇叫“數碼博主”的大門在向他緩緩開啟。
何世傑與影視颶風潘天鴻(Tim),圖片來源:B站老師好我叫何同學
年少成名:5G時代的最大受益人
2019年上半年裡,何世傑20歲的生活被劃分成兩大部分:學業和影片創作。他的B站賬號“老師好我叫何同學”粉絲數達到了25.6萬人,影片創作已經成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北郵電的通宵自習室裡,何世傑常常在釋出新影片的前夜先發布一條預告,然後通宵達旦地剪輯影片。他在這個教室裡熬夜剪完的最後一部作品,叫《有多快?5G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實體驗》。那個時候的他,完全沒有想到這條影片會對他的未來產生怎樣的影響。
2019年6月6日,這條關於5G體驗的影片引爆網路,全網累積獲得上億次播放,官方媒體紛紛報道,流量洶湧而至,各種資源都向他湧來。何同學的B站粉絲暴漲至200萬,“老師好我叫何同學”成為了整個數碼世界最出名的賬號之一。
5G測試影片引爆全網,圖片來源:B站老師好我叫何同學
此後,何世傑不僅收到了OPPO前副總裁沈義人的合作邀請,參演了央視大型青春勵志記錄電影《青春中國》,還與雷軍進行了深度對話。2020年8月,何世傑的賬號粉絲突破600萬,榮獲B站2020年最佳作品獎,彼時他21歲。
2020年12月15日,何世傑註冊成立了杭州何同學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初始註冊資本5萬元。公司後續在2023年10月更名為杭州幾盒數字文化創意有限公司,註冊資本增至50萬元。
何世傑註冊成立公司,圖片來源:企查查
2021年2月,22歲的何世傑以線上連線的方式,用流利的英文采訪了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在採訪中,他們就企業創新、社會責任和個人健康等多個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兩人相談甚歡。
何世傑與庫克對話,圖片來源:B站老師好我叫何同學
這段影片釋出後,收穫了大量的播放和關注,更得到了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的轉發和稱讚,呼籲為開放包容的世界而努力。而評論區內,眾多網友感慨著“這是別人的22歲”。
何同學採訪庫克影片的網友評論,圖片來源:B站
此後,何世傑成為了人們口中的“5G最大受益人”。對於這一說法,他本人並不排斥。於他而言,做影片是他對社會主流價值觀與就業抉擇的反叛,而5G影片所帶來的關注和觀眾的期待更是推了他一把,成為了前進的動力。這讓他發現了自己的擅長所在,感受到了自我價值的實現。在從學生身份向社會人轉變的十字路口,他更加堅定地選擇了影片創作這條道路。
賽博丁真:“巔峰”後的質疑
2021年7月,何世傑從北京郵電大學畢業,南下到杭州創業,成立何同學工作室。由此開始,他開始迎來新的轉折點,同時經歷著多重身份的轉變:是從何同學到何老闆,是從單打獨鬥的內容創作者到數十人的團隊,更是從影片創作的愛好者轉變為以此為“生計”的影片內容工作者。這一切的轉變,都為他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何世傑坦言,創業做老闆這件事和預想中的並不相符,他並沒有在瑣碎的管理工作和與客戶開會的過程當中獲得成就感。從個人變成了團隊,意味著面臨更多的責任與壓力。對於性格內向的何世傑來說,管理一個十幾到幾十人的團隊是不小的挑戰。他說,大家對他的選擇是因為對想做的事情和他本人的信任,“我也希望大家在我們離開這個工作室的時候無論是變成一個更好的人還是過上更好的生活,都是我想達到的目標。”
2021年10月,何同學釋出了《我做了蘋果放棄的產品...》,這是賬號的第一個DIY影片,講述他製作了一款像桌子一樣大的AirDesk,影片釋出後全網獲得了2558萬的播放量。影片的出發點非常新穎,從蘋果Airpower無線充電板的靈感出發,何同學將充電板放大成桌子大小,在內部整合一臺mac mini,又將桌面改成顯示器,順便配了一個可升降的桌腿和按時提醒工作和喝水的電光小貓。影片的一切彷彿是科幻走進現實,讓網友無不驚呼“量產”。
《我做了蘋果放棄的產品...》AirDesk功能演示,圖片來源:B站老師好我叫何同學
影片的影響力甚至推動樂歌股價上漲13.51%,市值增長達5.5億元。然而,在短短10天后,這款造價高達6萬的DIY AirDesk就被網友用6000元復刻出了“平替版”。
AirDesk平替版製作影片,圖片來源:B站浦原商店掃地工
此後,何同學又釋出了《我用108天開了個燈......》,講述他用108天的時間製作了一個桌面開燈拋球機的過程。與預期不同的是,不僅片中許多精心設計的搞笑“包袱”沒有響,更被許多觀眾質疑,吐槽他“自找麻煩”,影片形式大於內容,帶貨意味明顯。
2022年8月,《我做了一個自己打字的鍵盤...》的釋出再度被推上熱門,影片講述他因為自己錯誤的打字方式造成了指骨疼痛,為此用50個小時做一款電磁鐵為軸體的鍵盤,還能夠實現鍵盤自動打字。而在製作過程中,他從鍵盤的此起彼伏中聯想到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文字》表演,因此又花了500個小時製作987個字模,完成對國師作品的致敬與微縮版復刻。
微縮版活字陣,圖片來源:B站老師好我叫何同學
然而在影片釋出後,有觀眾指出影片內1分50秒處的語言邏輯程式碼上有誤。儘管後續何世傑在影片評論區更正錯誤並重發了更改後的C語言程式碼,這件事帶來的負面影響卻在持續發酵,他的專業技術能力開始被大眾所質疑。與此同時,關於他所做影片的定位模糊、形式大於內容等批評的聲音也不斷出現。不少網友指出,影片出色的剪輯特效和“滿分作文”般的文案的確給人一種很唬人的“震撼感”,但實際上卻總是把有技術含量的製作過程環節草草帶過。
《我做了一個自己打字的鍵盤...》網友評論,圖片來源:B站評論區
隨著爭議不斷,何世傑被冠以“賽博丁真”的稱號,意在諷刺他的“德不配位”:雖享有科技博主之名,卻未能展現出相應的專業實力。此外,在何同學影片評論區中,最常見的是對他“定位不清晰”的質疑,自工作室成立以來,賬號的作品似乎缺乏個性鮮明的記憶點——作為科技博主不夠“硬核”、講故事不夠生動流暢、“整活”又不夠接地氣......更有粉絲對他影片質量的下滑而失望,認為何同學“一群人做不如一個人做”。
對於這些批評,何世傑也意識到問題所在。對於專業技術能力問題,在Air Desk影片之後,無論是製作拋球機還是做定製配件,何世傑都經常在影片中強調自己“不專業”的地方,希望觀眾將注意力放到他認為有趣的創意上;在對外採訪的表達中,他將自己定位為“影片工作者”,而非“硬核極客”。2022年末,何世傑在b站的動態中坦言自己更擅長的是影片製作,而非電子和機械。他將自己不擅長的製作工作交給團隊的新成員,自己將精力放在影片的文案、攝影、後期和音效等製作上。
何同學2022年總結感悟,圖片來源:B站老師好我叫何同學
商業化方面,何世傑承認是團隊早期的稚嫩與不成熟導致給影片觀感帶來不好的影響。然而,從學生身份到以自媒體謀生的工作者,影片製作不再是簡單的愛好,工作室也有運營成本。在團隊創立的前2年,主要都是依靠何世傑本人接TVC拍攝、廣告,做周邊,參與線下互動等實現工作室影片創作的轉移支付。在他看來,自媒體公司的商業核心本質仍然是廣告公司,如何在幫助客戶有效傳達資訊給觀眾的同時兼顧影片內容的質量與觀感,是一個長期挑戰。
團隊化是何世傑的選擇,為了做更有意思的影片。一個人固然可以做出不錯的作品和表達,但一群人能夠承擔更大的專案,保持更穩定的更新頻率,實現很多一個人無法完成的創意。“團隊化初期會有道路的迷失,但我們既然已經選擇了這條路,就要想辦法將它最佳化好。”
坦誠:要做“有趣”的影片
何同學工作室成立後,製作的影片定位是“有趣”,願景是“給觀眾呈現前所未有的視覺奇觀,和意味深長的情感體驗”。為了讓更多觀眾看到他們的影片,團隊從原本受眾較窄的數碼評測轉向了更具趣味性的DIY專案。然而這份轉變,並未如預期般受到觀眾的歡迎。
自開燈影片起,何同學“形式大於內容”的爭議就開始出現。而2023年3月的《我們做了一臺中文打字機...》將爭議推至高潮,風評開始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影片講述團隊原本想要復刻明快印表機,而最終工作室卻因為結構製作超高難度而放棄了製作一臺機械結構的“明快打字機”,選擇“用現代電控技術還原其神韻”。然而,網友對這一處理並不買賬,戲稱其為“用電鑽演示鑽木取火”;同時,打字機的工作原理、製作過程等也受到了質疑;甚至因為大量特效的使用,影片釋出後,何同學被網友罵上了熱搜。
《我們做了一臺中文打字機...》網友評價,圖片來源:B站評論區
2024年8月的採訪中,UP主“老蔣巨靠譜”以極其犀利的角度向何世傑發起提問:“你覺得你真誠嗎?”這一問題背後包含了這五年來網路上對他的討論與質疑。一方面,何同學被戲稱為科技區的“手工耿”,卻被認為沒有手工耿真誠——手工耿能讓觀眾相信是哪怕他不做影片也依然會繼續他的手工創作,而何同學的DIY影片不僅是“形式大於內容”,甚至被質疑影片是“為做而做”。
何世傑對此的回應是:“我覺得我們很坦誠。”他的目標是想做“有趣”的影片,而技術與DIY只是實現一個有意思的影片的手段。DIY影片選題的誕生始於一個簡單的想法,但實際影片的創作過程中,有時結果會超出最初的預期,比如從解決手痛問題出發製作鍵盤,最終卻製作出了微縮活字陣。儘管創作動機或許不那麼純粹,但他們依然做到坦誠:認真地對待制作過程、對內容保持誠意、以及如果這是一個廣告的話,一定會讓大家知道。
老蔣採訪何世傑《對話何同學:我是一塊情緒的海綿》,圖片來源:B站老蔣巨靠譜
另一方面,則是DIY影片敘述風格的“套路化”。何世傑在5G影片作品中表現出他在內容直覺上的天賦,然而在工作室成立之後的影片中,似乎很難再找到這種類似比較5G和4G之間思辨式的討論。5G影片帶來的流量和關注拔高了觀眾對何世傑內容產出的預期,把他和“科技”的錨點鎖定。許多觀眾對何同學的期待是“科學技術與人文情懷的完美結合”,期待宏大敘事下帶來的震撼與感動。相比之下,流水線、紙飛機、點球大賽等等DIY影片,都免不了受到“有趣而無用”的質疑。
何世傑作為個體創作者的“何同學”,擁有獨特的影片風格。他的5G成名作影片並非單純的科普,而是從實際使用者體驗的角度出發,透過下載歌曲這樣的日常場景,直觀地向大家展示5G與4G在實際應用中的差異。他的600萬粉絲福利,製作了一張包含所有粉絲ID的巨型照片,為了拍攝他經過精密的計算,將所有粉絲的ID以肉眼最小可見的大小印刷在300多張A3紙上,將原先房間裡貼好的牆紙全都拆掉,替換了房間內原有的牆紙,並借用了價值超過40萬元的相機和鏡頭,以便拍攝出4億畫素的高畫質照片。
何世傑與600萬粉絲ID合影,圖片來源:B站老師好我叫何同學
何世傑的畢業影片花了127天完成,做了一個放大版的3D Lidar掃描器,專門設計了程式讓掃描器可以識別出夜空中的星星;他熬夜拍星軌,後來又因為北京的天氣原因跑到了新疆拍攝;最終在畢業前將收集到的星星在夜空裡排成無數句“畢業快樂”,送給自己,也送給北郵的同學。這些都是何世傑作為個體“何同學”所擁有的獨特的影片風格,是理工男的浪漫,更傳遞出科技的浪漫。儘管是一個月更甚至“半年更”的博主,他的影片也永遠能給人帶來驚喜。
然而,個人向工作室團隊的轉變難免有變化。對於何同學工作室而言,何世傑既是管理者,更是賬號內容創作與戰略規劃的核心軸,這意味著他必須在工作室的運營、內容創作和專案決策等多個方面分配自己的精力。隨著工作室成員和專案規模的擴張,何世傑個人能在每個影片作品中參與度會逐漸減少,團隊風格將逐步替代個人風格。
何世傑在採訪中提到,影片稿常常遵循三幕結構,不僅因為DIY實際製作過程中的挑戰和戲劇性發展,更因為這種節奏符合人類理解事物的方式,能夠帶來跌宕起伏的觀看體驗,也是自媒體創作和敘事的普遍規律。同時,他們也依然會根據專案的特點和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敘事結構。
在選題方面,何世傑是最終決策者,賬號的每一個選題最終都由他來拍板。選題是影片創作中最具有挑戰性和主觀性的部分,對於“有趣而無用”爭議極大的108天開燈影片,何世傑本人其實覺得製作過程非常開心,但影片釋出後的反饋說明他與觀眾所理解的“有趣”之間發生了偏移。他承認這是一種工作上的失敗,但有爭議比“安全”好,因為這有助於他們發現問題並根據反饋進行改進。
2024年8月釋出的《你再也回不到19歲的夏天了...》,被部分網友認為這是何同學近年來最好的一條影片。或許,何世傑其實一直都知道觀眾對他作品的期待:期待科技與人文的完美融合,或是能引起廣泛共鳴的時代命題和宏大敘事,或是富有個人風格和情感體驗的生活。這期影片迴歸了他學生時代的創作風格,所描繪的成長中的心路歷程和個人體驗引起了觀眾廣泛的共鳴,畢竟誰都有令人懷念的青春校園時光。但他也提到,這種影片的更新頻率不會太高,“如果每期影片都這樣感人肺腑,那這個情感又有多真摯呢?”
2024年8月《你再也回不到19歲的夏天了...》,圖片來源:B站老師好我叫何同學
儘管5G影片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因素是選題中所蘊含的時代性質和背後關聯的宏大敘事,但何世傑始終認為,真正能夠觸動人心的是“好的故事”。比起影視作品或文藝導演,他更傾向於成為一個商業導演,給觀眾帶來最直接的感官刺激與快樂。
對於“有趣”,何世傑有著自己的理解,他認為有趣就是最大的有用,“無論做了多麼了不起的豐功偉績,我們最終都會離開這個世界,人活著就是為了快樂”。他希望在這個物慾橫流與效率之上的世界裡,給觀眾帶來一些從未曾見過的新鮮事物和體驗,它或許不需要“有用”,但能夠讓觀眾感受到有趣和新意,給觀眾帶來“前所未有的視覺奇觀和情感體驗”。
情緒的海綿: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雖然“老師好我叫何同學”已經由個人發展為團隊,但公眾討論的焦點常常仍是何世傑本人。“5G最大受益人”也好,“賽博丁真”也罷,網際網路上對何世傑的評價褒貶不一,有溢於言表的讚美,有中立看戲的路人,也有充滿惡意的謾罵。何世傑接受大家的評價,也能夠理解這些外號的含義:一個人取得巨大的成功並不取決於做了什麼樣厲害的事情,而是正巧站在了時代的風口上。這是他的幸運。
關於何同學的爭議評價,圖片來源:B站評論區
何世傑在成年之後,出名的時間比不出名的時間更多,但他並沒有成名的快感。成名之時,何世傑是一個學生個體,但如果要持續地做影片,從影片愛好者轉變為成為影片工作者,絕對不僅僅是天賦、勤奮和創作熱情能夠解決的。他需要團隊來支援他生產內容產品,但隨之而來的壓力也非常難避免。
在觀眾看不到的幕後,曾經的何世傑與任何一個應屆畢業生一樣,對未來的一切感到迷茫和不確定。儘管乘上了5G和自媒體的東風,他依然有不真切感:不知道這些關注與流量什麼時候會消失,不知道做影片是否是可持續的事情。對於一個大四學生而言,繼續做影片和考研之間,很難看出誰是正確的選項。而5G影片的爆火以及隨之而來的流量、關注和合作資源,是推動他選擇創業和自媒體——這條在大多數畢業生眼裡“小眾路徑”的一大動因。
在何世傑的視角中,似乎自己一直都在做同一件事,但外部的環境卻發生了巨大變化:突如其來的關注,紛至沓來的商業機會,兩極分化的評價和衝上熱搜的輿論。在工作室成立後的三年多里,他適應了從學生向社會人的身份轉變,接受了成名之後被放大鏡審視的生活,學會坦然承認自己的專業知識欠缺,更從容地應對外界評價。他說:“我們需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創業是對個人能力的極大考驗,無論是公司管理、影片創作還是商業化,25歲的何世傑和他的工作室都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在收穫大量的關注後,何世傑希望自己的影片質量可以匹配上觀眾的期待,多賬號佈局、開箱系列、DIY系列等都是他做出的新嘗試。然而,AirDesk、108天開燈、製作鍵盤、打字機中一系列影片內容呈現或表達的失誤,以及這次的36萬行備忘錄影片中因撰稿與實際執行工作分離、影片審稿工作不到位而引起的抄襲爭議,都是工作室內部不成熟不完善的例證。
面對抄襲爭議,何同學工作室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從評論區說明、影片更新換源、給原作者寫郵件道歉,到B站賬號動態公開道歉並下架影片,最終獲得了開源專案原作者viet nguyen的原諒。然而,在這場風波背後,工作室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備忘錄影片原本是iQOO手機的商業廣告。儘管影片已經下架,但由此引發的一系列負面輿論,不僅損害了工作室自身的商譽,還可能導致他們需要向品牌商支付商業賠償。
何同學關於備忘錄動畫的致歉說明,圖片來源:B站老師好我叫何同學動態
工作室尚在成長的道路上,對於未來要做的事情的具體模樣,何世傑似乎都還沒有堅定的答案。某種程度上,現在的他已經超越了19歲時自己的夢想。在2024年9月的新華社記者張揚的採訪《揚聲》中,何世傑表示他仍在探索自己真正的追求,他不確定是應試教育將他繫結在了名為“世俗”的船上,還是自己內心真的渴望成功。但至少,何世傑知道自己內心深處還有想做的影片,只要明確自己要做的事情是有價值的,他就會繼續堅持去做。
外界對何世傑的評價眾說紛紜,有人笑看熱鬧,但也依然有人對他充滿期待。在“普象工業設計小站”公眾號上,有一篇文章如是形容何世傑:“既然無法改變客觀世界的嘈雜,那就讓自己內心對快樂的定義,變得微小且容易滿足一些。少年依然在做他認為有意思的事情——當不了科普區最硬核的,就當最有趣的那個。無論是否贏得滿堂喝彩,也要投入最大真誠與熱愛。”
直到採訪的尾聲,何世傑有了一些更為個人化的表達。他說,短影片就是像新時代的流行音樂,如果可以,他想成為影片行業的周杰倫,希望他的作品能成為大家青春記憶中的錨點。
作者:Cathrine.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