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科技 2024-10-31 01:35:22 6
絕大多數疾病或者大腦問題,我認為都可以透過 Neuralink 解決。
這是馬斯克在 2024 年度神經外科大會(CNS 2024)上發表演講時的豪言壯語。他表示「把大腦想象成電路板,它有些短路或者缺失,這些問題我們都能修復」。
同電影裡的「鋼鐵俠」一樣,某種程度上埃隆·馬斯克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拯救世界」。為這個世界上的殘障人士帶來福音,就在馬斯克的計劃之中,而且是相當靠前的優先順序。
▲Neuralink 公司開發的腦機介面(BCI). 圖片來源:Aegis
Neuralink 的主要目標是透過向人腦植入晶片、電極等裝置,建立腦機介面,實現用大腦生物電訊號直接操控外部裝置,以幫助有視覺或行動障礙的患者。
這項技術允許機器透過讀取神經活動產生的電磁訊號來獲取大腦的意圖,從而實現控制手機、電腦、機械臂等外部裝置。
此外,機器也可以透過對特定神經元叢集的電刺激,向大腦輸入資訊,將影象、聲音轉化為神經訊號,直接輸入大腦的相關皮層,進而帶來視覺和聽覺的主觀體驗。
Neuralink 的首款產品被命名為「心靈感應」(Telepathy)。根據馬斯克的說法,這個產品允許人們透過意念控制他們的手機或電腦,並透過這些裝置控制幾乎所有其他裝置。
▲Neuralink 的首款產品「心靈感應」. 圖片來源:digialps
2024 年 1 月,Neuralink 進行了首次人體實驗。
首位被試者名叫 Noland Arbaugh,他於 2016 年遭遇潛水事故,因脊髓受傷而導致四肢癱瘓。這位被試者在植入了名為「N1」的腦機介面裝置後,術後恢復良好,還能使用腦機介面進行觀看影片、閱讀和玩電子遊戲等日常活動。
然而一段時間後,Noland Arbaugh 大腦中的植入物出現了一些問題:一些接線從他的運動皮層縮回,影響了資訊傳輸速率,導致捕獲的資料減少。
作為對策,Neuralink 的工程師們透過修改演算法來提高每秒位數,以改善裝置的效能。
▲Neuralink 的首位被試者「Noland Arbaugh」. 圖片來源:WIRED
Neuralink 的第二位被試者名叫 Alex,曾是一名汽車技術員,同樣因脊髓受傷而失去行動能力。
Alex 的植入物叫做「Link」。為了避免出現第一位被試者的「執行緒回縮」問題,Neuralink 最佳化了手術的操作和流程,減少了手術期間的大腦運動,縮小了植入物和大腦表面之間的間隙,並且加深了植入深度。
令人欣喜的是,Alex 在將腦機介面連線到計算機的 5 分鐘後,便學會了用意念來控制游標的移動。
目前 Alex 已經學會使用腦機介面操作 CAD 製圖軟體,給自己的腦機介面設計了 3D 列印的充電支架,還能玩「CS2」這類 FPS(第一人稱射擊)遊戲。而且,術後也的確未觀察到「執行緒回縮」問題。對此,Alex 非常感慨:
The Link 是我在重獲自由和獨立的道路上邁出的一大步。
▲右下角是 Alex 用 Link 設計的充電支架. 圖片來源:Neuralink
Neuralink 正在擴充套件參與者使用數字裝置的控制選項,包括解碼多個點選和多個同時移動意圖,以提供完整的滑鼠和影片遊戲控制器功能;同時,他們也正在開發演算法以識別手寫意圖,以便殘障人士更快地輸入文字。
未來,Neuralink 計劃使 Link 能夠與物理世界互動,使使用者能夠透過控制機械臂或輪椅來獨立進食和移動。
據悉,Neuralink 的下一代產品名為「盲視」(Blindsight),有望幫助失去雙眼和視神經的人重見光明,甚至能讓那些天生失明的人首次目睹世界。
▲Neuralink 的下一代產品「盲視」. 圖片來源:Drive Tesla
對此,印度實業家阿南德·馬辛德拉(Anand Mahindra)表示「如果這個裝置能夠滿足期望」,那麼這將是馬斯克「給人類最持久的禮物,遠遠超過特斯拉或 Space X」。
除了在腦機介面的功能方面進行創新的迭代,馬斯克還表示他們有一個稱作「600 秒電路」的規劃。它類似於鐳射近視手術,而且「並沒有違反物理學原理」:使用者只需要坐在椅子上,10 分鐘後就能完成植入,600 秒。
此外,馬斯克對 Neuralink 未來的「低成本量產」也充滿信心,聽起來甚至有點不切實際:
一旦量產,裝置本身應該不會太貴。我希望它的價格能在五千到一萬美元之間。而且進一步量產的話,它的成本應該可以接近 Apple Watch 或手機,也許是一兩千美元,類似這樣的價格。
不過,誰讓他是「擅長於把不可能變為姍姍來遲」的「鋼鐵俠」埃隆·馬斯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