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科技 2024-10-30 01:31:03 6
文|劉俊宏
編|王一粟
在港交所上市的敲鑼聲中,餘凱不會忘記9年前從百度大樓中走出,決定從一名科學家轉型成一名創業者的夏天。
選擇的創業方向,作為大名鼎鼎NEC實驗室(全球最早的人工智慧實驗室)的前領導者,餘凱決定為自己最懂的演算法配上一塊硬體。於是,在深度學習尚未大放異彩的2015年,後來成為中國最炙手可熱的智慧駕駛軟硬體一體解決方案供應商——地平線(Horizon Robotics)成立了。
關於公司的名字,餘凱還是有許多“理想”寄託在內的。科學家的出身,讓餘凱早早認識到以演算法定義的硬體作為“平面”(Horizontal),最終有希望實現 “機器人”(Robotics)的夢想。
但總之,在2012年代表百度參加美國加州太浩湖畔的秘密競拍後,看到谷歌4400萬美金的碾壓式出價,餘凱久久不能忘懷。
因為在那場拍賣中,谷歌贏來了傑夫·辛頓和其兩名學生組成的演算法研究團隊,拉開了全世界未來數十年的深度學習“軍備競賽”。同時,也為餘凱親自率領團隊創業的決定,種下了 “種子”。
時光荏苒,歷經波折,如今餘凱創立的地平線終於站在了世界舞臺中央。地平線的股權籌碼,在上市前被車企、科技巨頭、頭部基金等投資人爭相搶奪;其提供的征程系列智駕計算方案,也成了中國汽車產業鏈決勝汽車智慧化的“香餑餑”。
而地平線的成功,一部分是餘凱對技術落地的超前規劃。更重要的另一部分,則是地平線能與中國汽車產業鏈的崛起共舞。
凡是過往,皆是序章,地平線深知上市不是終點。因為,地平線還在成長的路上。最初的機器人夢想,也尚遙遠。
不過,地平線上市之前的故事,也已經足夠精彩。以地平線為切入點,放眼整個領先全世界的中國智慧汽車行業,已經足夠有想象力了。
從試水到聚焦
與國產智慧汽車共舞
在餘凱創立地平線的早期,也有過“到處撒網”的階段。
早期的地平線,幾乎把智慧硬體做了個遍。在2015到2018年間,地平線嘗試過智慧家居專案,跟美的一起做過智慧空調,也做過一些小型的嵌入板和開發板。甚至,在2018年的北京車展上,地平線用推出的Matrix1.0平臺,還想“跑一跑”L4自動駕駛。
但在2019年,餘凱叫停了所有“雜七雜八”專案。
“砸這麼一堆的小坑,還不如全力以赴去挖一個最深的坑”,在對地平線過往業務的反思中,餘凱選擇了汽車智駕作為公司接下來的專注方向。
叫停的理由,是餘凱注意到不少科學家創業者過於依賴技術而忽視深耕行業。
隨著智慧硬體專案深入,餘凱愈發清晰認識到,深入每一個硬體賽道背後都要巨量的資源支撐。並且,在已經驗證過需求的市場中(例如智慧音箱、掃地機等),行業玩家們比拼的是價格和資源整合,根本看不到任何由技術驅動的超額收益。
從當時看,2019年宣佈戰略調整的地平線,正處於中國智慧汽車最尷尬的時期。畢竟,彼時屈指可數擁有汽車純電平臺的車企們,別說汽車智慧化,連汽車電動化都還處於“璞玉時代”。
就在地平線決定裁撤智慧硬體業務的幾個月後,從上海工廠駛出的特斯拉,在2020年意外地點燃了整個智慧汽車的市場需求。
“那時,就是要給智慧駕駛——這個5年前就要做,現在已經明確應該做的事情,保留足夠的能量。因為你可以預測大勢,但不能預期哪一天是屬於你的臨界點。” 地平線想有機會佔據下一個時代,但餘凱深諳汽車行業比其他任何硬體,更需要留足開發驗證週期。
餘凱的決定,正如電影《飛馳人生2》的張弛所說,“我努力過無數次了,但我知道,機會只會出現在這其中的一兩次”。
2020年6月,長安汽車主打年輕化和探索高階化的旗艦車型UNI-T上市即“賣爆”。在該車型上市便連續6個月銷量過萬的戰績下,其搭載的中國首款車規級計算方案——地平線征程2,也隨之名聲大震。
雖然,當時的征程2只是用於智慧座艙,而並不是用於最初地平線預期的智駕。 但這次量產,暗示著整個中國智慧汽車產業鏈的崛起。
在2020年9月,“聚焦轉型”僅一年後,憑藉能讓客戶看到程式碼的“白盒”方案,在量產中驗證了產品可靠性後,地平線就獲得了超過50個合作專案和20餘個前裝定點專案訂單。隨著UNI-T成為爆款案例,長安後續多款UNI車型都上了地平線的前視一體機方案。
而且,我們透過後續投資方的轉換看到,地平線也實現了身份標籤的轉變,徹底成為了一家專注汽車智駕軟硬體一體解決方案的廠商 。
“一旦突破了0到1,後面就會有一種一覽眾山小的感覺”,餘凱如此總結道。
製圖: 光錐智慧,轉載請註明
趁熱打鐵,地平線在2020年9月推出了支援前置800萬畫素的征程3計算方案,並在理想ONE上“一炮雙響”。
理想ONE的成功,今天早已不是秘密。在無數車企的分析和模仿下,中國今天的智慧汽車產品,很多都有理想ONE的“冰箱、彩電、大沙發”的影子。而理想ONE的成功也帶火了幾家汽車智慧化的供應商,彼時,不少智駕供應商的融資BP上,都會以上車了理想ONE做賣點。
理想ONE的智駕部分能力,就是和地平線一起合作開發。餘凱回憶稱,“那時理想的自動駕駛團隊才幾十人,我們不僅僅是提供計算方案,也提供聯合的研發。”
這就是餘凱後來常說的, 地平線是硬體中最懂演算法的,也是演算法中最懂硬體的。
順著餘凱合作開放的思路,2021年5月,地平線釋出了擁有單顆128TOPS算力的征程5;2024年4月,推出了面向全階智駕需求的征程6系列和高階智駕軟硬一體解決方案——SuperDrive。今年10月14日,理想第一個百萬輛車下線,地平線也在行業中遍地開花。
目前,地平線手握27家OEM(42家OEM品牌)簽下290款車型量產專案定點,累計有152款車型達成SOP。並且據高工資料顯示,地平線2024年上半年憑藉征程系列計算方案,以28.65%的份額位居市場第一;在自主品牌乘用車前視一體機計算方案市場(L2 ADAS)以33%的份額躍居第一。
從演算法+硬體中誕生的地平線,要跨過IPO,走向新徵程了。
下個十年,地平線能否成為
汽車智慧的寧德時代?
在登陸港交所之前,投資者們非常看好地平線。
具體表現,不僅是地平線以33.83倍的認購(國際發售認購13.81倍)和每股3.99港元的上限定價發售。更是在上市敲鐘前的10月16日,百度、阿里等投資方爭相再當基石投資人,拿下地平線的股權。
看好地平線的理由,一方面是來自於財務成績。 來自技術和規模的優勢,正逐漸顯現在地平線的基本面上。
招股書顯示,地平線在2021年至2023年間,營收分別為4.67億元、9.06億元、15.52億元,實現了82.3%的年複合增速。在三年間,地平線維持了穩定在70%左右毛利率。甚至,地平線在2024上半年以高達79%的毛利率,幾乎跟英偉達(2024H1為76.63%)不相上下。更令人驚喜的是,在汽車行業陷入價格和智慧化等級的“無限戰爭”中,高研發投入的地平線還提前實現收窄了虧損。
但僅僅是過往財務的財務成績,還不足以讓百度、阿里們豪擲千金。 或許在他們看來,同樣是背靠中國汽車產業鏈崛起,汽車智慧化時代的地平線恰如汽車電動化“稱王”的寧德時代。
正如比亞迪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所總結,“汽車工業大變革電動化是上半場,智慧化是下半場”。 在汽車電動化時期,寧德時代憑藉電池高一致性的技術優勢,成為了世界第一的動力電池供應商。 當前廣泛與車企們達成合作的地平線,也正在憑藉工程和技術優勢,在更多的汽車上實現“地平線inside”。
並且,地平線正在憑藉量產專案資料反饋,進一步了形成其他智駕廠商難以逾越的護城河。
在地平線邀請主機廠專家來體驗SuperDrive時,餘凱收穫了一條寶貴的評價,“餘博士,我發現你們對於底盤的調教是非常細緻,你們是懂車的。”就在這句簡單的評價中,餘凱感受到——地平線真正“擊穿”了行業。
底盤調教能力,代表著地平線在智駕領域已經深入到了汽車系統級的層面。
要實現這種能力,餘凱總結道,“從晶片本身到智慧駕駛系統,中間實際跨越的環節非常多。除了晶片本身的設計、質量之外,還有包括開發工具鏈、中介軟體、硬體的參考設計方案,然後衍生到上層的應用層面,即以晶片和底層軟體為基礎的感知、規控智慧駕駛方案。除此之外,還有云端的資料管理、模型模擬、測試、訓練、部署等等。是從軟體到硬體的跨越,從端到雲的綜合立體的能力。”
這些認知,正是地平線經過大規模量產千錘百煉積累的結果。
在汽車智慧化的趨勢下,已經跟27家OEM產生合作的地平線,未來基本增速將跟隨汽車智慧化的滲透而增長。甚至,如果考慮到與大眾成立合資公司(酷睿程)的合作深度,地平線在中國汽車智慧化的“前出海時代”,就已經拿到通往全球化的“船票”。在已經開啟的智駕供應商淘汰賽中,這或許就是隻能落地幾個專案的中小智駕供應商眼中的“嘆息之牆”。
而關於地平線發展的下一步,餘凱已經準備好了。
汽車之後
是智慧化的星辰大海
從算 法+硬體的方向制定,到聚焦汽車行業的深挖,餘凱每次的“早人半步”,都是基於技術和產業趨勢的戰略前瞻。
為了迎接2025高階智駕決戰,所有車企都開始了“大幹快上”。當年地平線堅持地聯合開發模式和軟硬一體的方案,也成為整個行業的趨勢。
其中,“白盒”+合作的開發模式在行業中司空見慣。 智駕廠商與OEM成立合資公司,或類似於長城汽車合作自研智駕大模型的案例,已經比比皆是。
領先的智駕廠商們,英偉達、高通、華為、Momenta各自出身不同,但都追求起了軟硬一體。英偉達也為了拿下智慧汽車的金礦,在2023年9月招募了前小鵬汽車自動駕駛副總裁吳新宙,來補齊智駕的軟體能力。
激烈的競爭下,讓所有的玩家都急迫地尋找著差異化能力。
這次,地平線再次聚焦戰略,集中火力想拿下“高階智駕”。可見,餘凱在汽車智駕變成標配的時代中,再次選擇了更難、也更高價值的賽道。
去年十月,地平線針對智駕軟體研發做了戰略調整。其中,中低階的方案(如Horizon Pilot)開始更傾向交給地平線投資的公司和合作夥伴(如鑑智機器人、映馳科技、輕舟智航等)落地。相當於,地平線將早已形成SOP(標準操作程式)的“苦活”從公司運營中剝離。
地平線內部則更聚焦於高階智駕方案SuperDrive的研發,順帶著還能最佳化銷售成本(及相對應團隊的研發開支),進一步提升利潤質量。
想挑戰更高難度的賽道,其實不難理解,餘凱一貫都堅持用演算法驅動計算方案的迭代。
例如在支援端到端高階智駕的征程6上,地平線提供了最大560TOPS的算力,充分覆蓋了高階智駕常用的兩塊英偉達Orin晶片(單Orin為254TOPS)。同時,在演算法驅動的設計層面,地平線為征程6的不同版本統一了硬體架構、工具鏈和軟體棧。這意味著,車企能根據實際硬體成本和智駕平臺,統一開發落地不同等級的智駕能力。從而擺脫每次都獨立開發的成本,實現L1到高階智駕(城市NOA級別)批次落地。快速落地智駕的特性,征程6釋出當天就吸引了上汽、大眾、比亞迪等車企“首發站臺”。
除了汽車智慧化的主業,餘凱也在押注具身智慧的下一個十年。
2024年1月,地平線成立了地瓜機器人。9月,地瓜機器人推出了面向機器人的旭日5智慧計算方案和相配套的開發工具。
今年,具身智慧和智慧汽車呈現出越來越相似的技術底層架構和進化邏輯,從端到端演算法的引入、資料訓練的方法,都有高度的相似性。
而從汽車到機器人,餘凱離最初的夢想又更近了一步。在下一個屬於具身智慧的十年,地平線準備複製汽車的輝煌。
不過,餘凱對具身智慧的認知也比較客觀,“具身智慧的規模化落地,預計還得五年。”在一次媒體溝通會上,餘凱對光錐智慧稱。基於這個判斷下,這次地平線在具身智慧上,也依然是提前了5年的佈局。
一切,正如餘凱的感慨。
“This is not the end. It is not even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But it is, perhaps, the end of the beginning.”
在2024年的秋收季,當初那個揣著夢想踏上創業之路的科學家,想再次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