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科技 2024-11-07 01:38:23 9
今年,SIA釋出了晶片行業的最新銷量。
資料顯示,2024 年第三季度全球半導體銷售額為 1660 億美元,比 2023 年第三季度增長 23.2%,比 2024 年第二季度增長 10.7%。2024 年 9 月全球銷售額為 553 億美元,比 2024 年 8 月總額 531 億美元增長 4.1%。
SIA 總裁兼執行長 John Neuffer 表示:“2024 年第三季度,全球半導體市場繼續增長,季度銷售額環比增長速度創下 2016 年以來最高水平。9 月份銷售額創下市場歷史最高月度總額,美洲地區同比增長 46.3% 是推動力。”
從地區來看,9 月份銷售額同比上漲的地區有美洲(46.3%)、中國(22.9%)、亞太/所有其他地區(18.4%)和日本(7.7%),但歐洲下降(-8.2%)。9 月份銷售額環比上漲的地區有日本(5.3%)、亞太/所有其他地區(4.5%)、美洲(4.1%)、歐洲(4.0%)和中國(3.6%)。
但在此繁榮背後,汽車和工業晶片,備受折磨。
晶片巨頭,大多看衰
其實在今年智慧汽車浪潮來臨之前,汽車晶片市場一直是被使用傳統制程的混合訊號晶片廠商把持。其中,傳統制程晶片更是車輛功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管理從發動機控制單元到資訊娛樂系統和高階駕駛員輔助系統 (ADAS) 的一切。
而在這些市場,過去主要由英飛凌、恩智浦、意法半導體、德州儀器、瑞薩電子、安森美半導體、博世和ADI等傳統模擬晶片巨頭把持。在最近,當中大部分廠商已經分享了他們對汽車和工業晶片市場的看法,且普遍看衰汽車和工業。
首先看NXP方面。資料顯示,恩智浦半導體一半以上的銷售額來自汽車行業,該公司表示,第三季度汽車業務銷售額較去年同期下降了 3%;同時,NXP的工業部門的持續疲軟也拖累了第三季度的業績。恩智浦表示,第三季度工業業務收入較去年同期下降了 7%。
NXP CEO Kurt Sievers在早前與分析師的電話會議中表示:“我們感到有些意外”,他指出,除中國外,所有地區的製造業都出現了“意外萎縮”。“工廠自動化似乎在歐洲和美國尤其薄弱。”
Sievers 表示,工業和物聯網部門的銷售額預計第四季度將比去年同期下降 20%。他表示,需求疲軟和謹慎的客戶行為可能會蔓延到西方汽車行業,理由是汽車製造商的利潤預警和一級供應商試圖進一步降低庫存。
其次看意法半導體。ST 執行長 Jean-Marc Cher則在宣告中表示:“第三季度淨收入與我們業務預期範圍的中點一致。與我們的預期相比,我們的個人電子產品收入更高,工業產品收入下降較少,汽車產品收入下降。”他補充道:“前九個月所有可報告部門的淨收入同比下降 23.5%,尤其是微控制器部門,這受到工業市場持續疲軟的影響。”他同時表示,中國市場份額的損失是微控制器銷售額下降的原因之一。
預測 2024 年第四季度,ST 表示預計總收入為 33.2 億美元,環比增長 2.2%,但同比下降 22.4%。這將使 ST 2024 年全年收入達到 132.7 億美元,同比下降 23.2%,比之前的預期進一步下降。疲軟的預測是由於汽車和工業領域預計收入下降,但個人電子產品收入增加部分抵消了這一影響。
再看安森美半導體。安森美總裁兼執行長 Hassane El-Khoury 在早前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需求環境依然低迷,庫存消化仍在繼續,終端需求放緩。“由於我們的客戶仍存在不確定性,所有市場的前景保持不變。汽車行業繼續疲軟,電動汽車銷量放緩;工業行業首先放緩,除了部分公用事業規模的太陽能、航空航天和國防行業外,尚未全面復甦。”Hassane El-Khoury說。El-Khoury 還補充道,從地區來看,中國和日本正在復甦,xEV 表現強勁,但北美和歐洲在汽車和工業領域依然疲軟。
彭博情報分析師也釋出報告稱,安森美第三季度業績符合銷售和利潤預期,這得益於中國電動汽車市場和碳化矽 (SiC) 元件的強勁需求,以及工業領域出現穩定跡象。這些因素,加上嚴格的利用率和運營費用管理,幫助該公司保持了強勁的利潤率。然而,第四季度的業績指引略低於預期中值,反映出汽車和工業市場需求疲軟。
與此同期,Microchip週二預測第三季度收入和利潤低於預期,表明在經濟不確定性的影響下汽車客戶需求低迷。
Microchip執行長 Ganesh Moorthy 表示,公司 9 月份季度的業績與預期一致,因為在經濟疲軟的情況下客戶繼續清理庫存,而歐洲工業和汽車客戶的影響則加劇了這種狀況。
Moorthy強調:“儘管庫存已經大幅減少,但我們仍然面臨著宏觀不確定性,而這正是我們歷史上季節性最弱的季度。”
除了上述領先公司以外,比利時半導體供應商 Melexis也在財報中披露了汽車市場給晶片行業帶來的挑戰,在最新一季度的財報中, Melexis 下調了今年的收入預測,因為該公司表示,其汽車行業客戶正在尋求“大幅”減少庫存。
財務資料顯示,2024 年第三季度,對汽車客戶的銷售額佔 Melexis 總銷售額的 90%,佔 2024 年前 9 個月總銷售額的 89%。
Melexis 執行長 Marc Biron 表示,儘管“終端市場環境更具挑戰性”,但公司在 2024 年前九個月“表現良好”。他表示,最近與客戶的討論表明,他們希望在年底前“大幅”減少庫存。
他表示:“雖然我們汽車客戶的庫存調整是暫時的,而且預計 2025 年全球汽車產量將會增長,但目前對明年情況的預測有限。”他補充說,該公司在為汽車市場供應感測器和驅動器方面的增長軌跡和領導地位“完好無損”。
為此,Melexis 將全年銷售額預測從 10 億歐元下調至 9.35 億歐元至 9.45 億歐元之間。
瑞薩和TI,喜憂參半
在模擬晶片廠商普遍都給出下行的本季汽車晶片和工業晶片表現,且對下一季度和前年悲觀預期的同時,TI和瑞薩的財報表現則喜憂參半。
首先看德州儀器,他們是少有給出好訊息的企業之一。TI執行長哈維夫·伊蘭 (Haviv Ilan) 在10月底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得益於各部門模擬晶片訂單回升以及中國汽車市場需求增強,公司第三季度利潤超過預期。報道指出,受智慧手機和個人電腦供應商訂單增加以及終端市場需求反彈的推動,德州儀器 (TI) 半導體產品的銷量得到提振,其中汽車市場的收入也環比增長了個位數。
伊蘭表示:“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發展勢頭強勁,我們的產品在中國市場不斷增長,這才是推動第三季度增長的真正原因。”不過,他表示,預計其餘汽車市場仍將保持疲軟態勢。
Summit Insights 分析師 Kinngai Chan 表示:“總而言之,TI 現在看到非工業終端市場正在出現週期性復甦,並預計汽車市場將繼續增長,儘管非中國汽車原始裝置製造商的需求好壞參半,但受電動汽車普及的推動。”
具體到工業方面,TI表示,由於客戶難以清理現有庫存,工業市場持續疲軟,TI 預測第四季度收入和利潤將低於預期。該公司進一步指出,工業領域(利用晶片實現工廠自動化等任務)第三季度環比下滑,而其他所有終端市場與前三個月相比均有所增長。
再看瑞薩方面,瑞薩電子總裁兼執行長Hidetoshi Shibata在評論公司業績是表示:“我們以為本季度我們已經踩了剎車,但我們銷售本身仍然沒有踩剎車。”“不過終端需求弱於預期,銷售渠道庫存增加。” “第四季度我們將繼續縮小銷售渠道庫存,”他說。
瑞薩在財報中表示,公司本季度的銷售額低於預期。其中積極因素是Altium的整合,而消極因素是匯率的影響。儘管汽車和移動應用的銷售額超出預期,但工業物聯網(物聯網)應用的銷售額低於預期。雖然毛利率高於預期,但排除Altium影響後也低於預期。另一個積極因素是製造成本下降,而消極因素主要是開工率下降。
按業務領域分,汽車業務銷售額為1855億日元,同比增長10.3%,環比下降2.6%。工業/基礎設施/物聯網業務銷售額為1582億日元,同比下降24.3%,環比下降4.8%。柴田先生表示:“如果逐年來看,汽車業務仍在增長。我們將不驚慌地應對長期問題。”
在庫存方面,瑞薩直言,公司銷售渠道庫存量較上季度有所增加。儘管工業/基礎設施/物聯網應用有所減少,但汽車應用有所增加。第四季度,我們的目標是減少汽車銷售渠道的交付量並加快庫存使用。工業/基礎設施/物聯網的庫存預計將保持平穩。
寫在最後
在這些壞訊息的推動下,晶片公司智慧採取各種手段自保。
例如ST在Q3的財報說明會上透露,公司披露了一項正在制定的“調整規模”計劃,目標是到 2027 年每年為公司節省近 10 億美元的運營成本。該計劃在公司第三季度的財務業績中沒有提到太多細節,其中 ST 不同尋常地還預測了未來兩個季度的收入下降,預計 2024 年第四季度和 2025 年第一季度之間的收入下降幅度將“遠高於正常季節性”。
ST 執行長 Jean-Marc Chery 在財務業績宣告中表示,作為應對疲軟市場的嘗試之一,ST 將加速向位於義大利阿格拉泰和法國克羅爾的晶圓廠轉向製造 300 毫米直徑矽晶圓,並將碳化矽轉移到位於義大利卡塔尼亞的晶圓上製造。
Chery接著說:“我們還將調整我們的全球成本基礎。”他補充道:“該計劃將增強我們增加收入的能力,提高運營效率,到 2027 年,每年可節省數百萬美元的成本。”
Chery 表示,300 毫米晶圓生產比 200 毫米晶圓生產至少可提高 20% 的生產效率。目前尚不清楚 ST 是否會在轉向 300 毫米晶圓生產的過程中關閉任何 200 毫米晶圓廠或生產線。
在討論財務業績的電話會議中,公司被問及需要多少規模的一次性費用才能支付遣散費和與在 2027 年實現 8 億美元成本節約相關的其他費用。首席財務官 Lorenzo Grandi 表示,現在提供這些細節還為時過早。
雖然最近對中國電動車的各種高關稅會對晶片產業造成影響,但我們還是應該對汽車晶片保持樂觀。尤其是自電動化和智慧化崛起的當下。